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作文

2021-02-27 扬州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扬州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扬州作文 篇1

  一天,妈妈带我去“好思佳”吃饭,这是一家西餐餐厅,我最喜欢在这吃牛排儿童套餐,我觉得那里的饭菜太好吃了。

  我翻开菜谱,看到那里有“扬州炒饭”,就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吃扬州炒饭好不好?”妈妈说:“让你享享口福,宝贝!”我说太好了!一会儿,扬州炒饭上来了,我和妈妈吃得香喷喷,美滋滋的。

  走的时候,门口的迎宾叔叔拿出小礼物让我选,我选了一包塞尔号卡,回家了。扬州炒饭真是太好吃了,令我时时回味。

扬州作文 篇2

  别人都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却是“烟雨七月下扬州”。

  我们三十名小记者坐在客车上以看电影和唱歌打发时间。窗外的知了“演奏”着急燥的“乐曲”,让人听着好不舒畅。客车行驶了7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不比高楼大厦,只比文化秀气的扬州。

  导游阿姨首先带我们去了古色古香的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后来因为重修这个园子的主人姓何,名芷舠,所以才改名为何园。一进入何园,就会有些小桥流水的感觉。导游阿姨带我们去了假山、船厅、中心亭等几个地方后,问我们;“我们通常是什么时候看月亮!”“晚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但是在何园,白天也能看到月亮!”我们不禁睁大了眼睛,让导游阿姨快带我们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在那微波粼粼的湖水中,还真是有一轮灿的满月。但你再往亭边走几步,圆月就会变成一艘小船。我们都疑惑不解,导游阿姨解开了迷团,这是因为太阳照射的原理。我想,何芷舠真聪明,竟然能想到用太阳照射的原理来发明这种奇异的景观。

  参观完何园,大家都疲惫不堪,导游阿姨带着我们去了宾馆。让我们好好休息,以备于明天和后天的参观。在接下的日子里,我们去了外形像一直展翅欲飞的凤凰的凤凰岛。然后,我们又去了四大传统园林之一—个园。那里有许多竹子,如;黄金大竹、,孝竹、高节竹、金香玉竹等等。随后我们又去了史为国效忠的史公—史可法的纪念馆。

  第三日很快就到了,我们又去了远近闻名的瘦西湖,那里有数不清的桥,有小红桥、二十四桥……然后我们去了最后一个景点—扬州的博物馆,那里让我见识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了很多知识。经过这次的旅游,让我学习到也懂的了许多东西。这真的是一次我最难忘的旅游活动。

扬州作文 篇3

  本人姓刘,名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此刻,我正往长安的路上。黄沙漫漫,迷住过往云烟……

  二十三年前的一个清晨,“大人,今日上朝……”忠诚的老仆人不无忧虑地欲对我劝言。摆了摆手,老仆依言退下。“想叔文兄与我励精图志,欲谋大唐社稷千秋万业。却遇有这多困难,前途难测。……”

  长吁之际,迎接圣旨的传唤声一声高过一声。大内的陈公公手捧黄卷,落下这般寒心的圣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叔文等人假借革新之名,妄图坏我大唐江山,今贼首已授。姑念刘禹锡平日忠心侍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贬出长安,谪往巴蜀。钦此。’”

  “臣领旨。谢主龙恩。”山呼海唤之后,我流落在蛮荒之地,日子苦不堪言。瘦了好大一圈!

  数年后某日,陈公公又来了。“刘禹锡,领旨谢恩吧。皇上让你奉诏回京了!”

  唉,赶了几天几夜,终于来到了繁华胜地——扬州。亭台楼阁,红花绿柳,眺一江烟锁雾笼,望商船往来穿梭。

  “天上一日,世上三年。”想我刘禹锡,刘大官人,长久流居巴蜀之地,这般花团锦簇、这等丝竹歌舞,岂是能见能闻?生疏了,生疏了!

  古有记载:东晋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仙童下棋,便坐一旁观战。花开花落,不知几个春秋。一局终了,斧头已锈,斧柄已烂。下山归来,村中已过百年,人事全非。

  今我刘禹锡犹如村中人,一落千里之外,不识烟柳胜地了!

