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作文

2022-01-13 阅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与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与作文 篇1

  阅读,精神高处的垫基石。

  阅读,梦想路上的指明灯。

  阅读,灵魂深处的洗涤水。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阅读的相伴,让生活过得充实;让人生之味得以品尝;让价值得以体现。在这充满喧嚣的科技时代,与阅读携手,寻找那宁静的港湾,停泊。

  指尖滑过书页间,阳光跑进书页里,这白纸黑字混合着这慵懒的阳光,酿成记忆,让我沉浸其中,这是我一个人的记忆,像清晨沾在指尖的一颗露珠,你闻到它的芬芳,但抓不住,道不清。看吧,阅读就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有时你读着读着,好似拥抱了整个世界,又好似你收集了一个个的故事,从序幕,起伏,辗转,最后落幕。阅读,我与你携手而行,共尝那人生中的喜或悲。

  生活如此,阅读如此,抓住了某一个怒放的刹那,生命如夏花般绚烂。它并不仅仅看跃然于平面的白纸黑字,更应感受,将无声化为有声。让我们一一倾听,听历史曾有的低泣,曾有的高呼;看历史曾有的辉煌,曾有的悲惨;品历史曾有的精华,曾有的糟粕。阅读,我与你携手而行,聆听那人情畅叙历史交替。

  在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佳作中,品读那韵味深刻的哲思。从《伊索寓言》里看出那寥寥数语中的真善美;看出那人性之间的光耀与黑暗;看出那社会中的污秽与肮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感悟那顽强不息的意志;那永不言弃的精神;那难以想象的毅力。阅读,我与你携手而行,共品那书中的良言金句。

  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在那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阅读那诗歌中的意与景。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惜叹那二十四桥上的“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惋吟白居易的忧伤,赞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国情怀,在人生道路的途中牢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不气馁 ,坚持就会峰回路转,绝地逢生,物换星移,世事变迁。阅读,我与你携手而行,悟思那诗中的豪情画意。

  灵魂深处的悸动,是那藏于白纸黑字间的勾引。阅读,这生命如同一段路程,谁不曾和挫折狭路相逢;谁不曾与失望不期而遇;谁不曾于迷茫于彼此对望。但幸运的是,这一路的欢声笑语和泪珠流痕,都有你相伴,不管是历久弥新的过去,还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我所想象到的路途,依然是与你携手而行。

阅读与作文 篇2

  我的爷爷在我考入高中那一年决定回乡下住。我和老爷子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在以后的每个月,我都挤出时间回乡下去。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每一次我们坐车离开时,老爷子总是倚着门前的方墩子,架着胳膊一言不发。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刘烨的《那人那山那狗》中父亲目送儿子远去的场景,里面有一句旁白:那个男人就这样呆呆地盯着孩子消失在大山里,没有叮咛没有眼泪,因为大山和土地会带着他的牵挂与祝福永远伴随着孩子。我突然强烈地感受到那种无言深沉的爱。在阅读时,能有多少本书能与我们的经历和心灵产生共鸣呢?

  不可否认,当你遇见了读到了那本书,你就会有一种觅得知音的感动,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它并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它能伴你永久。比如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能让你瞬间斗志昂扬,一往直前吗?那不见得,可当你真正陷入低谷时,当你的世界昏沉时,你或许会想起这一本书,想到克里斯朵夫艰难的一生,你才明白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少挫折和坎坷才能有所成就。“沁人心脾,唇留齿香”我想,这是对阅读最好的诠释和给予这个浮躁时代的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可以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路遥《平凡的世界》是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小说。中间有一个人物叫孙少安,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作为家里的长子,弟弟妹妹的大兄长。孙少安身上肩负着家里的重任。你说他不累吗,累!你说他不想离开农村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吗?当然想!但是他不能,一家老小靠着孙少安吃饭。这就联想到我们自己,内心总是渴望着自由,但是这世上哪有不包含责任的自由呢。

