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风俗习惯

2017-08-06 初中生类

新年的风俗习惯

藏历年即草民藏民节,是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人民的春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举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

穿拉萨的中年妇女,在过年的日子里,外面爱穿一件无袖长袍,罩着里面的皮袍,领口、袖头则翻出里面天蓝、紫色等素色衬衫。腰上围一条彩虹般的“帮典”,脚上蹬一双自家做的高腰氆氇镶呢藏靴(松巴拉姆)。头上戴着红珊瑚做的“巴珠”、耳环、戒指、“口乌”,全副“武装”,煞是好看。老年妇女不戴首饰,却要穿上大红的衬衣。不论中年还是老年妇女,一概都梳着两根系着“扎秀”的辫子。年轻的未婚姑娘不围“帮典”,编独辫,“扎秀”颜色更鲜,衬衣的花色也五花八门。城里的姑娘不仅爱穿“松巴拉姆”,她们还要穿一双式样较好、擦得铮亮的皮鞋。

男人们喜欢头戴“次仁根果”(前后各有一大沿,顶上是绣花缎子的藏式帽子)或解放皮帽,身穿大袍。只不过随年龄的增加加深袍子的颜色罢了。过支时兴男人扎辫子时,他们还带的黑色金丝绒靴。

吃 二十九号晚上,每家都要吃一顿面疙瘩,藏语叫“古突”。“古”是九,“突”是粥。面疙瘩里要包上九种东西,有面做的日、月,表示至高无上的尊严;有磁片(“嘎玉儿”),表示好吃懒做;有辣椒,说明长着刀子嘴;羊毛,意为吃到的人是个懒人;还有带角的面包,不难想象,那是说吃到它的人爱发脾气等等。无论谁吃到什么都要当场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雅兴。

初一清晨,女主人提来新年的第一桶水,给全家吃过“观颠”(用热青稞酒加上奶渣、人参果、红糖拌好后,徐徐加上糌粑、炒麦粒和人参果的斗,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制作的彩花板)敬大家。吃时先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祝福的话。仪式过后,吃羊肉煮的麦片土巴,藏语叫“卓突”,这是早饭。

中午,可以吃菜、面条或手抓羊肉、抓糌粑。晚上吃“香寨”,即用酥油炒熟羊肉块,加上热酥油拌好的咖喱及土豆块一起煮,连汁放在米饭上吃。这种“咖喱饭”是藏族群众最喜爱的食品之一。饭后,大家互敬青稞酒,喝酥油茶或甜茶,吃油炸果子。

玩 克朗球。有些像康乐球,但“球”是扁圆的木块,且是用手弹,规则也完全不同。藏族群众,无论老少,都很爱玩。

扑克牌。花样较多,有七张、四张、三张牌等多种玩法。

下棋。藏语叫“明玛”,与象棋棋盘相似,但对手分别是国王和兵。

甩骰子。“骰子”和内地“色子”一样,但玩法不同,且用贝壳计数。

踢毽子,跳绳。多是女孩子玩。讲究的。毽子用老鹰腋下毛做,在汉式铜钱下挂小铃铛。踢起来“蹭蹭”作响。

“博力”,鞭炮。多是男孩子玩。“博力”是将铜钱投进固定距离上挖好的窟窿中的游戏,但玩的规则颇不简单。

一般习惯,玩到藏历初五。初六起,一切就又恢复正常了。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风俗习惯 (fēng sú xí guàn)

解释: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示例:1.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当地的~。2.由“成丁礼”到“冠礼”断发文身或凿齿拔牙、以及血缘复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结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黄现璠《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编辑本段基本意义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编辑本段民族风俗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

 

藏族风情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

 

维吾尔族服饰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饮酒风俗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新年的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壮族的风俗习惯作文08-09

风俗习惯作文08-08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5篇)06-02

新年的贺词08-30

我的新年06-10

新年的寄语08-22

热闹的新年10-04

快乐的新年08-02

新年欢乐的作文12-10

新年的决心作文11-20

欧洲人的风俗习惯 英国人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