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墨意重,水墨纵横,似侠之大者,举轻若重,又举重若轻。中国是个水墨的世界,那一抹抹浸透宣纸的墨香将中国文化渲染的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或许是自幼生长于皖南山区的缘故,耳濡目染间皆是一座座的白砖黑瓦马头墙。故乡山川俊秀,泉林空幽,处处可称人间佳境。然而在我心中最美的莫过于细雨菲菲的天空下,立于村口山顶,俯瞰脚下那些独具特色的徽派民居。此时雨丝如线,淅淅沥沥,阴暗灰白的天已幻化为一幅巨大的画布。远处那些高矮不一的屋檐飞角都静默在这层层雨帘中,如同一双丹青妙手挽着画笔,在天地间纵情的挥毫泼墨。每念及此,心中便不免对那片墨色多了几分喜爱。
墨色三分,在我儿时的眼中几乎就是自己故土的象征。及至中学,走出山村,求学县府,我才知晓原来“墨”字对于中国文化是有着特殊含义的。那时正值年少,文学之路兴致渐浓。记得初学《墨子.公输》篇时,虽说烂熟于心,但对于墨子这位先秦思想家的精髓所在却是一窍不通。我真正领悟墨子的真谛已是多年以后专攻文学的事了。
同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相比,自己当初对于“墨”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墨家的精神说起容易,但真正能够坚守这份信仰的确属弥足珍贵。在今天这个物质驱动一切的社会中,所闻所见者皆是一己私利、相互攻讦、唯我独尊。那时的我学业方成,初闯文学之门,凭着骨子里的轻狂,年轻气盛,自持多才,目空无人。虽有薄名,却免不了骂语一片,与人责难对峙之声不绝于网路。待到一切喧嚣归于沉寂之后,方思自大与可笑。也自那时起我选择了罢笔与沉默,内心深处对于墨子的思想境界更有了一分向往和希冀。
沉默并不意味着心如死水,洗净铅华只为你的出现。对于墨派文学的历史我并不了解,初识墨派的机缘更多的是为其主页的那幅有着徽派建筑韵味的水墨画所吸引。再细看社团宗旨“兼爱、非攻、尚贤”,这一切不正是我多年以来所孜孜追寻的天地吗?自此情缘便算私订了。
那一年的五月,迎着江南缠绵的黄梅雨,我将自己对于文学的理想裹在微笑里踏进了墨派的大门。不曾想墨派给我的回报竟是如此的厚重。记得在墨派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中篇小说《风尘之上》。虽说浸淫文学已有十年光景,但对于墨派而言我却是新人,彼时甚是担心遭到墨友们的排斥。那知墨派的.确在践行着“兼爱”的信条,推崇新人而不妄加责难,使得拙作大获好评。蒙得编辑垂青竟被推荐至首页,使我备受感动。从此便算是寻到了精神家园,有了归宿。
平生常语,但寻得三五知己,把酒畅谈,实乃快事也。可在墨派的天空里知己至交又何止三五?墨派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既汇集了诸多青年才俊,也不乏东方叔这样的智慧长者。墨派门人各个皆学有所长,彼此间却无相轻之心。谈论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亲密如同家人。我最喜夜深人静之时,手捧香茗与诸友就文思、文理争鸣于网络论坛。时常有激昂之词,但绝无恶语相向,游历其中获益颇多。如大叔对于红学的钻研理解;子墨、文帝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非斐、芬叶关于现代诗歌技法的创新都可算我的良师益友。面对当下的浮华躁动、物欲横流,能够寻得这片文学净土实属不易。
相处日久蒙得诸友不弃,我也先后被社团委以编辑、分社副社长的重任。自思当以平生所学回馈墨派。一直以来对于文学,我是有着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文以载道,与时俱进,相互争鸣,共同提高。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开始尝试着将流行的城市谈话沙龙形式移植到虚拟的网路。幸得大叔、千阳、沐沐、康桥等一众墨友支持,也就有了今天的墨派文学沙龙。时至今日沙龙已开讲六期,算来初有小成。虽说眼下身被俗务所扰,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我相信因为心中有着那份对于文学的热爱,我们终于将携手一路坚持的走下去。
记得在“墨派之星”的访谈中,我说过自己十多年来于文学是一路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当时主持人沐沐曾担心的问我有一天会不会离开墨派。我戏言答之:生是墨派人,死是墨派鬼。岂料一语成谶。回首近来淡出墨派,搁置文笔的春夏两季,魂牵梦绕,浮现眼前的竟都是墨派诸友的音容笑貌。墨派在我心中终究是一直未曾离去的。
“墨”字拆开,上顶黑夜,下射大地,我只做照亮墨派天空无数繁星中的那一点。值此墨派文学社团成立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恭祝之,愿墨派的明天会更好。
【墨缘散文】相关文章:
等缘来散文04-08
相识便是缘散文10-15
墨殇莫伤散文03-10
淡定浮生缘散文04-18
书香女人墨染春秋散文04-15
网缘散文(通用5篇)07-29
思叶,雏菊花之缘散文11-05
墨07-13
彩墨山水画凝聚的魅力散文12-17
缘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