  书籍带给我们的万千世界,确实是令人赞叹不已。莎士比亚《查理二世》中: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这是勇气的魅力;雨果《悲惨世界》里:有了物质,那叫生存;有了精神,那才叫生活。在这个时代,只有我们通过阅读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精神世界,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也是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知己,一个陪伴。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样谈论书籍和阅读特别容易,但是想要从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时代,全身心钻进书本特别地难。大家都抱怨节奏太快,书籍太多,时间不够,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刷微信刷微博,如果一条资讯是一百个字,我们每天能读一百条,这并不算多,这意味着我们一个月可以积累三十万阅读量。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卡夫卡《变形记》三万个字,再长一点的余华的《活着》,十二万个字。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些时间沉下心来去读一本你喜欢的书呢?让你心灵与书籍来一场深度对话,寻找更多的共鸣感。

  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我们与书籍中的世界总是隔着一道屏障,像音乐中空八度一样,纵使跨越一个音域,依旧可以通过心灵的共鸣,唱出一个极致和谐的时代旋律。

阅读与作文 篇3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在沿途的风景中,最美的便是邂逅。邂逅阅读,让人生色彩斑斓。

  小时候,最爱听妈妈讲童话,丑小鸭摇身变成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烛光中的天堂,海的女儿化作泡沫散去,皇帝新衣的独特。在童话的世界中尽情遨游,阅读成为我生活中最美的邂逅。

  后来,我尝试着拿起书本,这时,文字中轩昂的意气常令我的心中泛起涟漪,轻易地将我俘获。巴金“让生命开花”的人生愿望,使人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体味人性的纯真与美好;冰心那浩瀚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让我们在匆匆行走的间隙中驻足欣赏波涛与温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深刻地感受到阅读对我有多么重要,那字里行间里所包含的崇高的精神,使我在狭小的空间里感受到万物的博大、世界的神奇。我开始探索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老人与海》中老人对命运的不懈挑战,铸就了一种百折不挠精神;《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不畏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造就了孤岛的一片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我惊叹,而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令我敬佩。这种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领略到了阅读的美丽。

  这份美丽在生活中陪伴着我,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坎坷和曲折,我感到彷徨。这时,是作家陈建功告诉我前进的方向:“只要星星还在空中闪烁,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于是,我从迷惘中清醒,从彷徨中坚定。的确,人生是一道优美的曲线,我们用行动诠释了它的别样风采。屈原遭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身受宫刑却写出《史记》,他们遇到挫折时并没有消沉,而是透过暂时的风雨看到了未来的阳光。与他们邂逅,我不再彷徨,不再迷惑,我要向自己挑战,超越自我。

  与阅读邂逅,仿佛是一首诗,悠然甘甜,意蕴深厚;与阅读邂逅,仿佛是一首歌,宛转动听,沁人心脾;与阅读邂逅,仿佛是一块糖,清凉可口,滋润心田?·?与阅读邂逅,人生之幸。

  在人生中,邂逅阅读,让我不禁在心中酣笑:“邂逅阅读,不枉此生!”

阅读与作文 篇4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常是“孤立而行”,即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有断层,很难有更大的提高。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人结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统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

  一、彼此的联系

  1、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上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本在编写意图上,跟日常的阅读是有区别的。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另外,阅读材料多数为简单的叙事文章,与作文教学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也是一致的,阅读的过程是从“文”到“景”,作文是从“景”到“文”,这是相对应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作文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也是相吻合的。

  2、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看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认读、理解、想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中也不乏对题目及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审题,可见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智力技能运用过程。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其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作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这儿仅从课文单元结构来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除阅读的课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可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联系。例如: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知识,这样的文章如阅读得法,自然会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兴趣,积累有关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就要求以植物为写作内容,这种书面表达训练就完成了读写的的结合,密切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其次是写法上的联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鉴到写作训练中,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的巧妙安排、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为写作提供借鉴。再次是语言形式的联系。例如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读来感受、领悟,而写作教学中也必然受到朴实的语言风格影响,定会写出实在的话,避免假话、空话。

  二、相互的影响

  1、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1)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能力是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朗读中,从感情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而从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五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从一篇、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教学中明白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好写手;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语、典故见多了,便会形成语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地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五是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一般阅读具有的功能,对为人为文的好处不言自明。总之,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也是一致的,是学生能够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是如此。

