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板小记散文

2021-03-26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一直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厨房,五行齐全。刀子铲子大铁锅,是属于金;案板柴草擀面杖,肯定是分到木部;瓮里的水,锅底的火,黄泥灶台,毋庸置疑分别归水火土,它们各司其职,组成了“烟火人家”。在这些厨房用品中,案板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方人家最喜吃面食了,偌大的厨房里,定有一张长一米二、宽约八九十公分的大案板。案板一般取质地坚硬的梨木或者杏木制作,长边一端呈直线,另一端则朝外有一定的弧度。一张案板,就是成年女子一生中的“主阵地”。岁月悠悠,刀砍斧斫,尽管案板有些地方伤痕累累,却始终闪耀着温润的红褐色光芒。那砖头砌成的案桩,如习武之人扎的马步,案板放置其上,稳稳当当的。案板上方墙壁上楔了两个钉子,上面横搭着粗细不一的擀面杖。

  我特喜欢听案板上那美妙的声音。早晨起来,“噗噗噗”,像五颜六色的气泡在空气中破裂,那是发酵面团的笑声;“唰唰唰”,母亲揉动的面团和案板在亲切地互致问候;“啪啪啪”,那是揪好的面剂子落下跃动的舞步声。中午要吃面条了,奶奶笑着说:“擀两案子面,今个人多哦!”乡村的面,是以案为单位的。一双有力的手用擀面杖将圆形的面团卷起,“咚咚咚”在案板上来回擀动,声音越来越清脆,面片的面积逐渐扩展,由厚变薄,薄如纸,迎着阳光,一派透亮;面片摊开又卷起,如湖水在案板上堆起层层波浪;“嘶嘶嘶”,那是刀子剺面的声音。一位资深的厨娘,就像一个乐队高手,在案板上演绎着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而“知音”路过其厨房门口,仅凭声音,就知道人家做得是啥饭菜了。

  这案板上的“交响乐”,到了腊月二十六以后,演奏的“曲目”就愈加丰富多彩了。“嚓嚓嚓”,刀切刚出窖的萝卜白菜,水分饱满,那是清脆悠扬的小号声声;“咚咚咚”,那是力气大的男人在剁排骨、缷鸡块,如重锤击鼓;“嚓嚓嚓”,那是精干的婆姨在切碎葱姜青蒜,就像钢琴的音阶由低升高;“吧啦吧啦”,那是麻利女子手执拃长的擀面杖三下擀就一张饺子皮,那节奏分明是传统民乐演奏的《鸡鸭拌嘴》。那几天,案板一天到晚都不歇气演奏着,奏响着迎新春的《步步高》。

  小时候,每逢老婆生日娃满月、闺女添箱小伙子娶媳妇,厨房里外都热气腾腾的。本家的女人们这时就会集中起来,一起蒸过事用的馍馍。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袖子挽起,揉面看碱,烧锅搬馍,各司其职。那出锅的白面馍,暄软皮薄,满屋氤氲出薄雾般的蒸汽,她们的身影朦胧隐约,如同那白云里的仙女。她们的手头忙着,嘴巴永远没歇着,叽叽喳喳地有说有笑,打趣某人结婚时被人听房的趣事,说着出嫁女子小时候哭鼻子的往事……揉面声,说笑声,腕子上的银镯子碰撞案板叮当作响声,在数不清的混合声音里,快乐喜庆在无限延伸着……

  相对于案板上的声音,我更喜欢案板上的色彩。雪白,永远是最受青睐的颜色,细长的面条,白花花的馒头,褶子花哨的包子,元宝型的饺子,永远是案板上的“主角”。但案板上的色彩并不单一,毫不夸张地说:“田野里四季的色彩,都会灿烂在案板上。”春季碧绿的荠荠菜,蒸成菜馍,在案板上切成菱形块,蘸着醋汁吃;夏季沙瓤西瓜大刀切开,一牙一牙摆满案板,流着红色的汁水,我们就围在案板旁,直吃得脸蛋子上沾了黑色的西瓜子;秋季的青红椒在案板上三下五除二剁碎了,夹在锅盔牙子里美美咥着;冬季里,家乡的女人腌的红白萝卜花白菜,从瓮里捞出来,带着冰碴,剁吧剁吧就是一盘菜,清脆爽口,就着金灿灿的玉米粥,味美极了!

