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读后感

2017-10-28 小学生作文

关于母亲的读后感

我最近读过的书的名字的叫《母亲》,它的作者是李杰,是《青春少年素质教育必读》丛书中“春蕾卷”的第18本。 这本书共分两部,讲的是母亲,父亲米哈依尔.符拉索夫,儿子巴威尔和巴威尔的朋友们的故事.巴威尔从小就不乖,他父亲就经常打他,但是儿子并没有还手.有一天,父亲在打儿子时,儿子反抗了,父亲让他打,但儿子没打.从此以后,父亲就再也不管儿子了,但儿子还是像以前一样,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突然有一天,父亲得了疝气病,没过几天就死了.在为父亲举行葬礼那天,儿子也来了.父亲死后,儿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像他父亲那样.有一天,母亲对儿子说了一番悲伤和温和的话后,儿子才逐渐清醒过来,泪珠顺着儿子的面颊流了下来.从此以后,母-子俩的生活比以前更安静,更稳妥了.虽然儿子日常休息去别的地方,但是,回家时没有喝醉.儿子经常拿回来一些书看.有一次,儿子画了一幅”复活的基-督到哀马乌司去”给母亲,因为母亲一方面尊敬基-督,另一方面却不到教堂里去.过了几天,儿子对母亲说星期六晚上,有客人要来他家。到了星期六晚上,果然有一些人来,来的人有霍霍尔,娜塔莎,尼古拉,菲佳和三个工厂里的人,他们都叫母亲妈妈.他们玩到深夜才回家.从此以后,他们每个星期六晚上都会来他家.后来,儿子死了,母亲也为了儿子死了.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父母打你是为了你好,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而父母对你的关心和爱,绝不是体现在一件事上,而是在你和你父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你做了坏事,父母就会批评你,这是让你记住坏事不能做;你做了好事,父母夸奖了你

2.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为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所感动,母亲在儿子的影响下,从不理解革命到投身革命一线,把对儿子的爱上升为对真理、对人民的爱,转化为坚定的革命信仰,全书反映了她精神上成长转变的过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想:

一、爱和理解是母亲成长转变的催化剂。

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

母亲身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巴威尔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打造新时代的人。

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巴威尔和他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都需要以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之一。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

二、信仰是源泉和动力。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

巴威尔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知疲倦地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走狗,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信仰使他们亲如一家,这些革命者们也许昨天还不相识,但他们为着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志同道合。母亲从只有儿子一个亲人,到拥有霍霍尔、尼古拉等那么多亲人般的同志,她是幸福的。信仰使这些革命者们变得深沉、宽容、坚定,他们深深理解人们的苦难,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他们热忱地改造着黑暗与丑陋的现实。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

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唱,慢慢地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有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革命战争年代,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而在和平时期,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全书处处洋溢着母亲对巴威尔的爱。从母亲对巴威尔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革命失业后的提心吊胆;从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著的爱心,从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

【关于母亲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母亲的读后感

2.我的母亲读后感

3.母亲的眼泪读后感

4.母亲的力量读后感

5.母亲的手 读后感

6.母亲的羽衣 读后感

7.母亲的夏天读后感

8.母亲的抉择读后感

9.母亲读后感

管理沟通读后感 双赢思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