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作文

2021-03-02 心得体会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得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得作文 篇1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大学的第一个年头,进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我的暑假生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我要过一个既有意义而又充实的暑假,我和室友有很多热烈的讨论,我也有了自己的打算。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当然更多的是想通过亲身体验让我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暑假中增长见识,更为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融入这个社会的大家庭并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差距。

  临近暑假,校园里、大街上各种各样的招工广告随处可见,我和几个室友准备在暑期找份临时工来充实自己的暑假生活。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听说其他学校的有去打工被骗的,所以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很谨慎。经过慎密的筛选,最后我们决定跟着我们校学生会志愿者部社会实践部的一个干部去,她是东莞顶裕木器制品有限公司的招工代理,她也跟着我们一块去打工所以我们就放心的跟着她一块儿去了。

  考试完的第二天我们就出发了,坐了两天的长途大巴,我们一行三十多个人终于到达了东莞,到达厂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们收拾收拾东西就去食堂吃饭,吃完饭我们就开始和老板签合同,老板给我们开了会后我们就去休息了。这个公司主要是加工木制珠宝盒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去车间工作了。第一天工作给我们安排的工作都很简单,我们们很容易就能完成,同时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第一周晚上只加班到九点半,刚远离的学校紧张的复习备考生活,没有了学习考试的压力,每天只是工作,吃饭,睡觉这三部曲也没有什么思想压力感觉很好。从第二周开始就给我们安排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活了,并且晚上加班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十一点半,枯燥无味的长时间工作很令我们乏味,手机在那边也没法上网整天像是与世隔绝了。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我们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干活,早上起来手都是肿的,握就握不住。就这样持续了56天,期间只过三个星期天休息了三天,整天盼星期天就像盼过年似的。还好,我们们只干两个月就走了,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过着还有个盼头,但是想起那些厂里的老员工,他们整天整年都这样重复着这样乏味的日子,动不动就被组长骂一顿,在那组长一般不骂我们学生,让我们干的都是稍微轻点的没有危险的工作,顿时感觉我们很是幸福。

  这个公司分为四个部门:木工部,组立部,油漆部,包装部。我是在组立部的,也就是把各个零件组装起来,那些活儿看是简单而轻松的,身体不断的重复着一个动作,是相当的枯燥和烦闷的。但不管做什么,我们在期间不单单只是为了工作,机械的运动永远只是停留在那一步。在实践期间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怎样做省力又好,在期间组长教我们的,还有其他方法都很科学,期间我也很受启发。但是有一些小事不太科学,比如说一些员工往一个小瓶子里倒胶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大气压强的问题,导致倒胶很难倒,就不往瓶子里进,我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就和那个老员工讲了一下她那样做的不对,我告诉她正确的倒法后她很快就倒好了。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学习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嘻嘻……

  虽然这个暑假基本没上过网看过电视,像与世隔绝了,24小时的一半多时间都是在工作,打交道的也只是厂里的老员工和一块儿去的同学,整天只是在厂里呆着,但是这也让我看到了社会的一角,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疯狂了。我本以为只有在电视上才会发生的事竟然有好多在我身边发生了,这就是和在学校的不同,学校太理想化了,而社会太现实了。不过通过暑期的打工经历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我认为说得不对的名家名句,到底还是名句,都是有一定的生活哲理的!

  暑期的社会实践打工经历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许多:

心得作文 篇2

  几天来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于丹老师所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书中于丹老师借助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又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较全面的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那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细研读于丹老师的讲解时,我体会到了,她所阐述的思想,其实《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师认为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每运用这些穿越了千古尘埃的简单真理来,解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都会产生阵阵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于丹老师在书中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处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阅读到这一段时,不由的在脑海中闪现出班上那几个被家长娇惯的已无任何道理可讲、“无药可救”的学生来,纵使各科教师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诱,不计前嫌,也无法祈得他们的改变,老师们只能被他们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践踏着的尊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想,我是老师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于是在继续的关爱中,继续遭到这几孩子的践踏,懂事的孩子有时会来劝我,“老师别和他生气,不值得。”

  片刻一阵惊醒,孔夫子在两者之外的第三种态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人呀,为什么对待如此这般的学生要无谓的浪费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对待那些有负于你的人呢。这样的人当然也包括学生啊,我想孔子的这个在态度就是要告诉,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吧。

