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循吏列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1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追之相: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恩赐
C.不私其父私: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放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1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1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答案:
11、A12、D13、C14、B15、A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í):附属的土墙。②甃(zh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5分)
答案:
4【答案】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比:接近,临近。
5【答案】 D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①表现陈德荣的忠勇,②表现陈德荣的政治才干 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6【答案】B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他禀告张广泗,张广泗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吏。
7(1)【答案】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关键词 竭诚:竭尽诚意。修省:修身反省。曷:怎么,难道。
(2)【答案】冬天寒冷,(陈德荣)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关键词 恤:关怀,照顾。嫠:寡妇。定语后置句式:“之无衣”后置。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参考译文
①段: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②段: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③段: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谕允许。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④段: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3
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后检校①胜州都督,以母忧去职。俭前在朔州,属李靖平突厥之后,有思结部落,贫穷离散,俭招慰安集之。其不来者,或居碛北,既亲属分住,私相往还,俭并不拘责,但存纲纪,羁縻而已。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朝廷议发兵进讨,仍起俭为使,就观动静。俭单马推诚,入其部落,召诸首领,布以腹心,成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检校代州都督。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边军大收其利。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征辽东,遣俭率蕃兵先行抄掠。俭军至辽西,为辽水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时有获高丽候者,称莫离支将至辽东,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莫离支竟不敢出。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以俭为之。永徽韧,加金紫光禄大夫。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谥日密。俭兄大师,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俭弟延师,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日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桑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B.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C.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D.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用来纪年的名号,首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有一个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
B.“屯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武,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C.“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褒扬的一个称号。
D.“陪葬”,古代丧葬习俗,既指人、俑或物品陪同死者一起埋葬,也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帝王或丈夫的墓旁;这里指张延师死后葬在昭陵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不畏强横。当时颉利可汗白恃强大,每每向边境索求物品,边境各州长官全都奉命,张俭到任后却拒不奉命,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
B.张俭关心百姓。张俭因广营屯田而使边境粮食丰饶,在霜灾旱灾年间,劝勉百姓互相周济;在代州任职期间,鼓励百姓耕作田地,充实家产。
C.张俭诚心待人。朝廷想发兵征伐思结部落,便起用张俭,来观察那里的动静;张俭独自骑马到思结部落中去,召集各位首领,用真心打动了他们。
D.张俭英勇果敢。张俭率军到了辽西,辽河涨水,他的军队久而未渡,太宗认为他懦弱;后来,他又率兵渡辽,冲锋在前,斩敌首数千级。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5分)
译文:
(2)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B(根据语法、句式、虚词及文化知识来判断)
5.C(不只褒扬,还有贬和中性的称号)
6.D(“冲锋在前”为无中生有)
7.(1)等到张俭调到胜州任职,朔州的官员说思结部落将要叛乱,立即把这事奏报给朝廷让皇上知道。(移任、遽、闻各1分;句意2分)
(2)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骄逸奢侈之心,上表请求官府公平购买百姓粮食,打算扩充府库粮食储备,思结部落的人很是高兴。(易、表、拟各1分;句意2分)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4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①也。过②听杀人,自拘当③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④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理:司法长官。 ②过:失误。③当:判罪。④傅:同附,指转嫁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臣居官为长 ②遂不受令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过听杀人,傅下吏有罪,非所闻也。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李离的殉法有什么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①担任②于是(2分,每小题1分)
【小题1】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1】示例:他是一个为人正直,严于责己、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示例1::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他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就是说,在李离看来,法律是高于君命的。
示例2:李离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宣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却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意思对即可。3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看法合理即可。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5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附属的土墙。②甃(zhu):修砌。③堞(di):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答案】 C 比:接近,临近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10、【答案】 D ①表现陈德荣的忠勇,②表现陈德荣的政治才干 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答案】B 他禀告张广泗,张广泗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吏。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3分)
【答案】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关键词 竭诚:竭尽诚意。修省:修身反省。曷:怎么,难道。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同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借代、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特别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答案】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据,被,句意)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3分)
【答案】冬天寒冷,(陈德荣)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解析】关键词 恤:关怀,照顾。嫠:寡妇。定语后置句式 :之无衣后置。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关键词 竭诚:竭尽诚意。修省:修身反省。曷:怎么,难道。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同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借代、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特别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谕允许。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方孝孺《豫让论》
答案: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参考译文】
君子修身立德,奉事主君,既然称为君主的知己,就应该竭尽自己的智谋,提出忠诚的劝告,把祸患消解在没有形成之时,保障安定于不出灾难之前,既使自身得以保全而主君也能平安。这样,活着作为名臣,死了也能成为高尚的英灵,百代流传光辉,照耀在史籍典册之中,这才是美好的啊。倘若遇到知己的主君,不能在未乱之前挽救危机,而只是在已经失败之后牺牲生命。以此来沽名钓誉,借以迷惑世间并夸耀于世俗之人。从君子的眼光看来,都是很不足取的。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6
《史记·循吏列传》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 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参考答案
4.D (当:判罪。)
5.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6.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7.(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循吏列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4.宋史列传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