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内容构成及建论文

2021-09-26 议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内容构成及建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此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教师的结构和塑造,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2)知晓如何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3)知晓如何诊断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4)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减少耻辱感。

  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培养从分别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塑造。

  关键词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结构;塑造。

  一、问题提出

  依据加拿大儿童联盟和心理健康委员会调查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加社会团体的能力。2012年,教育部发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凸显了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外的研究也指出,学校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在干预、识别和干预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1]。心理健康素养(MHL)源于健康素养(HL),是一个正在发展着的概念。起初心理健康素养被认为是”可以帮助识别、管理和预防心理失调的知识和信念”[2]。、Jorn对其重新定义为可以使自己或他人获益的知识包括:如何预防心理疾病、有效的自助策略以及帮助他人的急救技能[3]。加拿大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联合会把心理健康视为是提升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近来,参考之前心理健康素养的定义和现在的健康素养的定义,心理健康素养被定义为:知晓如何获得和保持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能力、知晓心理疾病和治疗方法、减弱心理健康疾病的羞耻感,增强求助行为的有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内容构成

  (一)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前提是保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陈绍洪,丁莉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的身心健康水平[4]。由此看来,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客观。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1、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灵活掌握学科教学的内容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的统一。如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课文,不仅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认知心理教育,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其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例如:《故都的秋》、《再别康桥》等课文就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感;《我有一个梦想》、《蜀道难》等课文可进行不怕困难、锤炼意志的教育,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理解教学目标,理解全册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的教学观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绝不只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尊重、理解、鼓励学生,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传统的教学是封闭性的,只重视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只重学生的接纳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各种心理品质不是在教师的说教中,而是在其自我积极参与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三)知晓如何诊断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灵敏的感悟能力。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5]。教师应能够透过学生的外在行为“读懂”学生的内心感受。灵敏的感悟能力离不开教师对学习的细心观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的诊断、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教师方能辨别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研究显示,职前教师在识别内在精神障碍方面要远高于识别外在的行。Dods,J认为表明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师把外部的行为问题认为是消极行为而不是心理问题[6]。因此,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非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包括病情的诊断以及诸如原因、预防和导致的后果等事实性知识[7],以及基本的实践。

  三、培育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建议

  (一)个人层面

  1、在校师范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关键期,夯实心理健康的知识基础,多参加心理培训与辅导。

  从源头上来说,师范生在校期间,没有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毕业投入工作就会出现“江郎才尽”的局面,这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校的师范生应该在大学期间“更新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提高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12]”。有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可以提高自信心,进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研究表明职前课程培训在塑造教师信念,增加实践机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对在职教师来说,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职业压力作为外源变量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13]。目前较为有效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技术的方法主要是认知重建策略、时间管理技巧、反思和放松训练以及积极自我暗示[14]。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自我调适,合理宣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缓解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学校层面

  1、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帮助教师疏导心理问题。再次,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讨论交流会,探讨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最后,学校也要允许教师有申诉的权利,比如班级的规模过大、薪资不合理或其他因素,学校应当为教师开启可以申诉的通道。

  2、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

  KempandHazel的研究表明对职前教师的训练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素养[15]。意大利学者证明教师在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症状方面精神病学知识有限,这阻碍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干预[16]。心理健康素养课程通过网络授课也是较为可取的方式。87%的教师认为缺乏专业知识是不能给学生提供合适指导的主要原因。一项对在职教师的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实践储备,自信心和经验不足[17],难以满足人们对他们的高期望值,成为教师的压力这一。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主要包括6个核心部分:心理疾病的羞耻感、认识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关于特定的心理疾病的知识、心理疾病的体验、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为教师提供参加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英国学者对32名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教师需要接受训练才能识别并解决心理问题[18]。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具备专业知识对学生做出诊断,更在于适时的帮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生[19]。也就是说,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实践和经验更加不可或缺。只有借助实践的机会才能让教师真正“读懂学生”。Kutcher的研究发现,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一个方法是工作坊[20]。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工作坊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或者是可以先让几名教师集中学习掌握,而后让这几名教师给广大的教师进行培训。心理健康素养课程可以由接受过培训的普通教师授课,教师在授课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由于工作坊的干预由非教育者提供,一旦项目结束,干预就很难持续。因此,由普通教师授课可以延长学习的周期,方便教师进行接下来学习和探讨。

  (三)社会层面

  1、2007年,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指导与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员会合作。

  他们定期向教师提供身心健康教育指导。这个课程在多所学校试行并在当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教师参加训练之后的知识和态度有明显的提升[21]。因此,政府也可以组织学校与心理咨询方面的机构合作,增加教师学习的机会。

  2、整合到课程。

  心理健康素养成为了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把它整合到课程当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将课程添加到体系中,而且还要探索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更为有效的方式。尽管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获得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是否可以影响到教师之后的行为尚不得而知。教师的信念和认知也都应该被包含到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在发展和实施心理健康素养课程的过程中,考虑教师的偏好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表明,不管教师对课程类型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更倾向于听取同事轶事方面的新闻而不是来自科学的证据。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符合教师偏好的论据也是极为关键的。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素养课程集中于基础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而不是干预,使得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准备不充分[22]。选取合适的培训课程资料,不仅要强调教师的自我保护,也要注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有效的提升职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方法是建立心理健康,教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素养添加到教师教育后,可以使教师更自信,更为精确的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拥有更积极的态度,增加他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的监控能力。

  3、开发互助的网络平台。

  加拿大的MYHealth网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在线心理健康资源平台,用来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核心价值。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在线资源平台包括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素养的主题、活动和工作坊。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和帮助学生处理心理失调状况,以及这些困难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采用在线互助的方式,既方便了教师的学习,又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Gooderham J、W、S、Exploring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J]、Exceptionalit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16, 26 (2) :62—92、

  [2]Jorm A, Korten A, Jacomb P, et al、‘‘Mental health literacy’’:a survey of the public’s ability to recognize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J]、Med J Aust、1997, 166:182—186

  [3]Jorm A、Mental health literacy:empowering the community to take action for better mental health[J]、Am Psychol、2012, 67 (3) :231—243

  [4]陈绍洪, 丁莉、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 2010, (08) :67—69

  [5]刘百宁、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心理素养的内涵[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07) :103—104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内容构成及建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读后感

2.浅谈理想教育议论文

3.浅谈作文讲评课的内容的创新论文

4.浅谈小说文体教学内容的确定的论文

5.浅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之我见

6.幼儿教师文学素养刍议论文

7.教育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8.我的构成

上一篇:拒做橱窗人议论文 下一篇:三国杂笔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