  心里暗想,下学期不妨就来尝识一下吧,这第三种态度的教育理念,看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在我的极力推荐下老公也开始拜读起这本书来,一天茶余饭后两人便交流起读书的心得来,他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子提出的三不,即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自我比照了一下,觉得自己好象做不到也做不好,我笑道,那是。聊到兴头,我也将这两天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在刚刚嘲笑老公的瞬间和述说自己思考的同时,我突然反问自己,这第三种态度,夹乎于两者之间,你真的能把握得到,把握的准吗,在运用这样一种态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实也会是一不小心就非左即右的呀,就这么一个字“直”,也决不是那么简单的和易于把握的呀。,

  又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那么简单的真理,到底又该如何把握呢?我想,也只有在漫漫岁月的实践中,慢慢的去顿悟吧……

心得作文 篇3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对国学的名著是敬而远之的,那生涩的词汇和深奥的哲理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在近几天政工科组织的学习中,在于丹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教授不但将论语中枯燥无味的古文用现代“心得”的形式进行了完美诠释,而且还用自已广博的知识面给论语重新加入了新的注解,并且加入了一些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使我接受了《论语》,而且从中受益非浅。我感到,其中很多道理是与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有所关联的,如果运用恰当,必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很多益处。

  在其天地人之道章节,她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天、地之间的关系,人的不断强大与天地强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将其与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和谐矿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我感到,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等等之间做到真正的和谐,才能推动我矿的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社会和集体的不断壮大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更强大,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只有集体得到的利益较多、集体荣誉感更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有一种荣誉感,相应的,得到的利益也就更多。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通过这个故事,我从中想到我们有的人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也常常取笑、议论别人,其实在我们取笑别人就是从侧面证明了我们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心中一直惧怕别人背后议论。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平常要做到“恕”和“仁”,只要真正把以上两点做到了,就能使自已足够的强大,也就能将得失等身外之物看轻。

  还有一个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常常抱怨,我为什么没有某人强,其实这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没有别人强大,是不是还有我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多多的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反省不断改正自已的缺点,使自已进行不断的改进,不断的适应这个社会。

  以上只是列举一二,总而言之,于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和他对《论语》的心得将我们引上了一条解读国学名著的道路,我觉得于丹教授的高明之处在于用自已的体会和品尝将《论语》这个我们很多人以前顶礼膜拜的东西给我们加工成了一道美味的心灵鸡汤,让我们过上了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幸福生活。是她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品位快乐人生,更好的享受人生,她用再简单不过的语言和词句将《论语》中深奥的道理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可以不断借鉴其中的东西、吸取其中的精华。终生受用不尽。

心得作文 篇4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而成。

  三年级下学期,杨老师带领我们走进《论语》。最开始我们读的是“快乐国学”里的《论语》篇章,我们第一次接触《论语》,感觉既新奇,又懵懂。但是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的理解程度就越来越深入了。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你读完一本好书,一定深有感悟,但当你再次品读,就会有不一样的印象和收获。这一则让我深受感染,我认为《论语》这本书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呢!

  在生活当中,《论语》里所说的话还能派上用场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同行,和我一起同行的人里,必定有优点值得我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如果有就及时改正。在学校里,同学们的优点和长处,我们需要学习,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则要引以为戒。

  在四年级里,我们又开始品读“中华经典藏书”里面的《论语》。以前的学习有故事和译文,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它;而现在的《论语》内容则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奥。

  我开始学会静下心来多读、读顺畅,然后仔细结合文字注释来慢慢理解句子的意思。渐渐的,我不用看注释和译文也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我:父母在世,不要离家太远,如果必须外出,要跟父母打声招呼。其中还有一则让我感触很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碰到贤人,就向他看齐;看不见贤人呢?那就反省自己做得如何。

  在读《论语》的这一年里,我从懵懂到慢慢喜欢上它,也学会了许多道理——我知道每个人都要孝顺,要有礼节,多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要诚实,说话要讲信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待人要宽容大度,有爱心……

  我们将在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学习《论语》,我会更加努力,期待自己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实用】心得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1.【实用】心得作文六篇

2.【实用】心得作文5篇

3.【实用】心得作文9篇

4.【实用】心得作文五篇

5.【实用】心得作文6篇

6.【实用】心得作文三篇

7.【实用】心得作文8篇

8.【实用】心得作文4篇

上一篇:心得作文 下一篇:开学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