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

2021-03-02 心理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作文 篇1

  从众心理是人的一种本性,是指人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会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然后做出判断、形成印象以及欲付诸行动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众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它包括两大部分,思想上的从众和行为上的从众。

  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从众效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真实存在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思想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努力做出的一种与之一致的认知和行为。

  但是,从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去服从某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项政策,但就其产生的结果而言,从众和服从一样都是一种顺从的行为。当一个人与别人组成一个群体时,他所做出的行为就会和独自一人时的行为不一样,因为他所做出的行为受到了一种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非绝对独立的思想意识在指导自身的行为。事实上,一个人也很难在一个群体中做出不受任何压力的行为。就从众效应自身而言,它并无好坏之分,其产生的效果好坏要取决于从众者心理及其具体场合下产生的从众行为,其结果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积极作用的从众效应和消极作用的从众效应。

  人们为什么会出现从众心理呢?这是因为,在社会中生存的个体行为与大众趋向一致时,就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否则就会引发很多不利于自身的消极后果。有一个研究发现,当捡到钱包的人听说曾经本国的某个人将捡到的钱包物归原主后,自己会迫切希望将捡到的钱包交给失主。当他听说曾经有个外国人将捡到的钱包归还给失主后,自己归还钱包的欲望并不大。这个案例说明的问题就是:二、同等群体下的人们之间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为他们具有普遍的社会同一性,比如民族的同一性、种族中心主义,这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其中得出的启示就是:当你在说服对方时,可以积极地利用同等群体下产生的从众效应,有些从众效应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准则,有些则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对自身不利的境况。那么,如何在能避免这些容易产生消极状态的从众效应呢?保持冷静的心态、独立的思考、自身的实践就是一些比较可靠的方法。

  而从众效应会导致两种消极的效应:群体思维和责任扩散。当一群志同道合的家伙形成一个群体效应时,他们会从群体中学到更多积极的、有益的思想和行为,但当他们组合起来也很容易形成一种极端的行为,即群体思维。这就会导致他们认为这个群体是没有错的,百分之百的无懈可击,即使有人有异议,群体性的震慑也会对其进行施压使之遵从。

  在群体的工作中偷懒,而让别人去更努力工作,致使最终形成一种去个性化。这种现象最极端的例子通常会发生在那些大规模、互不相识的人群中。针对从众心理所带来的消极效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教授伊渥·韦奇发现的韦奇定律——“假如你对某事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但另外的10个人和你的观点相反,你就很难不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最值得我们参考。

  韦奇经常说:“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这似乎和伟大的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脉相承,都是避免从众效应的至理名。

心理作文 篇2

  伴随着‘爱心你就抱抱我’欢乐的乐曲,四周一次的心理课终于到来了.看着李老师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情也特别的高兴,都对这节课内容充满期待。

  当老师说让我们做一个真情加减法,活动时,我们高兴极了,虽然不知道活动内容,但我们还是很期待,听到老师的指令,我毫不犹豫的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爸爸,妈妈,姐姐,朋友,同学。老师描绘着我们游玩的画面,我沉浸其中。当老师说道“风雨来了,你们的船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必须牺牲一个人时”我想同学没跟我的关系不是很好,所以我把同学划掉了,我看了大家一眼,发现有的笑嘻嘻的,有的很伤心,还有的都哭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就这样我失去了五个人。

  老师讲到这我不笑了,哭得很伤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我们身边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离我而去,我们要关心我们的亲人,同屋,朋友,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节课的印象很深刻,也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

心理作文 篇3

  前段时间,在西安一位颇有才华的高中生写出了震惊学术界的历史著作。今年春季开学的第二天,男孩便跳楼自杀了。为什么,一株新苗会这样夭折?不是学业的压力,不是家庭的矛盾,而是心理上的抑郁。

  为何家长没有注意?为何老师没有开导?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理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在飞速成长。在自身需要被照顾的前提下,不想被家长照顾,所以有事藏着掖着,不给家长说,长此以往,家长、老师变成了形同陌路人。

  那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学校、社会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了呢?

