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书包,它绝对是有着悠久发展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至少在中国尚未被淘汰的一种文化产物。想起来,它真是功德无量,但凡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哪一个不是得先背着它走路?
最早的书包是一种书箱。历届披红挂彩的状元先前在肩上披着的可不是那红花,而是那蕴集了无数文化瑰宝的书箱,是压在他们身上十余年的书箱。
再后来,取代书箱的是单肩斜背的书包。这种书包在中国着实盛行了一段时间。听妈妈说,她小时侯就背过。那种单一的形式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那种书包盛载着那一代人极强的求知欲,人们忘不掉它是因为——它让人们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大环境影响,他们不得不把它小心的珍藏,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锄头或一个拎包。从此,书包也便成了他们神圣而又悲哀的向往。
时代在前进。书包成为梦想的岁月早已随着历史的巨浪翻滚而去,接踵而至的是书包泛滥的时代:双肩、单挎、斜背、月亮式……这不能不让我们的父辈不无感慨的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再没有人视书包为至圣至洁之物了。相反,它们已成了所有学子的'埋怨——说它是负担。怎么不是呢?足有十几斤重,占了体重的七分之一——一定是治疗驼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似乎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沉甸甸的不是书本,而是父母的希望。
岁月在流逝,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背上书包。一旦有一天你真的告别了它,那意味着你已失去了一种极其美好的东西,是校园生活,亦或是你匆匆的青春时光?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学生不可一日无书包。”说不尽道不完的书包呀,你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