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2021-04-12 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0题。(12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一把好的琵琶,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道出了琵琶发音上的两个重要特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7.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8.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9.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10.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试题答案:

  7.答案:B

  解析:A、C、D三项没有抓住修辞通感的根本特征;第二段中的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

  8.答案:C

  解析:该项解释的是通感原理。

  9.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提到了“五字标准”的缺陷,所以排除A、C两项,B项“以退为进”不对。

  10.答案:C

  解析:该项不存在因果关系。

【琵琶阅读题原文及答案】相关文章:

东坡原文及阅读答案01-23

恐龙阅读题及答案03-09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02-03

《溪水》阅读题及答案03-23

《长安夜雨》阅读题及答案02-03

《王翦将兵》阅读题及答案08-04

《登山人》阅读题及答案02-04

低头与昂首阅读题及答案10-21

《迷雾探踪》阅读题及答案03-11

今天就开始阅读题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