  (2)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写作借鉴

  譬如:在学习有关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小事,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写人能从小事着眼,贴进生活找材料,从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有关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学习有关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作文教学能够带动阅读教学。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何表达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悟?这样,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思索曾经学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的阅读别人的好文章,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收编的优秀之作。至此可见,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的任务。

  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两者的联系,是符合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

阅读与作文 篇5

  一、写外貌不用“有”字

  孩子的作文里写外貌总会出现“有”字:“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到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把文中的“有”字去掉,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XX可漂亮了,一头卷卷的黄头发,一双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高高到的鼻子,还有一张会说话的樱桃小嘴,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二、写说不用“说”字

  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出现“说”字,而是最好在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如: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幅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样一写,不但句子更顺畅,也更具体生动形象。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里活动时,孩子们定会写“我心想”如: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那!这该怎么办呢?如果去掉“我心想”,写成: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那!这该怎么办呢?这样感觉读起来更简洁精炼。

  四、少出现“很”和“非常”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或非常热的字眼,学会停下来想想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文章自然可以写长。

  五、少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成语也是一大“祸害”,大多数人以为多用成语才显文采,其实不然,因为尽用成语时,文章的细节就没了,更写不具体,什么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这些多用的成语不用更好,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而是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这些成语:风儿吹来,湖面漾起阵阵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张开双臂,任风儿抚摸着我的肌肤,感觉暖暖的……这样写来更显亲切具体。

  六、提倡写短句

  小学生学写长句,往往会写不通,有时出现病句,如果写写短句,语感会舒服很多。如:把“高高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多挺拔呀”更有节奏感。

阅读与作文 篇6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情操,书带领我走进知识的海洋,书让我尝到了知识的乐趣,书让我开阔了眼界,领悟到了大自然的乐趣,书陪伴我成长。

  暑假里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事情做,作业都写好了,电视也没什么好看的节目。我看茶几上有一本书叫《宝牙母象》,这书名就觉得有点意思。我马上拿了起来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就被这本书的内容给吸引住了,越看越想看。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男尊女卑”的传统,雌象不能跟雄象长一样的象牙,只能逆来顺受;体会到动物生存的残酷,还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残杀,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1、占领地盘;2、争夺王位。知道了在一个群体中,要想生存下去,只能改变自己,适应周围环境。

  接着我又看了许多沈石溪写的书有:《狼国女王》、《狼世界》、《保姆莽》、《和平豹》、《情豹布哈依》……大多数动物的黄金时期都是四五岁,那时候动物身体会是最强壮的。我被保姆莽给感动了,这只莽蛇为小主人奉献自己的爱,它的爱就像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蛇对人类居然有这么强烈的感情,我们应该去爱护身边的一切动物,让我们人类与动物和平共处吧。我渐渐地爱上了看书,更爱看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拿起书一直看到九点多才在妈妈的催促下起床。

阅读与作文 篇7

  从遥远的梦幻回到现实,摆在我面前的还是堆积如山的资料与星罗棋布的习题。不管了,在课外的书海里漫游,才能从烦人的学习中抽出思绪,放飞自己的心情。

  刚做完作业,我就想放松一下心情。刚好视角转到桌角的一本包装精美的书。我就想:作业做完了,不如看一会儿吧!于是,我打开书看了起来。没想到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着我,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九点多才睡下。

  第二天早上,当我还在回忆着昨晚看的精彩片段时,语文老师却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进行知识竞赛。”这句话让我入梦初醒:糟了,今天要竞赛了,多怪昨晚太迷恋于书本,没好好地复习。

  试卷发下来,我又惊又喜,这些题目我竟然全是文学常识,有还多内容还是我昨晚看的书中的内容呢!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这份试卷。考试过后,同学们都在讨论着试卷的事情,互相校对着答案,我暗暗得意。试卷发下来后,我很兴奋,因为如果不是在昨晚看了书,我就不可能考得这么好了,真是多亏了那本书。

  从此课外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和“课外阅读”成了好朋友……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7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9篇01-07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6篇01-01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4篇12-06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四篇10-21

实用的阅读与作文八篇10-11

【实用】阅读与作文七篇12-11

我与阅读的故事作文8篇11-27

精选阅读与作文九篇01-08

【推荐】阅读与作文六篇01-07

【热门】阅读与作文六篇01-06

青春阅读作文 有趣的阅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