  乐坊间,笛声清越悠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昔日稽康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名士作古,名曲失传。幸得向秀《思旧赋》一文,尚有只言片语。“叔文,你今又何在?”

  一路行,一路想,骨头都快散架了,见路旁酒旗招展,不妨借这小客栈歇歇。“这不是白居易白兄吗?”他乡遇故知,我欣喜若狂。

  “白兄,如今为何做这般打扮?”见白居易衣襟松散,发乱冠斜,狼狈不堪。

  “来得正好。认识的最好。快付酒钱!”一旁的店小二一伸手,直指我的鼻间。

  “唉,一文钱难倒斯文人。”白居易连声叹气,“刘兄,我短了他几个铜板。他竟这般……斯文扫地!”

  “小二,这几两银子拿着!再上几葫好酒、几盘好菜,今我要与白兄痛饮几杯!”我意气风发地吆喝起小二。

  “有银子。没问题!好酒好菜,来——”小二立即张罗去了。

  几杯黄酒下肚,酒入愁肠愁更愁。

  “刘兄。你诗名享誉全国,路人尽知;凭此即可青云直上,不想你……来,为弟的我敬你一杯!”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名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砣。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立起身,拿着筷子,敲着盘子,引啸长吟。

  “白兄……”我不禁也立起身来。

  两双手紧紧地相握。窗外阳光明媚,万木争春;江流激荡,千帆竞发……

  长安别

  ——改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锦锋

  人物王勃、杜少府、游客若干,有男有女

  时间初秋的一个早晨

  地点长安,街亭

  幕景天阴沉沉的,笼罩着整个长安城。庄严肃穆的宫城,繁华喧哗的街道,此刻都浸入迷蒙的烟雾中,全安静了。不时有风吹来,愈吹愈寒。

  幕起在城郊,弯曲的古道已有三三两两的人。

  杜少府:“王兄,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不无感慨地说)“来,我们共饮此杯,以示离别。”(举杯一饮而尽)

  王勃:“西蜀之地,去京千里,路险难行,弟恨不能与兄同行。今饮此杯,为兄壮行。”(心情深重,一饮而尽)

  杜少府:“王兄,风寒露冷,你我就此别过。”(满含泪水,转向欲登马而去)

  王勃:“不,此刻分别,你我胸中有憾。我,就再送你一程吧。”(快步趋前)

  杜少府:“好,——好。”(神情激动)

  幕后音:马儿的的,车轮轱辘。俩人虽有万千言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杜少府:“此去他乡虽为官,终不及都市人欢。”(心内忧伤)

  王勃:“杜兄,您是否觉得忧伤?”(正颜色,说)

  杜少府:“是啊。王兄,你我均是出外宦游之人,远离故土亲人,功名不显。今我又远至西蜀,不知何日重返京都?”(略有感伤)

  王勃:“千里之行,路途虽遥,指日可到。丈夫志在四海。你我别乡弃土,岂不求彪柄千秋?今兄为官一方,正值立名之机,不该有眷念之意。”(豪情万丈)

  杜少府:“今听王兄一言,茅塞顿开。兄长受教!”(长辑)

  王勃:“杜兄言辞过谦了。今你我一别,恐天各一方。愿兄与弟结此同心,奋发向上。即使弟处海角,兄居天涯,然你我两心相知相通,犹如近邻。”

  杜少府:“兄当奋为!王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打马绝尘而去)

  王勃:“杜兄,且慢走,容弟再送一程!”(急赶而上)

  杜少府:“王兄,你年少才高,声播四宇。不妨将此事写下,流传千古……。”(远远传来的声音)

  幕景:此际,天已大亮,云开雾散。红日照耀下的长安城熠熠生辉。

  结束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毛巾。

  雨思

  ——改写《夜雨寄北》

  曾雅红

  云,一朵朵,像是刚刚摘下的棉絮。秋姑娘不断从云朵抽出雨线,千丝、万缕;风婆婆不停地摇着纺车,沙沙、沙沙……

  天地间挂起了一层迷蒙的雨雾。我独坐窗下,展开前日收到的家书。信在潮湿的空气浸润下,微微发软,化开的墨迹模糊了字迹。

  “君何日起程?”,依稀辨出亲人的盼归的问候。

  我怅然。连日里,秋雨绵绵,诸多事务,一并发端。那已收好的行囊,曾已打开,复被收起,又再打开。没有确切的日子,让我怎告诉望眼欲穿的亲人?唯恐他们空自欢喜!