  现在看来,有两方面。一是学校内设置了心理诊所。城市中,大部分学校都有,可一年下来,有几个学生去过呢?

  因为学业负担,想必是学生无暇光顾,使其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二来是政治课,课堂上没有几个人听讲,课下也没有人看教科书。毕竟不是“语、数、英”,又有几个人会真正重视?这样一来,青春期的孩子有如与外界相隔一堵墙,身边人,其实与陌生人、陌路人无异。

  大多的孩子们在独自承担心里压力的同时,还得承担来自学业、家庭、感情等方面的压力,一切的一切,都像厚重的砖压在了孩子瘦小的身板上。而设备的不到位,就让孩子少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在一片花圃中,新绿的幼苗枯萎了。他们呻吟地找着“辛勤”园丁,可是,那“辛勤的园丁”呢?

心理作文 篇4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犯罪群体逐渐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的现象。预防打击青少年犯罪的过程艰难漫长,因此要结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以及犯罪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当前青少年的犯罪总数正呈现出飞速上升的趋势,同时其犯罪年龄也逐渐走向低龄化。实施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可以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形式方面

  首先盗窃形式的犯罪率飞速上升,大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制约,其价值观念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过于贪图物质方面的享受却得不到满足,从而走向了盗窃的犯罪道路。

  其次是抢夺、打架斗殴的犯罪率飞速上升。部分青少年自幼年时期就生活在单亲家庭或不幸家庭中,从小就承受着家庭暴力,使得这部分青少年的性格逐渐内向化、冷漠化;并且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溺爱,从而导致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采用极端的报复方式。

  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型的网络犯罪逐渐兴起。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发的广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诸多高科技犯罪人才开始转向利用这一技术展开犯罪活动,并且呈现出愈加旺盛的发展趋势。

  (二)犯罪主体方面

  我国当前青少年的辍学率呈现持续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在这一年龄段,法律制度并不能对其进行严惩,因此造成这部分人群形成侥幸心理;社会以及学校、家庭方面的教育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培养。甚至于部分青少年人群在小学就已经辍学,文化程度处于中下等,导致其文化素养极其匮乏。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物质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丰富多远化的特点;同时青少年人群大部分处于早熟阶段,对于物质需求逐渐提高,并长期受到负面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的发展愈加旺盛。

  (三)犯罪手段方面

  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趋于成人化,并且其作案手法极其残忍。已经逐渐从盗窃、挑事等小型犯罪案例转变成为高智能化的犯罪案例,其暴力倾向愈加严重,但是通过和成人犯罪模式的`比对分析发现,其犯罪手段存在几方面不同之处。

  第一,预谋性质的犯罪率较低,其偶然因素占据较大比例。第二,其犯罪手法过于大胆。第三,青少年犯罪手段过于离奇,不符合常规,使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在近几年来青少年的犯罪方式逐渐走向智能路线,主要在于对信用卡以及证件方面的伪造应用;并且其科技应用技术也逐渐上升,经常出现盗用他人账号盗取财产的现象。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于是非对错的辨别意识有待提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所以青少年的犯罪因素存在于诸多方面。

  (一)主观方面

  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价值观念得不到正确的培养。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不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1.模糊的法律概念

  大部分的青少年对法律制度没有实际的认知,并且对于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后果等认知过于模糊。另一方面,青少年人群经常会出现小型的抢劫犯罪案例,认为只是单纯的抢劫,并不知道这一系列行为已经触犯了一般犯罪底线。

  2.缺乏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认知

  当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时,对自身行为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知,并且对于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认知也过于模糊。虽然青少年在成长时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其思维模式依然处于不成熟阶段,过于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负面现状,;在这种背景因素下,容易诱发青少年群体发生犯罪行为。

  (二)客观方面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腐朽的拜金思想以及享乐思想等逐渐衍生。同时在暴力文化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青少年长期受到物质诱惑,从而导致其犯罪活动屡屡发生。

