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现状的解析,反映出目前我国各大媒体在使用这两类新闻文体时出现的混乱状态,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为这两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现状
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是近年来国内电视新闻节目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环节上的一个热点。这既反映了我国电视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又暴露出一些现实中不理想的状态。
一、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之现状分析
电视新闻评论的崛起在西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新闻评论伴随着《今日》、《今晚》、《60分钟》等杂志型新闻节目最早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是近20多年的事。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评论性专题节目《观察与思考》。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办了《焦点访谈》。如今,打开电视机几乎所有的频道都能看到电视评论节目的身影,此类节目正以鲜明的栏目个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强力参与性成长为频道收视率的领头羊。
深度报道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西方。在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电视深度报道悄悄崛起,逐渐在全国形成一股深度报道热。这一方面突破了动态新闻的表面化弱点,使电视新闻的内涵大大丰富;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媒体的风格不同,理解不同,就使得原本就争议颇大的电视新闻评论的分类归属问题产生了更大的混乱。
业界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互不相同,学界的研究同样也是见仁见智。作为国家级电视机构中央电视台对“焦点访谈”所做的介绍是: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对“新闻调查”的介绍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办的长篇深度报道节目。在这儿,“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既可以等同于电视新闻评论,也可以被阐释为一种篇幅较大的新闻综合栏目。此外,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系列报道“改革在你身边”,在不同的学术论文中,曾分别作为电视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的例子出现过。这种现状足以说明,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仍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跋涉,两类节目还有待于在实践和研究层面进一步独立起来。
二、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之比较观
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虽然在形态上十分接近,但把握其联系与区别,针对不同报道或分析对象恰当地采用不同的节目形态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从定义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新闻传播工具中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
①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s)本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②分析二者的特点,可见:第一,二者的目的有所不同。电视新闻评论是让人们在了解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基础上,对一类事物或一类现象有所认识,而不仅限于就事论事。深度报道则是通过对所报道的事件或现象的深入调查或解释,让人们对事件或现象本身的实际状况和来龙去脉有更为详尽的了解。
第二,二者的手法各有侧重。虽然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节目都采用大量现场采访和纪实性音响、画面,以展示事物的生存状态和变化过程,但深度报道以抓取事实性信息为主要手段,并有意识地将意见性信息的传达贯穿于事实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在节目的末尾,一般不停留于“不言自明”,而是直接对事物或现象予以分析评点,以表明媒介的态度和看法。第三,二者的源流有所不同。电视新闻评论是记者或媒介欲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做出分析、发表议论的一种方式。
而深度报道则是“新闻事件+背景材料+预测分析”的集合体,使报道更为立体化、更有深度和力度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是两种不同的节目形态,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决定性因素是看记者或主持人是否在作品中直接针对新闻事实做出评论。凡具有评论性语言出现的作品均属新闻评论的范畴,而那些将作者的观点、态度暗含其中的则属于深度报道。
三、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之发展观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优势以取得更大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借鉴深度报道的调查性,对事件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剖析,避免以偏概全。评论类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客观的说服力有很高的要求。其事实真相需要记者通过艰难深入的采访挖掘出来。为了引发受众的思考,还要求报道像剥粽子一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展示出来。
因此,报道者要严格依据事实,充分展示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不同的观点,通过材料的巧妙组合,通过不同意见的撞击,通过新闻手段,对各种复杂矛盾进行把握、驾御和调节,运用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揭示出问题的实质,让观众顺理成章地接受结论,做到事实胜于雄辩。如果单一地采用直露、简单、说教的评论方式,把电视观众放在受教育的地位,只会让受众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借鉴深度报道的思辨性,对事实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通过对新闻本体哲学理解的表达,表现出新闻事件的“景深”。新闻评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评论者对新闻事实发表的看法、观点,它必须亮明评论者的立场、态度,旗帜鲜明地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评论者不是单纯的记录者,不能浮在事件的表层,而要透过新闻现象,洞察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电视新闻评论要坚持理性原则,不能滥用含有感情色彩的字眼,如把某事形容成“天使一般”、“伟大正确”或者对抨击的人与事随便冠之以“刽子手”之类不符事实的蔑称。电视新闻评论要体现出明晰的观点、精辟的见解,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宣传、总结具体的方法、经验,而是要注意从思想高度着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来传播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从而触发观众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它的终极目标不是向社会传播某一客观的新闻事实,而是要通过展现记者对这一事实的剖析、理解,启发受众按照新闻媒介的思考方式,接受某种倾向性意见,从而产生一种舆论效果。可见,优秀的电视评论节目应具有某种理论色彩和思想内涵,能够对事物或现象的是非曲直有所辨析和议论。
另外,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效法深度报道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有效利用音响、画面、屏幕文字、解说、论述性语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彰显出电视评论的独特个性。报纸评论主要依靠文字符号和适当的图表,广播评论只能依靠声音符号,只有电视评论生来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无以伦比的多种表达符号。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借鉴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这两种深度报道特有的报道方式,对某一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多次报道,形成强势评论效果。连续报道是直向延伸,以报道时间的连续性为特点,按照时间推移,有序地跟踪进行;系列报道是横向展开的,以报道内容的分解式为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展开,并具有整体的内在联系。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就其报道的层次来说,都有递进性的特性,因此,报道的信息容量大,结构完整,给观众以较大的视听冲击,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要特别注意题材的选择,选题不准、小题大做,“连续”和“系列”的结果只能造出起点低的平庸之作;只有抓住受众关注的,迫切想知道的事情,才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四、结论
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这两种节目形式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说明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已开始打破题材重复、事件相似、人物雷同的老套,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发挥出干预社会现实、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然而,目前全国各大媒介的种种现象都在告诉我们,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还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跋涉;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之路在日新月异的国内外传播环境中还远未有穷期;节目的形态从理论到实践都远未达到理想的成熟度。
【对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解析与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爱情评论与感悟的经典语录05-18
好父母与好孩子的评论作文1200字10-28
对乌鸦事件客观报道07-13
尘世的反义词与词语解析10-27
评论网红的议论文12-17
对与好高三作文04-06
《笑对困难与挫折》阅读答案05-19
竞争与合作的议论文06-09
善意的谎言“对与错”辩论会10-16
深度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