  恍惚里,烛火晃动,秋风又起。

  推开窗来,漆黑似墨。水榭亭台,尽没暗中。绿柳红蕉,顿作阴影重重。庭院中有一口小池。前日里,塘水尚浅。今夜,水应满塘,四下溢去。

  风雨侵室,满屋凄凄。拢起窗来,俯见红烛泪垂,灯蕊爆花。习惯中,持起剪儿,欲剪——

  “李兄,我来挑灯吧。”释下手中的书卷,好友长身而立,挑去余烬。

  烛火顿明,俩人相视而笑,落座,持一卷书,言天下事。

  “沙沙,沙沙”,谁叩响门窗?疑是人来,静听,凝辨,又是细雨打窗。今夜,又是无眠。

  取纸覆桌,滴水研墨,待我书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语

  ——改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陈美玲

  站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

  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

  站在窗边,远眺他乡。趟过了五溪,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遥远的龙标城,更是一层远啊。

  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

  那夜,月是笑的,月是醉的。

  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的独伫的人儿——我,此刻,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

  “沙沙,沙沙”,月儿请来了风婆婆,迷离了我的眼。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哭泣吗?看见没?月儿光洁的脸庞上嵌着两块小小的红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红的眼!

  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缕绵绵的思念和那一腔耿耿的忧愁告诉那在千山万水之外的王兄!

  心是碎的,月是圆的;离愁是碎的,友谊是圆的。

  秦淮夜

  ——改写《泊秦淮》

  许卿鸿

  雾气与月光似乎都很无情,连河水与沙滩也不放过,把它们毫不客气的笼罩着,朦朦胧胧,什么都看不清。只有那临河的茶馆酒家的灯还在这黑暗的世界中闪亮着。

  这时,从不远的地方依稀传来了划水声,好像还有什么影儿在河里时隐时现。这声音越来越近,模糊的影子也越来越清楚,啊!原来是一只小船,朝着那亮光划去。不一会儿,小船靠着河岸停了下来。许久,船都没有丝毫动静。

  寂寥的长夜,谁不栖息?忽然,近水一家酒楼飘出了宛转的歌声,夹杂着寻欢作乐的欢笑声。这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砸落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与河水缓缓流逝……

  流水潺潺,歌声绵绵。小船有了动静。一个长起的身影立了起来,走出了低矮的船舱。我,大唐诗人,杜牧,终于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走了出来!

  这是怎样的曲子?这是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啊!当年,他的小朝廷就颠覆在这靡靡之音。

  想到这,我的忧思越发沉重。河岸边的景物也为我的愁绪所感染,月儿听不得我的长叹,亦是不忍见得残败的河山,躲进厚厚的云层,不再出来。

  只有那,酒楼里寻欢作乐的人儿——那些达官贵人还沉湎在这轻歌漫舞之中。灯红酒绿,斛光交错,哪来的国事、天下?!

  不忍闻!小舟掉头而走。我又向那泛着红光处深深望了一眼,叹出一口气。船远远在走了。

  雾气还是笼罩着这世界,而那皎洁的月光随着那小船一同消失。此后,这就没有了亮光。

扬州作文 篇4

  闲暇时,我总喜欢静坐在草垛旁,嗅着泥土的芳香,调戏着泥土里的绿精灵,待风儿吹拂着麦浪,浪声涛涛,我渐入佳境。

  “下田喽。”