  1.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现象愈发严重。这一因素致使青少年群体经常出现盗窃财产的现象,加大了青少年的犯罪率。同时网络方面开始出现负面文化,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逐渐广泛的背景下,使得部分青少年禁不住诱惑从而走向网络犯罪的道路。并且当前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剧,使得辍学较早的青少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正确积极的管理,使得青少年犯罪率屡创新高。

  2.管理方面

  学校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智力开发。没有发挥素质教学的现实意义,使得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教育,并且法律观念过于淡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得不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初步形成时期,家长没有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由于长期得不到法律观念的灌输,使得这部分青少年逐渐发展成为犯罪群体。

  三、针对青少年犯罪展开的相应预防措施

  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开展对未成年犯罪预防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得价值观念得以正确形成,从而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要将我国青少年的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改善,使得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针对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拓宽宣传领域,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展开及时有效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整顿社会中各种不良现象,使得社会环境得到良性改善。尤其是“黄、赌、毒”这三大害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承兑最高,要严厉打击这一现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将社会德育教育全方位的展开,使得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得以形成,从而发挥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二)教育预防工作

  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知识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学校自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资源,因此要对教育方式加以改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平衡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和学生家庭方面的沟通,使得青少年学生可以长期处于积极的校园氛围中,使得不良因素得以剔除,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家庭预防工作

  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中,家庭预防工作是最直观的方式。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家长需要对青少年展开全面教育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摆脱溺爱与高压教育等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青少年处于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其身心必然可以得到健康发展。

  家长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动向,采用合理方式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使其可以得到健康向上的教育思想,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

  (四)自我预防工作

  青少年自身需要加强素质的培养提升,提升自身的是非辨别水平。虽然青少年正处于自制能力、法律认知都较为薄弱的成长阶段,但是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辨别意识。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强化其道德观念,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在这一健康氛围的影响下,青少年的综合道德素养得到健康发展,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都得到合理规范,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对犯罪诱导因素的自觉抵挡意识逐渐得到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仅社会各界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同时青少年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教育,不仅自身得到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了文明社会的建设。

心理作文 篇5

  一个依赖思想严重的人,每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父母、靠他人。这样的人,一旦离开了庇护,离开了他人的帮助,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种依赖思想将会成为他人生活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

  在这方面,王军做得很好。王军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吃苦夏令营”。为此,小军的父母为他准备了许多东西,吃、喝、穿等无一不包。可是,小军却对父母说:“你们不是常说,那段艰苦的生活是你们人生中极宝贵的财富吗?现在,我也要迈出第一步了,我相信我能走过去。”于是,他只收了一些生活必要的东西。当他回来时,脸黑了,身体却结实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向小军学习,学他那可以吃苦耐劳的精神。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经常依靠父母,让父母给我洗衣服,收拾房间。父母就好像变成了我们的仆人,而我们就像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女王。在我们学习、工作中遇到一点点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走出困难,而是先想到了父母,让父母帮我们走出困境。我时刻在想,如果父母老了,年老体衰,我们不仅不能照顾好自己,又怎能赡养父母呢?我们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会自立,要学会自己动手,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培养自理意识,提高自理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理意识呢?

  首先,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收好书包、文具,准备好第二天学习需要的所有用品。上课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上不依靠父母,要有求真精神。其次是在家里,要做家庭的小主人,起床时,自己把被单叠好。洗澡时,自己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周定期收拾一次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父母减轻负担。社会上,我们要走出去锻炼自己,学习基本的交通法规,双休和同学自主出去郊游、爬山,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放假参加军事夏令营等。

  依赖思想就像是人生的一大障碍,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就能克服依赖思想,提高自理能力。

