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履虎尾对汉初名将韩信的了解,最初是连环画;再大一点,读了蔡东籓先生的《西汉演义》;再后,就是《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是太史公极为成功的人物传,几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韩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淮阴侯列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半的篇幅是叙述韩信的事迹----或曰丰功伟绩。韩信足智多谋,能征善战,为刘邦打下大半个天下。在汉初功臣中,无第二人可以比拟,高祖刘邦曰,“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另一半的篇幅,则用来表明韩信从来就没有谋反之心,之所以被杀,乃是功高震主。正如韩信自己所说: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最后,太史公乃委婉地为韩信鸣冤叫屈曰: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二百年后,班固著《汉书》,韩信之传几乎全抄史记,对韩信的评价,与太历史公无大差异。后世读《史记》《汉书》的几乎所有的读者,无不为韩信的功高不赏,无罪被杀而扼腕叹息;无不为刘邦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愤愤不平。太史公司马迁自己惨遭腐刑,身世堪伤,写出来的历史,也是充满了悲愤。我读《史记》,每读到赵氏孤儿,伍子胥,文种,范蠡,屈原,贾谊,李广等故事时,总是似见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仰天呼唤,真乃字字血,篇篇泪是也。所以,鲁迅先生赞叹《史记》曰,此乃“无韵之离骚,史家的.绝唱”也。
以后,我又读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读到这段历史时,却见到了另外一种意见。《通鉴卷十二》的史评——臣光曰: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醻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读书至此,自我感觉又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是啊!司马温公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啊!
不似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那样,韩信本不是刘邦的死党。韩信先投项羽,又来投奔刘邦。韩信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乃是一种政治投机,并不是一心追随汉王刘邦,建功立业。韩信初投刘邦时,只得到一个小官做——“连敖”。有一次,韩信等人犯了法,“坐法当斩”。已经接连斩了十三人,轮到斩韩信时,韩信仰天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以斩壮士!”韩信临刑大喊,打动了监斩官夏侯婴。夏侯婴告之刘邦,汉王乃饶其不死,还提升韩信为治粟都尉,此一该杀而未杀也。
韩信犯了死罪,不但不杀,反而升了官。谁知韩信还不满足,竟然私自逃走,又犯下另一条死罪。丞相萧何得知,亲自去追。刘邦以为萧何亦背己而逃,如丧左右手。萧何回来,刘邦且怒且喜。由于萧何的极力举荐,刘邦乃拜韩信为大将。刘邦筑坛拜将,“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此韩信二当杀而非但不杀,还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的地位。
韩信率军攻齐,未至而得到消息:高阳酒徒郦食其已经凭其三寸不烂之舌,说降了七十余城。韩信为争夺功劳,听从辩士蒯通的建议,不顾郦食其的生死,乃乘虚而入,偷袭齐国。齐王田广以为郦生“卖己”,用油锅烹掉郦食其。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刘邦的爱将,郦商必恨韩信入骨。而且,韩信如此行为,使刘邦失大信于天下,此三当杀也。
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在危急的时候,接到了韩信从齐国发来的书信。韩信乘人之危,挟功邀赏,称:“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以镇之。”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刘邦此时心中又该做何想?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提醒刘邦,“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生变。”刘邦这才明白过来,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将计就计,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这才发兵帮助刘邦。此韩信之四当杀也。
项羽在与刘邦定立和约后,便东归。刘邦背信弃义,引兵追之,并调韩信,彭越率军来会,最后一举消灭项羽。但此二人皆,不听调遣。刘邦被项羽一个回马qiang,杀得大败。刘邦无奈,只好听从张良的意见,把“自陈以东傅海”之地,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韩信,彭越得到了好处,这才率军前来(最后垓下一战,消灭项羽)。此韩信之五当杀也。
可见,刘邦固然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韩信也一直是居功邀赏,讨价还价,从来也没有“士为知己”,“滴水涌泉”之心。刘邦早已有了杀韩信之念头,只不过没有能力罢了。司马温公曰:“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
所以,司马温公最后引用了司马迁的原话,反其意而用之,曰: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3.侯以雷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