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论文

2021-05-04 议论文

  【摘要】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突出问题,“订单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加以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鉴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特别是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近年来,“订单式”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但是,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阻碍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较严重的是“职教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学科性,盲目加大基础课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或仍然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实际成了本科压缩型。

  (二)教师实践能力弱,使许多订单难以合格完成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严重,专任教师中至少一半的教师没有真正出过校门。由于生活的圈子狭窄,环境相对封闭,教职工对市场经济陌生,对色彩缤纷的社会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和把握,更谈不上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加之一些学校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与收入分配仍主要以授课量为杠杆,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出门很困难。因此,即使学校接到订单,也难以按用人单位要求完成。

  (三)如何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是一个难点

  实行“订单培养”,要求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这对于有体制和隶属关系天然优势的民办学校来讲相对容易,但对于仍居大多数的“吃财政饭”的公办学校来说,要做到从“学校教育模式”到“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要困难得多。因为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应将其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从产学合作的三个阶段即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互动性的产学合作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第一阶段,至多进入第二阶段,仅有少数和具有天然优势的学校能进入深层次合作。事实充分证明,如何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在具体操作上,就存在如何得到“订单”,又如何得到更多、更好“订单”的问题,行政干预显然难以长期奏效,必须寻找到一种校企互动的长效机制。显然,如果校企的关系仅是松散型,甚至只是“两张皮”,那么“订单”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而不容置疑的现状是,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动流于理论上的说教,形式上“做秀”,具实质意义的深度参与、渗透并不多见。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

  澳大利亚TAFE的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1)教育模式与目标的变化:从单纯的教育改为教育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学生培养目标从一般性转为“职业”的教育。(2)对学生评价的变化:从知识性评价,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评价。(3)学习结果的变化:从学校颁发学习文凭改变为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4)教师要求的变化:教师需要认证的学历、职业经历,并必须具备职业技能证书。(5)企业身份的变化:从不参加学校学生教育过程,到紧密结合到其中。

  (二)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应不少于规定的学时数,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规模。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订单”质量

  1.各地方和行业部门结合需求,主动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订单”

  各地方和行业部门要结合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划。认真实施教育部等六部门推进的“高职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认真实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要主动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订单”。

  2.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切实改善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分期分批在重点专业建成一批条件较好、适应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装备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实训基地要建立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不仅完成教学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实行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共管。

  3.设置实施机构,制定奖励政策,构建寻求订单的全员工程

  除了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以外,高职院校内部要设立实施“订单”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对外联系、拓展订单教育的合作单位,巩同和加强与签约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对内协调各系部与企业的联系和工作运行,如教学计划的调整、实训时间的安排、管理问题的解决、教师培训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等。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推动订单教育的开展,并就订单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磋商、协调机制,就学院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统筹和决策。

  学校应制定奖励政策,按照专业分类开展就业工作评比,积极鼓励教职工、用人单位、家长和社会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寻求订单的全员工程,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4.选择合作单位,签订高质量订单

  选择实施订单教育的合作单位,一要考虑企业的实力和基础,有无合作的前景和价值,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去;二要考虑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是否先进、新颖、超前,学生能否学到东西,能否学以致用;三要考虑企业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订单教育是企业的自愿行为,自愿是合作的基础,这是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四要考察企业的诚信度,对合作无诚意,不能履行合作协议条款的企业,要建立动态淘汰机制。为保证订单教育的健康运行,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双方必须签订《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从而保证操作更加规范、完善和有效。

  三、结束语

  “订单培养”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从这种模式本身看,为更好地与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学生入校前、入校后和即将毕业都可被“预约”或“速签”,同时也要求诸如学分制、弹性就业、中途就业、提前毕业等政策措施相配套,这些虽然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提高了就业率,但难免对学生学业的完成,对其知识的积累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又有悖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青年人的社会活力。如果被提前“预定”,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从此不再用功学习;有的若在毕业后有新的发展机会或动向,但限于合同关于服务年限的规定而无法动弹;或者用人单位当初的承诺在学生毕业以后不完全兑现等等,这些突现出的“机会成本”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订单培养”模式的纵深推进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的“下单方”多为大公司、大企业,因为其有3~5年的用人规划,而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到这种模式中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引导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其中的人才规划可以作为“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的雏形,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快“上手”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紧缺的问题,也为大学毕业生尽快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社会提供机遇。

  “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的“产品”多为技能型人才,而管理类的软科学人才被“下单”的少,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的群体中,这类人才也是最多的,一方面是管理知识的通用性决定了管理人才被预定的希望很少,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引导用人单位融入“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感受该模式下的人才给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速度,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

  参考文献:

  [1]谢永超.提高订单式教育有效性,人才需求方之应对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03,(14).

  [2]姚自平.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 ].职教论坛,2003,(14).

  [3]戴勇、承剑芬.对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5,(1).

  [4]巴世光.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4,(12).

  [5]张健.订单教育运作的内在机制与操作要领[J].职业技术教育,2005(2).

  [6]梓和荣、沈宏毅等.订单式职业教育机制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建议的近义词及解释08-27

用脑拿订单读后感08-16

用情商拿订单读后感08-16

面临毕业作文8篇12-23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03-23

面临小学毕业的感觉作文300字10-28

地球所面临的威胁作文1000字10-28

面临痛苦初中作文800字09-05

教育面临挑战作文900字04-05

环保建议书的格式及范文参考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