  邻居王爷爷一声吆喝勾起我下田走走的兴趣,奶奶抡起铁锹准备下田,我提着竹篮,跟在奶奶身后。

  乡间的空气可真是清新,泥土也十分松软,踩在脚下,还能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我蹲下身子,惊喜地发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披着绿蓑衣的小精灵应是蚱蜢吧,它可是跳高健将,一下子能蹦到我的膝盖上,倒着实吓了我一跳。我时常喜欢捉两只蚱蜢放在玻璃瓶中,看它们如何打斗,有时我伸下一个细枝条,和它们戏耍一番,它们倒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正准备向前走,忽然被脚下的一株草吸引。,我小心採下一株,放在眼前晃悠着,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全身翠绿。凑近鼻尖,还有一股独特的幽香,我暗暗赞叹这株不知名的草的绝妙之处。

  “快过来看看咱家的'小麦。”奶奶向我招招手。我像一只小蚱蜢一样,蹦跳着去田边。呀,真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啊,好美!我低下头轻轻抚摸着麦穗,果实累累,一看便知是奶奶辛勤劳动的功劳,今年定是个丰收年呀。“这些麦子就是我的孩子呀,得小心对待着。”奶奶幽默的话语逗了我,我乐呵地一遍一遍叫着,“麦宝宝,麦宝宝!”我又低下身子玩弄了一会, 不久手就开始起痒了。原来麦宝宝也拥有莲花一样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田边还站着两个看麦人。他们的装扮可真特别,头戴一顶竹蓬斗笠,爷爷常说竹蓬斗笠凉快。他们身穿迷彩服,颜色亮丽,一看便知是两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伫立在麦田边,好像在议论着什么,偶然听见了几个关于麦子的词,便立刻猜到他们在议论麦宝宝。真是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

  我唯独喜欢乡间的韵味,时常留恋于田间。赏一方澄黄金海,听一曲虫音漾漾,闻一阵醇厚麦香,道一首风光无限好。悠哉悠哉,闲对风光独自游。

扬州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扬州从古至今出过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东渡日本传经授道的鉴真,到现代的杰出民警徐兆华,都是令人敬佩的名人。其中,我最了解的名人还是优秀民警徐兆华了。

  徐兆华是扬州公安局维扬分局蜀冈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兼友谊社区民警。在他工作的24年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群众办了无数实事。

  对于徐兆华来说,群众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他结对帮扶社区困难居民12户,给贫困居民捐款捐物5万元。他把居民当作亲人看待。在他工作的10年里,社区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十年帮扶如一日,真情付出赢民心”,这是人们对徐兆华的评价,社区孤寡老人许铭荣,因为生了一场重病而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徐兆华每次到社区工作,都给许铭荣老人买菜,做饭,换煤气。20xx年的春节,老人生病了,徐兆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将老人送到医院,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在弥留之际,立下了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给徐兆华。但徐兆华没有接受,而是捐给了社区。他的举动博得了许多人的赞赏。

  徐兆华还把父母双亡,继父因犯法而被逮捕的小夏认作“干女儿”,小夏上学的全部费用由徐兆华一人承担。直到现在,小夏已经可以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了。

  正因为徐兆华拥有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所以被评为“扬州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好人而骄傲!

扬州作文 篇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3分,青认真书写。

  【名师解读】

  扬州命题前几年一直走情感路线,从“呵护”、“在乎”,到“忍不住”、“不能没有你”,都意在叩击学生生活的动情点,诱发他们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从去年的“渐至佳境”开始,转而走文艺路线,今年的命题更将这种文艺范推向极致。

  这则命题的题眼是“闲”字,如何理解这个字?命题已经给出了答案,“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这就提醒我们同学,不能简单地写“空闲”“闲暇”等外在的“闲”,而要进入到精神层面,从内在的角度,写出如陶渊明、刘禹锡、苏东坡等古代贤者一般的自我陶醉、自我排遣、自我逍遥、自我愉悦。

  这则命题的关键词是“风光”,风光的词典义是“风景、名胜”,考生如果仅从这层意思着手,把本文写成单纯的游记,其立意必然平庸。命题告诉我们,“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因此,我们更应该从“风光”的引申义、比喻义着眼,写写乡村风俗、城市风貌、写写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偏向等。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略另外两个词,“独自”“游”。“独自”对题材有很强的限定性,要求考生只能写个体活动,不能写群体活动;“游”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游玩”,游赏、游历、神游,乃至阅读、写作等,一切具有心灵探索色彩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游”。

