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咱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节习俗》作文 篇2
一到12月27日,阿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阿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阿妈的手说:“阿妈买。”阿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阿妈,这些各买一盒。”阿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阿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阿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阿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阿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阿爸阿妈和我来到阿爸阿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春节习俗》作文 篇3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十二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习俗》作文 篇4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这次说一说我感受到的两个地方的过年习俗。
今天是己亥年腊月三十日,我们称之为年三十。这一天外面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福字,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里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糖果、坚果、水果和小零食,厨房里也是鸡、鸭、鱼、肉各种各样的菜堆满了厨房的灶台。吃好中饭大家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各种好吃的菜烧了一大桌,下午三点多奶奶就说要拜祖宗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的环节,对已故的亲人表示怀念和尊敬,摆上菜和酒、还有糕点和水果,再点上蜡烛祭拜一下,这个环节就完成了。我们吃好年夜饭就可以收红包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一个年过下来我就成小财主了。这是我的家乡——杭州的过年习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欢去我外婆的家乡——安徽过春节。除了贴春联、挂灯笼这些一样的,吃年夜饭都不一样,他们那里年夜饭最好下午三点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点钟就开吃了,我已经分不清是中饭还是晚饭了。吃好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外婆的手好像会变魔术一样,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里的面团变成了饺子皮,把皮拿在手里翻了一下就又变成了一个饺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个魔术师。外婆还会在饺子里包一个五角硬币,她说这个饺子是幸运饺子,谁吃到可以幸运一年,当然我很想吃到幸运饺子,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机率吃到,看到我吃饭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弃了。还有一种运气不好的,吃再多都没用,就说我舅舅吧!他为了吃到幸运饺子,足足吃了两三碗,我觉得他肚子都快撑破了,结果还是没吃到,哈哈哈……他运气实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运气爆棚的那一个,他去过了三个春节,三次的幸运饺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说运气这件事实在不好比。这个饺子环节,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还有趣味。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春节习俗》作文 篇6
正月初一的时候,爸爸让我倒垃圾,我把垃圾倒了。后来妈妈看见垃圾被倒了,就说:“谁的垃圾?”我疑惑不解地回答:“我啊,怎么了!”“把钱都倒了。”“垃圾怎么成了钱了?”我很好奇,上网查了资料,原来是这样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中国的春节民间习俗可真有趣啊!是啊,这样也更给春节增添了不少的气氛。
《春节习俗》作文 篇7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正是20xx年农历二十三,我一边哼着童谣,一边和妈妈一起穿梭在乡下热闹的集市里。
过年的集市可真热闹!大大小小的店铺循环播放着欢乐的迎新年歌曲,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各种人们过年需要准备的物品,什么对联啦、抄年货啦、农产品啦、自家酿的米酒啦,还有卖衣服的,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样样俱全。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小摊贩热情的吆喝声。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
我和妈妈在集市里采购了许多年货,正准备回家时。我被一股浓郁的香味给吸引住了。这股味道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不停往我的'鼻子里钻,好闻极了!“那边居然有做芝麻糖的!”我的疑问还没问出口,妈妈便惊喜地拉着我往一处摊位跑去。原来刚才那股香甜的味道是从一口大锅里散发出来的。“这种纯手工做的糖只在我小时候做过,以前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糖,为过年做准备。”妈妈一边让老板称糖,一边跟我说她小时候的事。“这糖是咋做的?”我来了兴趣,一直盯着那口大锅看。只见做芝麻糖的叔叔把一大桶的麦芽糖倒入一口巨大的铁锅中。然后开始打开火煮糖。糖还能煮?我好奇极了。
没一会儿,原本平静的锅面慢慢地、慢慢地,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泡,泡泡“咕嘟咕嘟”地不断往外爆开。站在一旁的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生怕被滚烫的糖汁溅到。而那位叔叔却仍然镇定自若地搅拌着。温度越来越高,已经冒烟了。看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叔叔开始往锅里撒入芝麻,那一大盆的芝麻加入之后,刚才还气焰嚣张的麦芽糖瞬间没了脾气。这时,叔叔拿起了一把巨型大铁铲。大铁铲挥舞着手臂,趁着麦芽糖虚弱之时,只听“沙沙沙”几声,可怜的麦芽糖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在大铁锅中晕头转向地被迫翻滚着了。
经过一刻不停地翻炒后,麦芽糖从好看的金黄色变得黑不溜啾,芝麻紧紧地附着在麦芽糖上。叔叔用铁铲搅了搅麦芽糖,已经很浓稠了,他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真搞不懂,芝麻和麦芽糖都粘在一起了,变得这么难看,为什么还是一件好事呢?而叔叔的下一个动作却让我更加吃惊:热乎的冒着白烟的那团又黑又粘的麦芽糖被叔叔从锅里铲起来倒入了一个木头做的正方形框架里!这又是干什么?我好奇极了!只见叔叔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擀面杖,叔叔利用擀面杖不停来回擀着麦芽糖,很快麦芽糖被压得扁扁的,完全和木框架成为一体,这时候它已经不那么烫了,表面也变得光滑。紧接着,叔叔取掉木框架后,拿出一把巨大的刀。那刀寒光闪闪,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滋滋——!手起刀落,伴着一声刺耳的声音,一条长方型的芝麻糖被精准地切了下来。“哇,原来这团黑乎乎的就是芝麻糖的原型呀!”我恍然大悟,不禁拍起手来。
站在一旁的阿姨从叔叔的手中接过糖条,“笃笃笃笃”三两下就把一根长条型的芝麻糖变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样子。“阿姨,这芝麻糖可以吃了吗?”我馋得已经开始分泌口水了。“可以吃了,不过有点烫,等冷一点再吃更香哦。”我接过阿姨递过来的糖迫不及待扔进嘴里。呀!这也太美味了吧!香香的、脆脆的、甜丝丝的,不仅有麦芽糖的香味,还有芝麻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刚出炉的芝麻糖还带着温热,很快它在我的嘴里快乐地跳起舞来。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年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我快乐地唱着小曲儿,拎着满满一袋“年的味道”回家咯!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