  案板生来就是挨刀子的命,古时案板叫“俎”。案板平日里演绎的是菜香饭香,过的是平常日子,但灶王爷的神位供奉在此,庄严肃穆的大事总是在案板前进行。庄户人家喜添人丁,满月当天正中午,做奶奶的总要用红色的毯子或者被子包了小人,跪倒在案板前,虔诚地告诉灶王爷:“我家新添了人口,盼你老人家要保佑孩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长大。三岁给您杀个大红公鸡,十二岁给您老送一头大肥猪……”蜡烛红光摇曳,香头青烟袅袅,黄表燃起,神圣庄严。灶王爷前报道了,你就是这户的人了。

  新媳妇进门,同样要在案板前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新媳妇换掉了上轿的曳地长裙,换了大红的`中式敬酒服,在众多妯娌的注视下,款款进了灶房。先对着灶王爷拜三拜,案板上早有一案面擀好叠起,等着新媳妇“小试牛刀”,此面仅切三刀。如果切成宽面,预示新媳妇“心胸宽广”;如果切得细面,寓意人家“心细如丝”。一旦这个仪式完成了,就已经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了。妯娌们便开始大胆嬉戏着,新媳妇刚迈出灶房,早有眼尖手快爱热闹的嫂子将她推到了老瓮前,水瓮的边沿上故意放着几个大蒸馍。新媳妇千留神万注意,可惜双手难敌众人拳,胳膊肘还是将蒸馍撞进了水瓮里,掉进了人家设好的“圈套”里。此刻,女人们哗然大笑,喊着“涝池泡馍——大整”,这意味着新人过日子“浪开花钱”,出手大方,值得交心。婆婆则喜滋滋地拿起擀面杖往外捞馍,一边捞一边说:“捞孙子呢!”新媳妇的脸皮儿薄,此刻,脸蛋儿羞得和门上的喜联一样红艳……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给孩子许过愿的人家要给孩子赎身。早早地将亲自喂养了一年的公鸡杀了,或者将黑猪收拾得白白净净的,恭恭敬敬地献在案板上,孩子和奶奶或者妈妈并排跪在案板前,感谢灶王爷的庇佑,孩子长得欢实。孩子的外婆舅舅也会送了衣服鞋袜等礼品,祝贺孩子还了愿。

  这天黄昏时分,炊烟袅袅升起,主妇祭灶,恭送灶王爷回天宫述职。那圆圆的烧饼,就是他老人家来回一周的干粮;那一碗清水,就是让他吃馍口干了要喝的水;那烧掉的纸钱,是来回路上的盘缠,最后在灶王爷的嘴上再抹点灶糖,主妇们喃喃细语着,希望他“上天言吉事,下界保平安”。大年三十的晚上,香烛表备齐,簇新的人民币多放几张,将灶王爷恭迎回家。

  案板虽小,但小处不可随便。亲戚中殁了老人,前来报丧的男子,进门先在案板前跪下,对着灶王爷恭敬地磕三个响头。重丧要是冲撞了灶王爷,主人家是要见怪的。

  ……

  我喜欢在案板上弄出时高时低的动静来,擀面,切菜,剁肉,聆听那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交响曲”;我喜欢欣赏案板上色味俱佳的吃食,犒劳家人和自己,招待我的亲朋好友,把每一个平常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天天都是节日……

【案板小记散文】相关文章:

冬日小记07-13

夏日小记07-13

买菜小记10-28

仙岩小记06-16

凌晨小记04-04

曼谷留学小记12-27

放鹅小记07-13

读书小记作文07-26

龙年春节小记作文07-24

小记作文100字10-28

仲秋散文 童年如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