在谈到长期困扰中小学生作文的“抄、编、凑”,“假、大、空”模式化、成人化、公式化时,新课程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①中小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②写作目标重形式、技能,轻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词句篇上。③命题作文脱离学生实际;④写作指导多,教师指导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太浓;⑤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读得少。作文教学难,农村作文教学更难,面对作文,教师头痛,学生更头痛。“完任务”已成为农村作文教学的一种常态——教师为完成学校所定的批阅次数,学生为完成老师强行布置的作业。在这种现状之下,学生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遇到记叙文,前几年常用的材料是拾钱包,这几年不是“雨中送伞,便为打碎热水瓶”之类;写议论文则是照搬思想品德课本上的材料,作文假、大、空,不是套就是抄。教师批阅起来更无兴趣可言,勉强为之。作文课教学也出现只写不讲的情况,即使讲,也非常笼统,针对性不强,作文效果可想而知。在接到一个新班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有较大的突破,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第一步,创设情境,布置话题,收集材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像才艺展示、竞技比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根据班级发展情况,学生心理特点举办“男生、女生”“自尊、自卑”“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讨论、辩论活动,把做人与作文紧紧联系,让学生写生活、写自己。在作文中审视自己的做人,在做人中悟出怎样作文,真正达到文者气之所形。这些活动讨论的轰轰烈烈,甚至触动他们对人生观的'思考,可谓“有哽在喉,不吐不快”学生写作欲望极为强烈,在文章中抒发自己感情,文章自然“言之有物”。在教学中不仅要创设写作情境、更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把同学关心的事,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班级、同学,作为写作题目的源泉。在正式写作之前,还要布置话题或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和话题或题目有关的材料,为作文做准备活动,老师也要收集相关材料。例如话题为“雨”,要求学生收集和雨有关的诗词名句、故事。以“快乐”为话题,收集和快乐相关的名言、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收集任务完成之后,可要求学生誊写出来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固定的地方进行展示。材料的收集,使学生熟悉了话题,在思想上有了充分的准备,能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第二步,面批面改。第一次作文,一般要连在一起的三个课时(两课时加一节自习),第一节课布置题目或话题,要求一课时内完成习作。在第一节课快结束时老师便在教室里巡回走动,遇到完成习作的同学便开始面批面改,当面指出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时间2分钟左右。第二节课完成习作的同学越来越多,老师继续评改,同时要求其他完成的学生继续完善,改完的同学则考虑如何再次完成本话题的二次习作,所有学生作文都评完为止。为什么我会选择面批面改呢?这是因为不见面的作文批阅方式是有弊端的,批阅时,老师往往会抱着完任务的思想,批语简单,流于形式,作文本发下去大多数学生对批语连看都不看,其交流的效果可想而知。统一讲评又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要知道每个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总是不一样的。虽然面对面批改表面看来耗时费力,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它具有最大的实效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面对面评改时,一般邻座都会围过来看、听,所以面批一篇四个学生听,其实是和四个学生进行了交流,这也就实现了面批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步,回头再写。第二步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本次习作任务已经完成了,而是要留给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回头再改、再写,完成后抄到作文本上。回头再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在老师具体指导意见之下的再创作,由于已经写了一遍,老师当面指导过了,这次作文学生会着力解决前一次课堂习作的许多毛病:学生中抱应付差事态度的人没了,因为他知道老师要面对面评改的;习作的缺点会避免,因为老师已指正过;习作的优点会放大,因为老师肯定过了。
第四步,佳作推荐。经过第三步,作文交上来后老师亲自批阅,阅完后把作文归为三类:基本过关类、优点继续放大类、习作典范类,然后再用一课时时间统一点评。由于同一话题经历材料准备、课堂写作、当面批改、再创作这样四个过程,大多数同学的习作基本过关,属继续努力类,一小部分同学的作文属于有优点,但还须放大,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的作文则可以作为习作典范,誊写或打印后贴在班级作文专栏里,还可以推荐在校报上乃至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上发表。
至此,一次作文教学就算全部完成,由于最后的作文点评多为肯定,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有些甚至能发表,所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还可能会出现学生你追我赶的写作热潮,作文教学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如何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1.困扰
5.长期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