  虽然命题者已经意识到题目的难度,导语部分对题眼和关键词都做了富于启发性的提示,但一则具有文言色彩的命题,有四个不同指向的词语需要兼顾,而且命题内容更强调内在情感和哲理的体悟,对于当下整天忙于做题应试,无暇静思遐想,更习惯过一种匆忙、浮泛的外在生活的考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满分作文】

  闲对风光独自游(1)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赶来助兴,拍打着我向前浏览的脚步。戴着耳机,似被多瑙河蓝色的忧伤所笼罩。“沙沙沙,啦啦啦。”感受着雨中的朦胧诗意,我要让青春肆意飞扬。触目所及皆让我心旷神怡,可是再美的风景任我欣赏,也会有这么个人前来扫兴。

  “你在干嘛?”迎面对上母亲多皱的脸,“感冒刚好就出来淋雨,别和我提你的潇洒论。”真是倒霉,大街上也能碰到她。“快回家,身体是本钱,别胡闹。”望着母亲决绝的眼神,我只得愤愤地接过她手中递来的雨伞,抱怨着我的不满,跺着脚往家走去。唉,我的青春生活一去不复返喽。

  小雨,小雨,你何时再来?让我飞至你的怀抱,倾听你对自然轻柔的呢喃;让我拭去你晶莹的泪珠,感受你的多情与欢愉;让我与你共舞,飞至云间,俯视晨曦下的世间万物。可是现实总是不近人意,明晃晃的太阳晒的我有些发愣。算了,等不来雨了,我也要让阳光为我的青春生活增添光彩。

  搬出家里的老式自行车,看到它黑亮亮的躯壳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我乐得想要大喊。噌噌跃上我的“宝马”,在窄窄的院中开始旅程,高高屹立于车座之上,不时用手掌轻抚那在墙上攀登的爬山虎,想到今日不再有老妈的束缚,我骑得更欢了。但是得意时往往没有好下场,果不其然,来不及刹车的我立刻与花坛里的仙人掌来了个亲密接触。

  老天,望着膝盖上密密麻麻的黑色硬刺,哭笑不得的我立刻徒手去拔,可这黏人的刺又趁机钻入了我的掌心,疼得我龇牙咧嘴。顿时感觉我的青春生活是那样不靠谱。正在这时,母亲回来了。顾不了掩藏战绩,只是一个劲儿冲她傻笑,顺便发射求救信号。母亲见了,霎时什么都明白了。她飞奔至我身边,便絮絮叨叨的埋怨我不让她省心,接着她也用手拔刺,我见她不时蹙起眉头。显然,她的手指头也遭了殃。

  我凝视着母亲多皱的脸,突觉心疼不已。其实,我又何必苦苦寻觅美丽的风景,母亲难道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美丽风光吗?

  母亲,母亲,你是我心中多情的小雨,为我的闲暇时光送来无限芬芳。

  闲对风光独自游(2)

  每到暑假,我都要独自出去游玩一次。爱人和儿子,都会晕车,不愿与我同行。每次旅行后,旅游区的风光会逐渐淡忘模糊,但旅行里的闲情轶事却总是难以忘怀。

  黄鹤楼下进“洞房”从黄鹤楼上下来后,我发现在黄鹤楼的底层,有民俗表演。台下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游客,台上正在进行某少数民族的娶亲表演。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邀我一起参加所谓的抢亲游戏。“婚礼”的一个重要戏份,是“送入洞房”。我稀里糊涂地被强拉着和“新娘”一起进入了“洞房”。进了洞房后,主婚人伸手向我要掀起盖头的一百元喜钱,说这是

  风俗。我一惊诧,心想被套上温柔的陷阱了。我说只有20元,多则没有,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了。相持了十几分钟后,看我实在一毛不拔,就放我出来了。

  原想体验一下民俗风情,不想却掉进了民俗陷阱里。民俗风光再好,别人的洞房岂能随闲人乱“泡”!

