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阅读题目和答案分析

2018-03-05 阅读答案

  ①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被时间的长河所带走,就像那些生生灭灭的浪花,美丽着的都在不停地消逝。可是,时间也会回赠给我们许多美好,除了那些随波而来的希望和憧憬,便是那些远去的,回望,亦是美意盈怀。

  ②身处苦难之中,总会感叹命运,怨命运夺走了太多的幸福。可是再长久的痛苦,也终有过去之时。有时这成为我们走过艰难的精神力量,一切都会过去,再沉重的生活也不会拖累时间的脚步。感谢时间,总能把折磨我们的种种送远。更奇妙的是,当我们走过痛苦,再回头去望,那些曾经的挫折伤痕,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痛苦而回头去欣赏痛苦,其实,被命运剥夺的幸福,都被寄存在时光里,在某个心静如云的时刻,给我们一份不期然的感动。

  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人潦倒到老,也真的有人终生不乐。是时间将他遗忘,还是他们的苦难超越了人生的长度?时间不会把任何一个人遗弃,之所以郁郁终生,是因为在风尘磨难中,有人让心里枯了希望的泉。有的人在世事风尘中,在挫折打击中,让心上起了厚厚的茧,于是淡了痛苦的感觉。那不是坚强,是麻木,一颗麻木没有希望的心,感受不到痛苦,同样也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

  ④有的人会在痛苦之中找寻出幸福。而我们却常常嘲笑他们,笑他们心大,笑他们只会自我安慰。其实可笑的恰恰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长久地挣扎沉沦。即使再黯淡的日子,也会有闪亮的时刻,让眼中充满色彩。抬头看云低头见花,只要心一直柔软如初,便会于身边发现让我们幸福的.种种。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能汇成清亮的溪流,浸润生命。如此,才能让心不疲惫,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所以,有时,幸福并不一定全都存在于时间的彼岸,它或许就在我们低头的瞬间。

  ⑤所以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希望就如一片土壤,能生长出许多美好。也不必为今天的苦与痛而伤感失落,当时间走过,心灵的空地上便会开满花朵。所以,且把痛苦当成幸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将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4分)

  小题2:第③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5分)

  小题3:请给第④段划横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小题4:第⑤段连用两个“所以”是否累赘?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要把痛苦当作幸福的种子。(4分,每点2分。如果答“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得2分)

  小题2: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使论证更具体,有说服力。(共5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3分)

  小题3:示例一: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贫困和精神备受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 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示例二:霍金虽然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导致全身瘫痪,但他最终将苦难化作成功的种子,将别人用来从事其他一切琐事的时间都用在研究上,最终让病魔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共4分。论据充分2分,内容合理2分)

  小题4:示例一:不累赘。第一个“所以”强调:拥有希望,就能在痛苦的土壤上开出幸福的花朵;第二个“所以”强调:在“痛苦”里孕育幸福,会使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

  示例二:累赘。第二个“所以”去掉不影响内容的表达,且其后的内容与前面一脉相承,表达的都是正确对待痛苦的态度。 (此为开放性试题,共5分,表明观点l分,理由充分4分)

  试题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是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先引出话题,再逐层论证,最后一段得出结论,因此找论点应在最后一段去归纳。“所以”是对上文的总结,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要把痛苦当成希望的种子。

  小题2:试题分析:划线句子列举了两种人的生活态度,所以是“举例论证”;“希望的泉”、“厚厚的茧”是比喻的说法,分别指“人心中的希望”和“对生活的麻木不仁的态度”,所以是比喻论证;再答出“论证了‘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这一观点”,然后说说其表达效果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所举出的事例要能证明“在痛苦中找寻幸福,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这一观点,论据充分,内容合理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答题时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准确表明观点,所陈述的理由充分即可。

【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阅读题目和答案分析】相关文章:

1.甄彬还金阅读答案

2.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阅读答案

3.幸福是什么阅读答案

4.大鱼和小鱼阅读答案

5.《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6.和老妈过招的阅读答案

7.《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

8.“民工父亲的“幸福””阅读理解答案

9.《和氏献璧》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水浒传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别让委屈再版》记叙文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