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作文

2022-04-04 习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习俗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包饺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龙灯、灯展、逛庙会等等。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围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面还包邮硬币,谁吃到硬币饺子预示谁有好运。

  春节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晚辈收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紧接着又迎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节,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节都有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文艺表演,场面真壮观。晚上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还有用灯光做成的各种动物造型,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群中游动。

  春节习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获的就是逛庙会,正月十六上午,大约经过四十分钟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赶仓颉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在碧波荡漾的人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在追逐着一颗宝珠,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小龙,小龙怎么也追不上,随着人们的摇旗呐喊,我知道这是在舞龙灯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没等我看够,就随着闹嚷嚷的人群来到了小吃摊旁,忽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种美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舔舔口水,一种种、一样样地吃,什么也不用想,尽管吃,一直吃到撑,真是饱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艺品的摊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细琢,有小猴上树、孔雀开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样都那么晶莹剔透,每个都让我爱不释手。

  还有儿童游乐园,过山车、海盗船、蹦极、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项目。

  这次逛庙会,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春季还有许多习俗,我就不一一讲了,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2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淫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4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但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亲友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

  在道贺中丰富春节习俗

  “拜年”是通俗的讲法,此外尚有“见节”、“贺正”、“贺岁”等雅称。“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人们外出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拜年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宋岁朝图:这幅宋人绘的岁朝图,重在显示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主人送往迎来,家中设酒待客,儿童在园内燃放鞭炮烟花,大门上贴着门神,构成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礼规中实现人文教化

  仪式所强调的是对同一血亲的认同,而拜年正是从此开始。给家人拜年,对于重构家族或家庭成员内部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给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拜年,显然是在重新梳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亲密程度;还有些地区在正月初八之后要耍社火,人们都会扭着秧歌,踩着鼓点,到附近的村寨拜年,而这些活动的真正意图,就是重建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民国春节拜年祭祖。正月初一清早,穿戴一新的晚辈要给家中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等)叩首拜年,以尽孝礼;长辈则端坐受礼,对未成年的晚辈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旧时,拜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很重要的一项活动。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等从这一天起要互相拜年。

  过去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一是走亲戚。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沈萍认为,年的文化属性,除了辞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养。长辈对晚辈的爱通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人性自觉。拜年不但是提升亲情密切度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

  在现代社会实现文化归属

  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核心。拜年说的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时人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采取一种宽容、化解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立了友谊,增强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祈庆富认为,中国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达或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机抒发一下。人们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给您拜年”,一切都很简单,事实上却是一种仪式。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中,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福、赞美,舒缓过往的矛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今天是网络化时代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作文01-08

春节的习俗作文(精选21篇)01-06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9篇04-01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六篇03-2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7篇03-26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03-15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5篇03-0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4篇02-17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八篇01-2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29篇01-11

春节习俗作文 传统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