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这个“理”,靠论据支撑。许多学生备考中所积累的论据往往是动辄数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故事,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一则因文体所限,论据要求高度概括,二则限于字数,论据要求高度精练,否则叙事冗长,有不伦不类之嫌。不善于表述的同学往往把许多干巴巴的事例搬在试卷上,使得文本失去重心,又缺乏文学性,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均失去了亮色。
那么,有没有既能得体地转述事例又很好地彰显文采的好技巧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按笔者的经验,至少有三种:情境再现法、渲染心理行为法和虚拟问话法。下面结合事例,分别予以阐释。
事例:司马迁著《史记》
这个事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被学生较高频率地使用应对各类话题。下面以“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忍辱负重才能成就理想”“志向远大才能青史留名”等三个话题为例,分别说明这一素材的使用。
一、情境再现法。即叙事的过程中,依据“想象的真实”这一原则,把一个事例肢解为几个小场景,每个小场景使用三五十字;场景的划分依据时间、空间关系,使相互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示例:
观点1: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为了写这部前无古人的煌煌巨著,历尽艰辛:幼时读万卷书,执卷烛影,不舍寸阴;20多岁行万里路,穷尽山川,遍察九州;42岁开始写作,几易其稿,修补完善;54岁完成,巨著问世,天下闻名。30余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美名天下扬”。
观点2:忍辱负重才能成就理想
司马迁替李陵一辩“就极刑”,但为了著《史记》“而无愠色”。
多少个夜晚,他面对“士可杀不可辱”的圣贤教诲而眼泪潸潸,面对先人牌位青灯相伴而泪雨滂沱;多少个白天,他面对士大夫鄙夷的神情热汗涔涔,面对亲朋好友不解的目光针芒在背。多少次他想引颈自决,但都忍耐了,虽然忍耐得无可奈何,忍耐得身心俱疲。《史记》横空出世,理想得以实现,屈辱一扫而空,美名千古传颂! [page]
观点3:志向远大才能青史留名
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前无古人的壮举让他“就极刑而无愠色”,面对同僚的奚落,他穷且益坚,不坠修史之志;面对亲朋的不解,他坚守宏愿,不移修史之心。他把现实的打击与磨难像挂在面上的蜘蛛网一样轻轻抹去,志存高远,专心修史,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先河,千载之后,佳誉不绝!
二、渲染心理行为法。即通过心理独白、动作细节的描写凸现主题。
示例:
观点1: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
遭受宫刑,司马迁身心俱疲。但
父亲的遗志,修史的责任,让他坚持了下来。白天,如山书简堆在几案,虽欲懈怠,但伟大的使命感使他阅读、推敲,再阅读、再推敲……翻书的'双手磨出了厚茧,但他心中藏满了灼见;夜晚,烛光如豆,双眼迷离,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不敢懈怠,他时而锁眉冥思,时而奋笔疾书,顽强持续着他的笔耕历程。于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诞生了。
观点2:忍辱负重才能成就理想
昨日朝中官,今日阶下囚;昨日完整身,今日受宫刑。司马迁几度欲死,一了百了,但是,每当他动了这念头时,他仿佛都能听到父亲的声音:“你就这样忘掉我的遗志了吗?”仿佛都能听到圣贤的声音:“你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去吗?”先人们的声音,让他从悬崖边收回已然探出的脚:“对,站起来,我要完成《史记》,不能这样死去。”他的目光坚定了起来,终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观点3:志向远大才能青史留名
虽因李陵一事而受宫刑,但司马迁并未引颈自决,因为内心一个强大的声音在呼喊着:“著成信史照尘寰。”他十余年笔耕不辍,完成巨著,彰显了他志向之远大;十余年增删不已,追求完美,凸现了他意志的坚强。志向与意志并立,故功业与美名齐铸。、 [page]
三、虚拟问话法。即通过对他人问语的描写,表现写作对象的态度,从而凸现主题。
示例:
观点1: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
司马迁虽因李陵一事而遭受宫刑,但他选择了隐忍地活着。有士大夫问他:“一残缺之身,能肩挑修史的重任吗?”有亲朋问他:“一多病之躯,能扛起父亲的遗志吗?”为了孔子生平的准确,为了荆轲义举的翔实,为了……他在几十种历史版本中比较、思索、考证,汗水湿透了衣衫,乌发熬成了银丝,终于把完美留给了后人。
观点2:忍辱负重才能成就理想
司马迁替李陵一辩遭受宫刑,对于一个男人而言,辱莫大于此。多少次,冥冥之中,似乎有古人在质问:“士可杀不可辱,匹夫不可夺志也,你忘记了吗?”多少次,恍惚之中,好像同僚在攻击:“不男不女也有脸活在人世间?也配称七尺男子?”这些话像一把把利刃,刺入他的心脏。多少次,他在黑夜里欲引颈自决,但他又扪心自问:“就这样抛弃父亲临终托付的重任吗?就这样放弃自己的人生梦想吗?不!”心中一个强大的声音激励着他,他选择了隐忍地活着,选择完成修史的宏愿。
观点3:志向远大才能青史留名
司马迁虽遭宫刑,却立志修史。有人问他:“靠一己之力能完成卷帙浩繁的著作吗?奋一己之智能做出前无古人的事业吗?”司马迁总是微笑着,自信地回答:“少年读万卷书,青年行万里路,只是为了壮年对华夏历史作最全面的阐释,作最权威的注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丹心一颗青史传。”
【议论文的论据使用有“妙招”】相关文章:
1.自信议论文论据
2.议论文论据:自立
3.议论文论据:自信
4.议论文论据:节操
5.议论文论据:竞争
6.议论文论据:经济
7.议论文论据:理想
8.议论文论据:革新
9.议论文论据: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