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作文

2021-03-01 重阳节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作文 篇1

  重阳节是老人节日。重阳节里,我们应该给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张贺卡。在那个重阳节里,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寻思要给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一边小王启发我:“重阳糕怎么样?”我想了想,装出生气样子:“拜托,我爷爷奶奶又不在上海,寄过去不发霉才怪呢!”突然,一个念头清晰地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张精美信纸与一只小鱼暖手袋。我记得奶奶曾说过,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脚冰凉,要是我给了奶奶一只暖手袋,奶奶手脚就不会冷了。

  接,我摊开精美信纸,在上面写满了我祝福与一直想对爷爷奶奶说话。我真心,装满了两张薄薄信纸。我署上自己名字,把信装进了信封,我要把我思念与敬爱,送向远方爷爷奶奶家……

  小鱼暖手袋被我用一个装礼品盒子包了起来,又在盒子四周围上了金丝带。傍晚,在爸爸帮助下,我把礼物与信寄了出去,也把我牵挂寄了出去。我坚信爷爷奶奶收到我礼物,必然是开心与激动……

重阳节作文 篇2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传统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振华运输公司党支部惦记着祥符镇的孤寡老人,在祥符镇老龄委的支持下,组织孤寡老人游览钱江新城。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年、去年的重阳节,振华运输公司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的哥、的姐志愿者参加敬老人活动,爱心车队接载孤寡老人游览新运河、新西湖,小河直街、茅家埠、八卦田等杭城新景点,让孤寡老人感受祥符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振华人的浓浓情意。

  今年的重阳节怎么游?振华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朱寿松表示敬老人活动一定要安排得更好。公司组织爱心出租车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于十月五日早上八点半在祥符镇政府大门口会集,热情周到地携扶孤寡老人上车,九点整准时出发,载着老人们沿着莫干山路、环城西路、西湖隧道、解放路一路来到目的地——钱江新城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这一组组宏伟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的大型建筑,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大都市时尚的震撼和冲击,预示着钱江新城美好未来及飞速发展前景,让老人们感受到杭州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真正感受到从美丽的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跨越发展,也让老人们流连忘返、啧啧称道、感慨万分。

  振华运输公司党支部还专门安排了敬老宴,大家与孤寡老人共进午餐,共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欢度幸福的晚年,明年的重阳节再相聚。敬老活动的开展,引起了省、市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相继做了新闻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重阳节作文 篇3

  今天是重阳节,我该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呢?我正在想,忽然,眼珠一亮,吃过午饭后,就来替爸爸妈妈洗碗吧!

  到了中午,爷爷把菜放到桌上,我很快地吃完了,等他们吃完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碗放到水池里,用抺面把碗洗了洗,沾油的碗挤了点餐洗剂,泡沫很多,我用泡沫把油碗擦了擦,然后用清水冲了很多遍,把碗洗的干干净净。我一看,碗都能照出我的影子,我非常高兴,把碗又整整齐齐的放到橱柜里。

  妈妈夸我真是好孩子,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对妈妈说:“以后我要经常帮您洗碗”。

重阳节作文 篇4

  重阳节就要到了,老师让我们为老人们做点事。这几天,大家都很积极地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我把作业做完后,便开始想:帮助谁做什么事呢?突然,妈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妈妈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帮隔壁的爷爷、奶奶扫楼梯呀!”我立刻赞同了妈妈的说法。我拿起扫把开始扫楼梯,妈妈说:“扫楼梯的时候,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扫。”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了,好不容易才把楼梯扫干净。妈妈拎过来一桶水,我问妈妈干什么?妈妈说:“扫完后要用水冲一下才干净。”于是,妈妈就把一桶水洒在楼梯上,看着那水从楼梯的第一阶滚到第二阶,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就像瀑布一样,漂亮极了。

  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终于把楼梯弄干净了。我想隔壁的爷爷奶奶如果看见了,也一定会高兴的。真是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啊!

