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阳节作文 篇1
在重阳节前夕,我们四年级各班部分学生代表在夏校长,蒋老师、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开展了重阳敬老活动,去时,我们还带了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呢!
我们乘坐着大巴,满怀期待地来到敬老院。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喧闹,特别适合老人休养,崭新的房子,一间间宽敞的房间令我们有耳目一新之感。见我们来了,陶院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马上通知几个服务人员召集老人到餐厅(老人的活动室)集中。
来到餐厅,窗明几净,老人们或蹒跚而来,或在服务人员的搀扶下三三两两进入活动室。不一会儿,老人们就全部到齐了,他们一个个头发花白,脸皱得像核桃似的,但个个精神饱满,目光炯炯,他们个个端正地坐着,背挺得直直的,像电线杆那样挺拔,整个餐厅鸦雀无声。接着,老师们为老人们分发了水果、点心等。老人们严肃地坐着,静静地、专注地看着我们。
我第一次做临时主持人,面对这场合,内心又兴奋又紧张,在蒋老师的提醒下,我宣布节目正式开始,我首先向爷爷、奶奶敬上一个标准的队礼,然后大声说:“唱队歌”。我们全体队员个个用洪亮的声音唱响了队歌,一个节目下来,爷爷、奶奶个个面带微笑,并以热烈的掌声给予我们鼓励,见爷爷、奶奶那么慈祥,我们没先前那么紧张了,丁丁用他深情的清脆的歌声把《万泉河水》送给老人们,使老人们沉醉在他美妙的歌声中。接下来,同学们又用一首首甜美的歌给老人们送去祝福。第二个节目是快板《夸夸祖国山和水》,在明快,有力的快板声中,少先队员们精神抖擞地自豪地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老人们听得激动极了,他们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致以感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紧张,一个小男孩还曾卡在那里,愣了好大一会才继续,只见他脸涨得像喝醉了酒似的,他那滑稽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六个甜美的小姑娘,以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了舞蹈《少年中国》,最后我们还齐唱了《大中国》。
一节课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告别了爷爷、奶奶,又乘上大巴赶往学校,老人们依依不舍地将我们送出了敬老院,那留恋的眼神,那热烈的掌声,让我深深明白了爷爷、奶奶们对我们的喜爱,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长命百岁。
重阳节作文 篇2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一群小朋友拍着手,唱着熟悉的歌谣,手捧着插着小旗杆的重阳糕,蹦跳着从我面前走过。记忆细胞工厂又忙碌起来。
刚才的那个片段不正是我小时侯和大家一起过重阳节的场景吗!?回忆真是亲切温暖,那稚嫩的小脸儿微微仰起,笑容灿烂如春日明媚的阳光,“奶奶,重阳节快乐!”“爷爷,重阳节快乐!”说着,递过飘着桂花香味的糕,看着爷爷奶奶把糕吃完,背地里偷偷地舔了舔嘴角,咽了咽口水,还是把馋劲儿给压了下去,又冲着爷爷奶奶笑了。时光老人的沙漏就这样一点一点,快速而又漫长漏去细细的沙粒,细水长流似的。那个幼小的我已不复存在,可重阳节依旧每年一次不急不慢地到来,只是能与我一起分享重阳糕的老人已离去了一位——我的爷爷。
于是,我便更加珍惜,早早地买了一份份重阳糕,那圆润的、有着糯米清香的糕点,和着我的一份浓浓的恩情传达给我的长辈们,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们;一并将我们深深的思念与感恩寄向那遥远的地方,我亲爱的爷爷。明天就是重阳节了,虽然还没有吃重阳糕,可它那甜蜜的味道,与我甜蜜的回忆就这样永驻我心间。
重阳节作文 篇3
重阳节的由来已久,你知道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吗?
重阳节是许多长辈的节日,对于家庭而言是对老人长寿安康的祝福,对于社会而言更是倡导敬老尊老的道德树立。主要有以下几个习俗:
赏菊: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菊展躲在重阳举行。所以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登高: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了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每个地方过重阳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热闹。要是这个日子能回家陪陪爸妈,或是去旅游,享受一下农家乐,也是很温馨的一件事。
重阳节作文 篇4
又是一年重阳时,我想起了我的太外公。
太外公虽然去世几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渐渐清晰起来,我想起了我和太外公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外婆家,我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成了大家心中的“宝贝”。太外公更是非常疼爱我,好吃的、好玩的,他都会留着一份给我。听妈妈说,小时候,太外公一向很严格要求她和舅舅的,要是他们犯一丁点的错误,太外公就会责骂他们,甚至动手揍他们。在妈妈的记忆中,太外公成了她心中的“权威”。但对待我,太外公可不一样了,任我捣蛋调皮,撒野、发小脾气,他总是乐呵呵的,脸上荡着慈祥的笑容,和着他满头的白发,构成我童年时最美的怀念。望着和太外公合影的照片,想着他的宠爱,我的泪水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
太外公在世的最后一年里,因为生病动了手术,他显得越来越老了,腿脚不利索了,腰背也越来越弯了。我看在心里,常常想帮他多做点事情。记得有一次,太外公上街买菜回家。看着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立刻拿来毛巾给太外公擦汗,递上一杯凉茶,又不停地给太外公捶背,太外公笑得合不拢嘴。
“太外公,您还累吗?”
