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喜雨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喜雨阅读答案1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⑶志喜也 ( ) ⑷甲子又雨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农夫相与忭于野。
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⑴情趣 ⑵ 离开 ⑶记 ⑷下雨
2.C
3.⑴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⑵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4.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福建省三明市20xx年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喜雨阅读答案2
喜雨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扇着扇子,可汗水还是不断地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呼”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歌的小河失去兴趣,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的光滑的鹅卵石。
突然,乌云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越聚越厚。太阳从云缝里刺出火一样的光,慢慢地全被云淹没了。天矮了,光暗了。风像先行官一样来到了。大风由天边移到天顶,雷声由远而近,不一会儿,雨点就“叭叭”地落下来了。放眼望去,对面屋顶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天地间形成一张严密的雨网。瞧,小杨树,柳树舒枝展叶,在雨中欢笑着。看,禾苗弟弟像个扑进母亲怀抱的婴儿,正在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雨越下越大,地上的水汇成了一条小溪,“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向前奔去。
傍晚,雨渐渐地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一道彩虹挂在天边。大地散发出奇妙的清凉气息。咦,田边是谁?哦,原来是个老爷爷,他“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心里乐开了花。他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场好雨呀!”听着这句话,我面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腰,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像舰艇一样在稻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金色的谷粒随着收割机的巨臂流进汽车,运到全国各地。想着这一派丰收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1.根据内容,给各段写个小标题。
2.雨前的景色什么样?
3.作者写雨中景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心里乐开了花。”表达了老农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短文中摘录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6.从短文中摘录一个拟人句。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雨》答案
(1)天热难熬 大雨降临 老农欢喜
(2)乌云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越聚越厚。太阳从云缝里刺出火一样的光,慢慢地全被云淹没了。天矮了,光暗了。风像先行官一样来到了。大风由天边移到天顶,雷声由远而近。
(3)作者写雨中景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4)表达了老农对雨的喜爱和雨后将要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
(5)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像舰艇一样在稻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把联合收割机比作舰艇
(6)瞧,小杨树,柳树舒枝展叶,在雨中欢笑着。
(7)本文表达了作者喜欢这场雨,抒发了对这场雨的赞美之情。
喜雨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子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_________
(2)余至扶风之明年_____________
(3)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
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4.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喜雨阅读答案4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
①畴:田地。
②甑:煮酒之器。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 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 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
16.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15. C
16. ①比喻,将田地里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
②视角变化,颔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
③动静相间,既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也突出了生活趣味;
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一片生机,表达喜悦之情。
喜雨阅读答案5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可胜道也哉 尽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C.既而弥月不雨 整
D.以属客而告之曰 叮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
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文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体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参考答案
1.D
2.D
3.D
4.(1)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2)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
喜雨阅读答案6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余至扶风之明年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长烟一空
B.以为休息之所/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为亭于堂之北/武陵人捕鱼为业
D.五日不雨可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参考答案:
1.①题名,命名 ②第二年
2.D
3.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②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4.关心人民疾苦(意思对即可)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喜雨阅读答案7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 :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8、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
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9、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10、①第二年 ②下雨 ③通“嘱”,劝酒
11、C
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
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
喜雨阅读答案8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村,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答案: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喜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写出了春雨细且悄无声息的特点.潜字拟人化,运用了拟人手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知将雨赋予人的生命.重写饱满,饱含生机.都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喜雨阅读答案9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有气无力。
老人们坐在树阴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地向下流。狗伏在树阴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潺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突然,乌云从四面八方汇聚拢来,越来越厚。太阳从云缝里刺出火一样的光,慢慢地全被淹没了。天矮了,光暗了。风像先行官一样表到了。电光由天边移到天顶,雷声由远而近,不一会儿,雨点就“啪啪”地落下来了。放眼望去,对面屋顶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天地间形成一张严密的雨网。瞧,小杨树,柳树舒展枝叶,在雨中欢笑着。看,禾苗弟弟像个扑进母亲怀抱的婴儿正大
口大口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雨越下越大,地上的水汇成了一条条小溪,“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向前奔去。