重阳节作文 篇5

  九九重阳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我们国家的老人节。爸爸对我说等重阳节到来的那天我们一起去爬蒙顶山。

  重阳节那天,爸爸一大早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和爸爸穿好衣服,吃好早饭后就来到的蒙顶山脚下,从山脚下看蒙顶山顶峰好像就在我眼前,我想爬这么一座山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沿着石砌的山路我们开始慢慢往上爬,一阵阵微风吹过,耳畔松涛阵阵。树林里已经披上了五颜六色的上衣,有的叶子染上了金黄色,有的叶子染上了火红色,有的叶子染上了暗绿色……层林尽染,美丽极了!

  山路越变得越陡峭,此时我也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此时我心里想着打起了退堂鼓。树林中小鸟在旁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像我嘲笑:“何振梁,你真没用,真没用”。爸爸却在旁边鼓励我,给我加油。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往上爬,途中我们遇到三个老奶奶,其中一位肩上还挑着一担包袱,看到老奶奶挑的非常的吃力,爸爸连忙帮忙将老奶奶的包袱挑自己的肩膀上,看到老奶奶这么大年纪还能爬这高的山,我也鼓起勇气,跟老奶奶们一起往山顶上爬,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谈笑风生,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家乡的风貌尽收眼底,一座座楼房矗立在马路旁,晃动的人影若隐若现。田间阡陌纵横,美丽的象山港碧水荡漾。远处一座座山峰重重叠叠,白云缭绕,朦朦胧胧,给人无限的遐想。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这次爬蒙顶山的过程中,我领略家乡的蒙顶山的美丽风光、学会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永不放弃的精神。

重阳节作文 篇6

  每年的农历9月9日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得就是重阳节,可见我们的这个节日有多么的悠久了!重阳节有很多的风俗,如赏菊花、插茱萸、登高、吃桂花糕,其中我最喜欢吃桂花糕了!

  提到桂花糕,就一定要说一下桂花了。桂花个头小小的,好像黄色的蝴蝶一样,躲在树丛中和我们捉迷藏。虽然它很小,但是它的香味很浓郁,香的我都想把它们给吃下去了!

  我和妈妈拿上一把花伞,一起下楼打桂花。妈妈负责把伞撑起来倒放在树下面,我在旁边使劲摇桂花树。只见满树的桂花一个个依依不舍的从桂花树上脱落,然后像蝴蝶一般跳着舞落到妈妈的花伞里,真像“天女散花”呀!

  不一会儿,我们已经收集了好多好多的桂花。回到家,妈妈找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将桂花装在里面,然后在上面撒上厚厚一层白糖,这是怎么回事呀?妈妈说,必须先用白糖把桂花“蜜”一下,等到白糖全部融化,桂花躺在白糖汁里时才能做桂花糕,特别的香甜!

  ……

  终于吃到又香又甜的桂花糕了,真好吃啊!吃着手中的桂花糕,我已经在期待着来年的重阳节,再和妈妈一起打桂花,做桂花糕吃了!真香啊!

重阳节作文 篇7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重阳节作文 篇8

  秋高气爽,恰逢九月初九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鼓岭登山。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路上,我欣赏着秋姑娘的“杰作”。田野里,大片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果园里,柿子树上结出一个个金灿灿的大柿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山上,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被风一吹,纷纷飘落,就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突然,空气中飘来一阵阵花香,我循着花香向半山腰走去,发现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菊花,有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真是美极了。

  因为是重阳节,登山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年轻人、还有小孩。山上的石阶很长很陡,我累得气喘嘘嘘。正想放弃,这时,我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正在奋力地向山顶爬去。我想:老爷爷都爬上去,我也一定能行。老爷爷似乎读懂了我的心事,会意地对我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登上山顶。

  重阳节登山,不仅让我欣赏到秋天的美景,也让我学会了勇敢和坚持!

重阳节作文 篇9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非常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习俗;杜甫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习俗。讲究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非常盛行,当时菊花就有非常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风俗,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重阳,同样由于工作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必备】重阳节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重阳节的作文200字7篇

2.【必备】重阳节的作文600字6篇

3.【必备】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三篇

4.【必备】重阳节的作文200字9篇

5.【必备】重阳节的作文900字3篇

6.【必备】重阳节的作文800字3篇

7.【必备】重阳节的作文200字6篇

8.【必备】重阳节的作文900字4篇

9.【必备】重阳节的作文700字八篇

上一篇: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重阳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