太外公笑呵呵地说:“不累了,乖孙子。”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我发现关心他人原来也能让自己得到开心的。太外公这么疼爱我,我为他做点小事,这算得了什么?
还记得有一次,在外婆家,家里要拍“全家福”,太外公进屋给大家搬椅子。毕竟是高龄的人了,才一个来回,就气喘吁吁了。我看见了,赶紧叫太外公坐在一旁休息,我帮他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搬到最后一张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一下子绊倒在地上了,膝盖蹭破了皮,血丝渗了出来。我感觉很痛,但我担心太外公看见了,忍着伤痛把椅子全部搬完。太外公看着我,仍是那慈祥的笑容,顿时,我感觉所有的劳累和伤痛都仿佛消失了。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的成长;苍鹰感激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我感恩我的太外公,因为我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快乐,留下了很多很多美好的记忆。
又是一年重阳时,我好想念我的太外公,他要是现在还活着,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重阳节作文 篇5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上海,这里没有山,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无法感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的意境,可这丝毫没有减退咱们上海人对重阳节的兴致。在大大小小的糕点店里,都摆满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阳糕。社区里也组织开展重阳节的活动。这次,我校欢乐团队的主题也是重阳节。在我乡下的外婆家,那儿的重阳节才叫热闹呢!到那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开始登高。这么多人一起爬山,别提多有趣呢!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每当此时,我都要打个电话给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祝他们节日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这是祖先留给咱们的精神文明遗产,咱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在眼前了,让咱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吧!
重阳节作文 篇6
这个周末正好赶上重阳节,一提到重阳节,就不由得让人想到烛光,暖茶,总是让人温暖的字眼。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节日,这一天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登山赏菊。为什么要定在九月初九呢,这和我们古老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易经之中总是阴阳之说,于是就把六定位阴数,九定位阳数,有着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重阳,有阳字听着就感觉很温暖啊。
后来我们国家又把重阳定位老人节,敬老爱老的节日。其实九月本来就预示着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天气渐冷,人们开始取暖,这时就要想到我们的父母,给他们送温暖。其实在古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是关于重阳节的,那是在东汉时期,有一个道人费长房,他很神通广大,习道多年,练成长生不老,一个叫桓景的学生很崇拜他,想和他学习道术,于是收他为徒,教他本事,他也潜心学习,刻苦修炼。有一天师傅对徒弟说九月初九这天你家有大难降临,你提早回家准备,于是徒弟连忙跪求师傅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师傅告诉他做几个红色布袋,里面放上茱萸缠到胳膊上,再用一些菊花泡酒,携老少登山饮酒可躲避。于是徒弟飞奔回家按照师傅去做在高坡上平安度过了一天,等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牛羊鸡犬都死了。于是人们就流传下来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来驱邪避难。听着是个故事,其实就是让我们心中有一些寄托,不要盲目的过每一天,让日子过得舒服,有仪式感,心情舒畅,留下回忆。
其实每年农历九月都是秋高气爽的日子,适合一家老小郊游,锻炼,其实也是一种健身,让自己活得更健康,这时我想到一首重阳节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了重阳节还可以吃重阳糕,我没吃过,但是我吃过类似的糕,这种糕在东汉就开始流行了,当时叫饵,是由谷米粉和粟米粉制作,做九层,看起来像塔一样,寓意就是百事俱高,周末的时候伊伊姥姥送来了切糕,我感觉也是和节日有关吧,很是应景,非常好吃。赏菊花,以前年年可以看到菊花,现在得去公园里,菊花在很早公元前五世纪就有记载了,菊花都是在九月盛开被誉为长寿之花。饮菊花酒没有喝过,不过喝过菊花茶,可以明目降血压,夏天妈妈都会给我带一壶菊花茶上学。茱萸这种植物我还是不太认识,我们很少有人插茱萸。这季节还可以放纸鸢,就是我们说的风筝,我们有时间可以找个空地去锻炼一下。
重阳节还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只有一家人围炉促膝就是一种美好,我们选择了去葫芦娃吃涮羊肉,爸爸妈妈点了我爱吃的鸡蛋滑牛肉和鲜虾丸,妈妈点了她爱吃的手擀面,爸爸则是肥牛和羊肉片,感觉很美好,爸爸给我买了山海关我们一起举杯庆祝,真的是太幸福了,还有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我和妈妈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把我小时候的毛绒玩具,学习文具,书包,衣服鞋帽送给了贫困山区,希望他们可以赶快收到,虽然不是新的,但是有很多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希望他们也能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重阳年年有,岁岁不饶人,年年岁岁希望每天都是好日子。
重阳节作文 篇7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重阳节作文 篇8
10月17日这一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这天,我们一家和外婆相约好了要去阿姨家吃饭。在去之前,我已经想了好多件事,要帮外婆做,希望让外婆过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一到阿姨家看见外婆正在忙里忙外,我什么也插不上手,心里好着急啊!好不容易等外婆忙完了,我急着对外婆说:“外婆,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我想为您做点事,孝敬孝敬您。”
听我说这话,外婆可开心了,笑着说:“那就来帮我捶捶背吧,我刚好背上有点酸呢!”“那还不容易,看我的,我可是捶背小高手呢。”说着,我连忙跳上沙发,抡起我的小拳头,轻轻的捶起来,一边捶,还一边问外婆力道怎样。让外婆好好享受了一下。看着外婆开心的笑容,我也觉得很开心,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啊!
【实用的重阳节作文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