傍晚,雨渐渐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一道彩虹高挂天空。大地散发出奇妙的清凉气息。咦,田边是谁?哦,原来是个老爷爷,他“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心里乐开了花。他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听着这句话,我面前出现一幅奇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腰,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像舰艇一样在稻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金色的谷粒随着收割机的巨臂流进汽车运到祖国各地。想到这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1.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成语。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情不自禁
(2)呻吟____
3.第1自然段的总起句是___。“
”这个词说明了热的程度。作者从 、 、 、 、 、这六个方面具体写了天气的热。
4.在第2自然段中摘抄一个拟人句,在第3自然段中摘抄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
比喻句:____
5.用“-------- ”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
6.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请用“___”画出这些句子。
参考答案:
1.有气无力没精打采
2.(1)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3.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老人狗杨树柳树禾苗小河
4.禾苗弟弟像个扑进母亲怀抱的婴儿正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像舰艇一样在稻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
5.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运到祖国各地。
6.“略”
2.(1)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3.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老人狗杨树柳树禾苗小河
4.禾苗弟弟像个扑进母亲怀抱的婴儿正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像舰艇一样在稻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
5.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运到祖国各地。
6.“略”
喜雨阅读答案10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答:(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3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喜雨阅读答案11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
③志喜也 志: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_______
2.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4.(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0xx年辽宁省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
②寝:睡觉 ③志:记 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
2.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3.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4.(1)赏月(月光) (2)喜(1分)
5.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喜雨阅读答案12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分)
答: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参考答案:
20(1)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青锦褥描绘正确1分,揭示生机勃勃特点1分)
(2)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1分),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1分)。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1分),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1分)。
(3)①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2分。答到两点即可)
喜雨阅读答案13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古文观止》)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雨麦于岐山之阳 雨:天上落下 B.既而弥月不雨 弥月:不足一月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惊恐草一木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繁兴:繁荣兴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占为有年 B、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②其可得耶 ②始旱而赐之以雨
C、①雨麦子峻山之阳 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属客而告之 ②五日不雨则无麦
7.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答案
5、A(雨:用作动词;弥月:满月;忭:喜悦;繁兴:多发。)
6、D(A①那;②岂 B①因此;②把 C.①的;②他们)
7.B(除①②,其余均能体现)
8.C(全文以一“喜”贯穿)
附文言文译文:
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当时下雨这一件喜事。古时的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给物取名,表示永不忘记。周公得了“嘉禾”,用它作为他的书名;汉武帝得了鼎,用它作为他的`年号,叔孙战胜了北狄,用北狄国君的名作为己儿子的名。他们的喜事虽然大小不等,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署。在厅堂北面建了个亭子,在南面开了个水池,引来了水,种上了树,当作休息的地方。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雨,占卜说是个丰收年。接着,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日(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甲子)又下了雨,老百觉得没有下够。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厅堂上互相庆贺,商人们在衡市上一起唱歌,农民们在田野上成群欢舞。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于是在亭子里摆上酒席,向客人敬酒并告诉他们给亭子命名?我说:“五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十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谷。”我说“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年饥荒,诉讼案件就会接连发生,而且盗贼也会增多、猖獗。那么,我和你们几个人虽然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那能做得到吗?现在老天没有遗忘这里的百姓,刚刚出现旱情就赐给了雨。使我和你们几个人能够悠闲自在地在这个亭子里玩乐的,都是雨的赐予啊!这又怎能忘记呢?
已经用“雨”给亭子命名,接着又歌唱道:“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珍珠,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衣服;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美玉,饥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一连下了三天雨,这是谁的功劳呢?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认为没有这个功劳,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是这样,归功于上天;上天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可能给它命名,我就用‘喜雨’来叫我的亭子。”
喜雨阅读答案14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7~8。(5分)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 字,乙诗则着眼于 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 春之景,乙诗写的是
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2分)
8.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3分)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侧重评价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 赏析,可从诗意、写法、哲理等某一角度作一点分析即可。描写再现诗句所写的情景,要紧扣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7. [答案] 喜 愁 早 暮
8. ①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的毕身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②示例:第二天拂晓,锦宫城里被这绵绵春雨滋润的花儿们,吃饱了,喝足了,一个个都低下了高贵的头,像是在沉思,想变着法儿一展娇人的风姿,又像是在向“春雨”行礼,感谢春雨的悉心、周到、及时呵护。
喜雨阅读答案15
原文: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释:
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翻译: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_______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____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第二年 ②下雨 ③通“嘱”,劝酒
2、C
3、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
4、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
【喜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4.喜雨亭记语文阅读
6.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