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尊严教学实录

2017-11-17 尊严

  尊严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李佳尊严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李佳尊严教学实录

  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了解了一个乞丐到一个庭院去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不太愿意,女主人做了示范给他看,他就搬了。

  师:你说得很详细。

  生:我知道了女主人通过搬砖帮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

  师:你预习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介绍出来。刚才两个同学都说到文中一个情景——

  生:搬砖。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描述),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她到底要干什么啊?/她到底是要把砖放到屋前还是屋后?/她这不是折腾人嘛!

  师: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浏览后找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怎么不一样呢?请你轻声读文,找一找文章当中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画下来。(生读文自学标画)

  [点评: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记叙了一个表面浅显但含义深刻的故事。文章比较长,如果按照文章的顺序来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

  生:乞丐搬砖前,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施舍的。搬完砖之后,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师:那我们先来读读描写他搬砖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乞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他只有一只手,让人看了感觉真的很可怜!

  师:那就请你把他这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朗读这句话。语气表达不够)

  师:谁眼中的乞丐比他看到的更可怜。(另一生读,明显比前一名学生读得好)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同情的心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就站在我的面前。然而,多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生读后面与之相对比的句子,多数学生把“一模一样”中“模”读得不准确)

  师:注意这个字的读音:“模”——mú。

  [点评:“读中感悟,感悟后对比品读”的方法,较好地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到敬佩,这样的情感变化,不仅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继续探究的愿望,更为理解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师:除了外貌发生了变化,搬砖还使乞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乞丐搬砖前是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捉弄人呢?而搬砖后却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师:非常好!你注意到了乞丐心理的变化。

  师:大家看,女主人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他怎么说?(生读乞丐生气说的句子)

  师: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来读出此时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句子)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

  [点评:在这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孩子进行多元化朗读]

  (生再读)

  师:“何必捉弄人呢”,你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呢?(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很好。如此生气的乞丐,最后怎么又感激女主人了呢?

  生:因为女主人通过搬砖让乞丐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金钱的道理。

  [点评: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假如你是乞丐,怎样读出你的气愤呢?”学生读后,教师恰当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起初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乞丐——

  生:怔住了!

  师:(课件出示文章第4自然段。教师边范读课文,边启发学生在文章的发散点进行想象。范读后,课件配上音乐)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一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的空白处,你对哪一处感受最深,就重点写哪一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下了很深刻的文字,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读原文?(请一名学生起立)谁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加上去?看看我们在理解文章时,能否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每处发散点分别找几个人)(生1读原文,其他几个同学读自己想象后补充进去的内容)

  生2: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师:他犹豫了。

  生3: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一定也能做到。

  师:他不服气了!

  生4:这么多砖,我到底能不能搬完呢?

  生5:真累啊!算了,我到别处去要钱吧,不行,这样不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吗?

  生6:我能搬一块,我一定也能搬起第二块、第三块……

  师:他犹豫了,但是他没有退缩,在不断给自己鼓劲。

  生7:我终于用自己的手把砖搬完了!

  师:看得出你的心情很激动!

  生8:啊!从没想到我还能做这么多活啊!

  师:此时,你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师:从大家所体会到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搬砖的过程中,乞丐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的过程。那么,他在干活的时候,应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很累。

  师:哪些词句告诉你的,读出来。(生读句子,突出了“气喘如牛”、“布满”、“濡湿”等词)

  [点评:这一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乞丐搬砖时的心理活动。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写下自己思考后的感受。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他感激地对女主人说——

  生1(读):谢谢你。

  师:他还可能会说——

  生2(读):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师:他在谢什么?他为什么永远不会忘了女主人呢?

  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因为乞丐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他还明白了,自己既然能够一块一块的搬砖,自然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

  生:20元钱。

  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

  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由此可见,妇人说的这句话,果然有她自己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回读妇人的话)

  [点评:这个环节紧紧扣住文章课后思考题。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在比较中,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师: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找到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生:从17自然段以后也能看出来,他原先是一个乞丐,跟女主人要钱。而现在却买了房子来报答女主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若干年后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要求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但意思浅显。老师采用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

  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个妇人?

  生:她帮助乞丐得到了尊严,但却不想得到回报。我觉得她特别乐于助人。/她心地很善良。/她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成功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师:挺好的,这个词过于笼统,妇人让乞丐来搬砖,可是费尽了心思的啊!想一想哪个词用在这里更合适?

  生:用心良苦。(板书)

  师:在妇人良苦用心的促使下,乞丐怎样了?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事业有成。/终成大器。(板书)

  [点评: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而老师在学生用词不很准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师:故事读到这儿,它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女主人和乞丐都很了不起。/我为乞丐高兴。

  师:老师读到这里,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你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做有尊严的人,也要给别人以自尊——何磊。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这样精练地总结出来吗?

  生: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世空。

  师:很经典的话啊!

  生:只要愿意做,什么事都能做到。

  师:了不起!这句话可是艾尔伯提的名言啊。(课件出示这句名言)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能。我们来读一读。

  生:只有劳动才能使人获得财富!

  师: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生:

  做人要有尊严,要自立自强,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

  师:完全正确!

  [点评:一篇文章学后,留给人的往往是只言片语的感悟。老师通过范写名言的方法,引导孩子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及时补充相应名言的方法,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

  师:妇人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知道了什么是——

  生:尊严!

  师:也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人”字!

【李佳尊严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李佳薇一样的是歌词

2.尊严

3.尊严

4.尊严无价

5.尊严自己作文

6.文明是尊严

7.尊严无价作文

8.尊严的意思

9.尊严话题作文

尊严精彩教学设计 尊严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