  韶山故里里去“请像”

  还在去韶山的路上,游客就会被导游上一堂课:在座各位都是有缘人,各位有缘人可以去请***铜像保平安,每尊像都有独有编号以便收藏。一进门,导购小姐特热情:只要500元就能请一尊像。

  上车后,请像的朋友互相看编号。不巧的是,我的那尊居然和邻座的那个一模一样的编号。我们哈哈一笑,又一次被“忽悠”了。伟人故里风光再好,也有宰客没商量的时候。 长江游轮上好“观光”

  游长江三峡得坐游轮。游轮开出不久,大家就吵着要上船的楼顶上去观赏两岸风光。船老板和导游把住进口,说只有交50元才能进上面的楼顶。大家看风光心切,纷纷慷慨解囊。不一会儿,一群四五十交了钱后涌上了船定。两小时后,我悄悄也溜上了船顶。在以后,游客来去自由,无人限制。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唆使同行的一个小青年向旅行社和旅游局告发了这一“无耻的勾当”。

  结果是,在我们上岸后,导游不仅如数退还了多收的“观光费”,她的上司还亲自出面为我们加餐加酒。一场维权“战争”,就这样平息了。

  这样的闲情轶事,每次旅游途中都有发生,说也说不清。它们不是风光,却胜风光;其实,它们也是每次观光中的一个个别样的风景线。因为有了它们,每次旅途的风光才那么特别,才那么难忘!

扬州作文 篇7

  有这样一条河,它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它清澈的生命之源辅育着扬州人。这条河就是被扬州人称为“母亲河”的古运河。

  说道古运河妈妈,它的年纪可有一大把了,从吴王开挖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岁了。可是,古运河妈妈还是那么的美丽。因为那里有生机勃勃的小草,青翠欲滴的松柏,飞檐峭角的楼台亭阁,五彩缤纷的鲜花……再向前走,只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玉兰、香樟树在花的衬托下更叫人赞不绝口。迎春花那柔美的枝头上面缀满了水灵灵、金灿灿的花朵,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夜幕初垂时,古运河妈妈更俊俏了,好像戴上了美丽的珠宝。不少外地游客,在“五一”期间来古运河游览。华灯齐放时灯光倒映在河中婉如无数的银河在游动。

  如今的古运河,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保护它,让古运河妈妈变得更美,用独特的风景迎接八方来宾。

扬州作文 篇8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去了何园。一下车,一个硕大的牌匾映入了眼帘:“晚清第一园”,我不禁有些好奇:何园真的有这么大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蹦蹦跳跳地走了进去。

  刚进门,一股股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看去,原来,是道路两旁的桂花,白的像雪,美丽极了,她们正努力地向游人释放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接着便看到了一块匾上写着“寄啸山庄”四个字,我问妈妈是不是何园的原名,果真如此,妈妈直夸我聪明。

  我们先上了玉绣楼,猛地一看,里面房间特别豪华,中式的家具上陈列了许多充满西式风情的物品,可谓中西合璧。我不由得发出感慨:如果单单看这里的景象,不告诉我这是哪儿,我一定会认为我走进了白宫。

  走下玉绣楼,我们又来到了观月台,据说这是园主为母亲修建的,让她可以不用上下楼梯就可以观赏明月。我想园主一定很孝顺。

  接着,我们又欣赏了走马楼、东二楼等景点,这些地方都很漂亮,典雅幽静,尤其是楠木厅,它是江南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一下子被它的美丽壮观吸引住了,忍不住坐到一把椅子上,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晚清,和古人喝茶聊天……

  时间过得飞快,天渐渐黑了,我不得不和何园说再见了。坐着回家的车子,我回头一看,美丽的何园正慢慢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我对何园摇了摇手,依依不舍的转过了身子。带着美好的记忆,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扬州作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扬州作文合集八篇

2.扬州作文合集5篇

3.扬州作文合集6篇

4.扬州作文合集九篇

5.扬州作文合集10篇

6.扬州作文合集7篇

7.扬州作文合集六篇

8.扬州作文合集9篇

上一篇:扬州作文 下一篇:扬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