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读后感

2017-08-15 二零一四

有味读后感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这本书是通过他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工艺民间作坊而作的,让我们深刻了解到那些旧时手工的魅力。

这本书用散文的笔法,分别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品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徘徊在流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品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失落了起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这样消失了,我们应该保护它。

2.

《有味》内容概要:《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散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有味》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包装很好,白色的封皮,给人感觉很干净。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汪涵本人对于自己童年故事的怀念,以及对靖港这个地方所表现出的人文气息的感慨。往大了说,其实是对中国那些消失了的,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民间文化的回望和记忆。 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冲着这点才买的。我本人很喜欢中国的民间文化,喜欢那些手工制品,它包含了我太多的童年回忆。也许这些文化已经不被潮流这条都市大河所容纳,如同厚重的泥沙,再也跟不上物欲横流的今天。但它却是中国文化中最纯真,最朴实的沉淀和精华。就像汪涵本人所说,这些文化如同一块块宝玉。它需要慢慢摩挲,细细品味,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中渐渐散发出它独有的温和的光芒。也折射出我们这一代甚至往上再数几辈人的童年,那些个听着吆喝声就冲出来买一串糖葫芦的香甜…… 这本书也许不如小说的刺激柔情,也不比教育类的书籍那般铿锵有力,字字珠玑,但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只想要它——来释放那些在你内心深处最纯真的过往……

有味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散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里面所写都是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我没有研究过,只能是看看表面上的。香干,大家都吃过,有时候吃的东西里面也蕴含着不一样的含义,我所熟悉的香干就是大学食堂里的芹菜炒香干,不是特别喜欢芹菜,所以也没怎么经常吃,说道香干就会想到豆腐,想到豆腐就会想到武冈,那里的豆腐很出名,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没研究过,不过武冈是邵阳的',所以也算是邵阳的一个特产吧。糍粑,圆圆的,糯米做的,书里描写的那场景我也见过,以前外婆家有一个像是石头做的像缸一样的,做糍粑的时候就先把糯米蒸好了,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缸里,拿个大木棍子作死的打,把饭打成黏状,看不到米粒就行了,然后拿出来揉搓成一跟长棒子一样的,拿刀切一小块下来,把它压成圆形,放在阴凉的地方阴干就成了我们所吃的糍粑,后来出现了做糍粑的机器,手工的那些工具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不过那时候纯手工打出来的糍粑是最好吃的,总喜欢冬天烤火的时候把糍粑放在炉子上烤,糍粑会渐渐膨胀,看看渐渐膨胀的那个过程总是会大叫要身边的人看,现在有时候回家再来烤糍粑吃的时候也依然会有那种欣喜,也说不清楚是种啥感觉,放点糖放在糍粑里,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现在想想都想吃了,哈哈~~这是小时候的记忆,看着书里的描述我就感觉我回到了童年,大家在外婆家做糍粑的情景,谨此怀念。 油布伞,给人的感觉就是江南水乡的那种小家碧玉撑着油布伞漫步街头,不过让我想起的却是油纸伞,依然记得高中的时候学过戴望舒的《雨巷》,里面有段话现在仍记忆犹新: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丁香……

【有味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滋有味造句07-08

有味作文800字10-28

记忆也有味作文11-25

平凡也可有滋有味05-06

有味-《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800字10-28

没有味觉会怎样作文03-13

人间有味是薄荷作文700字11-15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味11-02

人生有味是清欢作文(2篇)04-11

少年闰土读后感600字 心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