心理作文 篇6

  天气很好。阳光是一粒粒精致的珠贝,透过浑浊的大气层,显得温润而有质感,落在地上,荡起一层令人眩目的美。

  苏小弈趴在桌子上努力地演算那些数学题,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同桌林果果看出了她的异样,于是扬起手中那本封面斑斓的杂志,神情暧昧地说,“丫头啊,有没有兴趣做个心理测验啊?很准的哦”苏小弈没好气,吼她,“一边去,没见本姑娘正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林果果碰了个钉子,却也没往心里去,她是出了名的心宽体胖。她知道苏小弈身上背着很大很重的包袱,不像她,好像永远都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林果果有时候看着苏小弈咬着笔杆皱着眉头却怎么也征服不了那些数学题的样字,心里就毛茸茸的温暖,青春岁月里,一切都以真实而美好的姿态出现。

  过了几分钟,苏小弈突然觉得眼前的函数方程式烦透了,于是把那本厚厚的《历届高考试题荟萃》一摔,咬咬牙,揪起林果果长长的辫子,“今天心情好,就和你玩一把,说,什么测验?”林果果斜着眼鄙视她,“你不是要做祖国的花朵么,不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一点都不坚定呐!”苏小弈觉着不太好意思,于是装傻,“叫你说你就说,哪来这么多废话啊?”林果果吐了吐舌头,便开始念那个心理测验。“听着啊,假如给你六样东西让你选,分别是皮手套,杯子,卡通枕头,蓝色玫瑰,西红柿,眼镜,你觉得什么可以代表我?”林果果兴致勃勃地看着苏小弈,扑闪着近视几百度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回答。苏小弈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这个测验她早在N年前就做过,并且现在还记得格外清楚。

  选皮手套代表两人是一般朋友,杯子代表相爱的人,卡通枕头代表贴心的人,蓝色玫瑰代表可信赖的人,而西红柿和眼镜分别代表可做一辈子朋友的人和互相利用的人。苏小弈眨眨眼,他决定逗一下这个梳着小辫子,胖嘟嘟的可爱同桌。

  “呵,你戴眼镜的样子很特别呢,我呀,就选眼镜吧”

  就选眼镜吧。

  可是,你知不知道,选眼镜就意味着我俩是互相利用的人。那些曾经以为细碎而又美好的事情就那么砰地一声碎掉了。原来,你一直是利用我的人。

  苏小弈心里偷笑的正欢,却没看到林果果猛然失色的花容。

  林果果猛地吸了口气,努力扬扬嘴角,把那本色彩斑斓的杂志丢到窗外,又拍拍苏小弈的脑袋说,“丫头啊,你可真会选呢,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啊,书上说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呢!”

  苏小弈呆了半晌,她以为林果果一定会哇哇大叫的跟她拼命,然后赌气地和她绝交,这样才符合剧情么。她就想,林果果,这个胖丫头,是不是也已经长大。她想告诉林果果,人可以信命,却不能认命,让那些劳什子心理测验见鬼去吧,那些该死的数学题终究会被她征服,而她和林果果却真的真的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心理作文 篇7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

心理作文 篇8

  怎么办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今天和同学们玩到这么晚才回家,爸爸一定会严厉批评我的。想到这我就放慢了脚步,此时我的脚好像有千斤重,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家门口走去。“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爸爸那严肃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心理活动的,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已经绝望了。一抬头,啊,已经到家门口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唉面对现实吧!

  我伸出一只颤抖的手指伸向门铃,但是我心灵的树藤将我的手紧紧缠绕住,动弹不得。“儿子,我可找到你了!”一种洪亮的声音划破长空,那声音中包含着高兴与难过,我也从这声音中清醒过来。回头一看,是爸爸!我大吃一惊,原来从下午爸爸就一直在四处找我。此时仿佛一道巨浪冲击着我的心。

【【必备】心理作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心理作文合集五篇

2.【必备】心理作文合集9篇

3.【必备】心理作文合集5篇

4.【必备】心理作文合集6篇

5.【必备】心理作文合集六篇

6.【必备】心理作文合集十篇

7.【必备】心理的作文合集7篇

8.【必备】心理的作文300字合集八篇

上一篇:心理作文 下一篇:心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