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读后感
也许是文化差异,对于外国人的著作,我看得过程中都感到云里雾里,但是《金矿》这本书,我却认真读了一遍,对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思索,现把这些思索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产生思索的原因,主要是我所在的公司,正在推行精益生产,我身处其中,协调推进,需要掌握不同的思潮和对精益的不同理解,并在有些地方对公司的现状进行对照,在对照的过程中,产生碰撞,然后,产生了思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对人的思索
如果没有员工,企业将是一些空洞的建筑和静止的机器,没办法输入,没有输出,当然也没有任何利润可言,企业也将不会是企业;
员工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状态,凝聚力强,向心力大,则是集团军作战,产生的效果不是每个人力量的叠加,而是以指数级增长,就是1+1要远远大于2;如果离散力占据了主导地位,则易使员工缺乏归属感,产生得过且过的念头,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动力,缺乏创新力,对工作本身不会带来任何有益的地方,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充当灭火队的管理人员也会大大增加。
如何提升员工凝聚力,要从问题开始,找到解决办法,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员工智慧,而不是只针对员工的双手支付酬劳。经过思索,对如何留住员工的心,有以下想法:
1、以公平利益吸引人
企业的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留住关键员工的能力。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工资过低,员工“食无鱼”、“出无舆”、“无以为家”,只能弹铗高歌“长铗归来兮”,企业又如何能留住人才?薪酬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由行业平均工资、企业经营状况和员工业绩决定的报酬绝对数量,也取决于报酬的相对数量和员工感受到的公平满意度。许多时候,企业过分讲求“公平”以致平均主义盛行,员工报酬和资历挂钩,和员工现实表现关联不大,导致员工公平感失衡并产生不满情绪。因此,企业应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定报酬,以竞争促效益。
2、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企业的员工,无论才能高低,莫不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管理者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惜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2.1委之以责,授之以权
英国卡德伯里爵士认为:“真正的领导者鼓励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并且不断进步。失败的管理者不给下属以自己决策的权力,奴役别人,不让别人有出头的机会。这个差别很简单:好的领导者让人成长,坏的领导者阻碍他们的成长;好的领导者服务他们的下属,坏的领导者则奴役他们的下属。”培养员工,最有效的方式是根据员工的才能、潜力委派任务,再适时加以指导和引导。松下幸之助就很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他常对工作成就感比较强的
年轻人说:“我对这事没有自信,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所以就交给你办吧”。对于这类员工,领导者越是信任,越是压担子,他们的工作热情就越高,事情自然就办成了。
2.2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曹操的用人思想是“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冲破了东汉末年重视出身、门第的迂腐标准,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管理者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失败,允许员工犯错误。杰克·韦尔奇认为:惩罚失败的后果是,没有人会勇于尝试。容人之短不易,容人之长更难。许多人由于嫉妒而不能容忍才能在自己之上者,千方百计除之而后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不能容许李·柯卡的光彩盖过自己,赶走了他。此后李·柯卡接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不但使克莱斯勒重整山河,位居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之一,而且成为福特公司的强劲对手。
3、给普通员工成长的机会
现在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主管根本不担心普通员工的离职问题。实际上普通员工并不普通,他们如同大厦的基石,大厦的基石动摇了,大厦焉能长久?况且,培养一个同岗位的新人所需的费用是老员工所需费用的十倍之多。普通员工的工作态度、劳动技能、价值观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演变,优秀的领导者对普通员工是决不会放任不管的。把普通员工当作优秀员工对待,重视每个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那么普通员工也能创造出与优秀员工一样的业绩。联合讯号CEO拉里·博西蒂上任头一年就让全公司86000名员工参加一项发展计划,并且和其中的15000人谈过话,进行直接沟通。由此,博西蒂在三年间把公司市值增长了四倍。某种意义上,员工的成长也就是企业的成长。
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吸引一流的人才争相加入,是因为它们有完善的员工培养计划,有助于员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爱德曼公关公司认为,留住员工不是把他们的腿绑在椅子上,而是要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自1988年起,爱德曼公司开始实施它的全球培训计划——兴办爱德曼大学。爱德曼大学为企业高级主管、业务总监、后勤保障人员、新员工和见习生制订了各自不同的必修课程,并根据公司各办事处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立供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对技术的思索
管理,有人说是对人,有人说是对事;有人说是技术,也有人说是艺术;有人说是通过理事而管人,….非常多,孰对孰非,不加评论,这些言论都有其正确的方面,都对,但都不全面。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管理无定法,唯适合最好,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那是否就无迹可寻了呢?不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近些年,西方的一些管理理论才逐渐的进入我国,才有了管理科学的说法,管理是科学,管理是技术。
管理应根据环境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管理是管理者与环境的函数。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现在哪里?
技术之一是系统管理,通过系统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企业,不断优化流程,优化整个价值链,产生增值。
技术之二就是IE,通过IE的七大手法,不断消除过程中的浪费,核心是区分增值何不增值的过程。
这两项技术,是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精益管理的核心内容。由于牵扯到许多方面,在这里就不再叙述。
我的理解如下:
有了积极奋发的员工队伍,有了恰当的技术方法,这两大支柱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就能完成不可能任务。
本书还有其他很多的看点,并不在这里一一累述,另外,如果本书能结合中国企业现状,结合中国的文化,重新翻译的话,相信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矿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后感
2.读后感
3.读后感
4.读后感
5.读后感
6.杨红樱读后感
7.方与圆读后感
8.诺言 读后感
9.秦腔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