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

2021-05-01 重阳节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你们知道为什么有这个节日吗?原来呀,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孝道德国家,正式因为我们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才把九月九日定位重阳节。

  重阳节既然是老人节,那我就应该对家里的老人表示表示我的敬意,我决定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去拜访长辈,因为奶奶是最疼爱我的人,我也很爱我的奶奶,她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还记得有一次,下雨了,但是我和奶奶只有一把伞,奶奶就把伞尽量靠我这边,她自己却淋湿了。所以我决定把贺卡送给我的奶奶。

  我拿出一张绿色的卡纸,用铅笔在上面精心地画了起来,我先画了两只仙鹤,因为妈妈说仙鹤代表长寿,接着我又画了一颗大树、一些房子、几颗星星……最后我把卡纸,折起来。到了奶奶家,我把装着满满爱心的贺卡送给了奶奶,奶奶顿时乐开了花,说:“啊呐!牛牛这么乖!好,好,好,谢谢牛牛!”奶奶还抱了我一下,我心里暖暖的。

  九九重阳,我愿天下的老人都能长长久久,健健康康!

重阳节的作文 篇2

   又是一年重阳节.

  “父母的伟大,就是从不需要报答。”一首歌是如此真诚的这样唱着,却道出了远离父母亲的我心境的酸楚与无奈,想想即将来临的重阳节(又名老年节)和老妈老爸生日的临近,异地的我能做的仅仅是给父母亲邮寄一点钱和打一个电话外,其他什么都干不了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么多年,老妈和老爸一直都是牵肠挂肚的想着天各一方的五个子女——我们这几个我认为是没心没肺的孩子。我们五姊妹分别在福州,广州,成都和攀枝花以及老家各一个,让两老常常是担心着这个,又担心着那个。七十多岁了还没有真正的停下来休息。年青的我们也从来就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二老想过,两老真的需要些什么?这么几十年了,几姊妹从没相约过同时回去看看二老。“孩子小,不方便,工作忙,走不开。”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借口。没想到这一推托就是十多二十年。唉!真没想到,已为人父为人母的兄弟姐妹们就是如此报答父母亲的生养之恩。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大侄女川北医学院毕业后也已上班了。可作为子女的我们没有任何一人提出同时回家看看父母亲。偶尔我回去看他们时向父母说出这件事,两老总是说:“不用,我们身体都还好,还能照顾好自己,用不着回来看,你们自己好好的把家弄好,把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有用之人就是对我们两老的报答,不要担心我们。”听了这话的我也只能眼含热泪的点了点头,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单位,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母总是如此的在电话里面向我这样说着。已在异地定居几十年的我也总是在电话的这端耐心的听着。虽然,打一通长途电话一般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总会认真的听着电话那端两老向我说着院子里和亲朋好友的趣事,烦事与伤心事。许多时候都能听见两老为一件事的好与歹争吵着,我就在电话这端相互劝说着。说到高兴时,两老也会“呵呵”的朗朗的笑着,让我在这边也放下心来,爽朗的笑声告诉我父母心情还可以,身体也还很健朗的这个信息。许多时候两老还会为取他们俩谁的工资多少,怎么用争吵一番,好像一天不吵架就不知要干什么似的,其他的姊妹就很烦俩老吵架。可我却觉得,两老吵吵是好事,说明他们俩精神头还很好,蛮有精神的,告知我他们健康没有问题。他们不吵对我来说才是坏事,能吵精神好才是他们健康的标志,如今我是这样认为的。

  现在又一个重阳节即将来到了,二老的生日也到了,遥远的我只能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顺心如意!希望我们为子女的尽心尽力地去报答父母亲,多陪陪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因为父母不需要我们用钱去报答,只想听我们说说话,和我们聊聊家常,常回家看看吧!

重阳节的作文 篇3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10月5日就是今年的重阳节,很快就到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吃好吃的重阳糕、登山、饮菊花酒……不知道菊花酒的味道怎么样?有没有菊花的香味啊?我好想尝一口!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我们应该孝顺老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长辈。我的奶奶每天都烧一桌子的菜,而且奶奶烧的菜很好吃!我觉得奶奶每天都很辛苦。所以,我拿一把椅子让奶奶坐下,倒一杯热乎乎的茶给奶奶喝。坐在椅子上的奶奶很开心得笑着,我们每天都要孝顺老人!

重阳节的作文 篇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祁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精品】重阳节的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1.【精品】重阳节的作文3篇

2.【精品】重阳节的作文7篇

3.【精品】重阳节的作文6篇

4.【精品】重阳节的作文10篇

5.【精品】重阳节的作文三篇

6.【精品】重阳节的作文5篇

7.【精品】重阳节的作文8篇

8.【精品】重阳节的作文4篇

9.【精品】重阳节的作文9篇

上一篇: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重阳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