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故乡撰写的对联

2018-03-11 对联

  一、题赠联

  1.但用我法,无恤人言。

  据受赠者绩溪仁里人教师程本海先生回忆,本联是1923年胡适先生在上海亚东图书馆为他写的一副小对联,意在勉励他“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后来事实证明,小联对他走上办教育的道路,影响很大。

  2.刚自取之,柔自取来;居知所为,行知所之。

  这是1930年胡适赠乡人柯莘麓的对联,内蕴丰富,思想性强。上联字面为过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太柔弱的又会自身束缚,可理解为他主张刚柔并济,这恰是合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哲学思想精髓--中庸之道;下联则指出一个人静居时应该有目的,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行动时应该是有方向的,即知道自己去哪里。对联既是胡适思想的体现,也是他为人处世的生活准则。就是现在来看,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真的可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饭甄山尖,木杓岱角,奉先人祭祀;金紫家声,苕溪文学,要后辈担当。

  1929年,胡家村金紫胡的支派“海洞派”建成“明若公祠”,祠堂后倚绩溪第二高峰饭甄尖,前邻小山木杓岱,风景秀丽。族人便以祠堂为校址,以祠产为基金,创办私立明若小学。本联就是胡适受族中旅沪徽商敦请而撰写,联语写景抒情,以历史喻今,劝勉胡氏后人怀念先祖,传承金紫“三胡”和苕溪胡仔文学成就,发扬光大,意深情长。

  二、祝寿联

  五百里内人尊大老,九十岁了心犹少年。

  此联是胡适1923年为程本海的祖父程德松老人九十寿辰大庆所写的祝寿联,用大白话入联,通俗易懂,新颖别致,令人称奇。

  三、敬挽联

  1.泛爱于人,无私于己,说什么破产倾家,浑身是债;

  蔼然如春,温其如玉,看今朝感恩颂德,有口皆碑。

  该联系胡适1925年为好友家乡仁里人程乐亭的.父亲程松堂先生去世而亲笔撰写的挽联。对联平中见奇,既概括了程松堂乐善好施、慷慨解囊以至于家业衰败的一生行迹,又评价了对他施恩于人、受惠者由衷感恩的真诚为人,可谓是将颂赞之情推到极致,是胡适真情实感的淋漓表达

  2.君是一个失败英雄,而今已矣!

  我洒几滴感恩涕泪,何日忘之。

  胡适的族人胡节甫在上海开设商店曾资助过他,后商业失败去世,这是胡适写的挽联。对联口语色彩明显,既有对所挽之人的贴切评价,更有恩情难忘的情感表达,可谓性情的真实流露,也让人动容。

  四、题祠联

  1.俎豆馨香,跻跻跄跄,同庆此祖宗神灵所在;

  水源木本,孙孙子子,勿忘了艰难缔造之功。

  2.水秀山奇,这里应有孝子贤孙,力田创业;

  羁人倦旅,何时重到清明冬至,分胙联欢。

  这两联为胡适1935年为家乡上庄胡氏宗祠支祠所题的联语,较概括同族人要在祠堂逢年过节祭祖的热闹场景,又寄语子孙不忘本、要光宗耀祖的朴素宗亲思想,也体现他身为一个游子心系家乡之情,显得贴切又传神。

  五、题墓联

  群山逶迤,溪水涟涟,惟我先人,永息于斯;

  历代祖茔,于今始就,谁尽其功,我妻冬秀。

  1928年,胡适先生因公务繁忙,便只由夫人江冬秀回家乡上庄主持了村北的胡氏祖墓的修缮工程;后胡适返乡探亲,拜谒了焕然一新的墓园,欣喜万分,赞叹不绝,于是在墓旁竖立子孙碑一块,并亲自撰写了此联。该联既表达了怀念先人之意,又有彰表主修者劳绩之情,也是显得恰如其分。

【为故乡撰写的对联】相关文章:

1.以故乡为话题的作文

2.故乡的小河为题的作文

3.为故乡点赞作文

4.以故乡为话题的作文4篇

5.以我的故乡为题的作文7篇

6.陶澍九岁为油坊写对联的故事

7.二十年后回故乡为作文

8.我的故乡

9.故乡的河

上一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典对联 下一篇:楼道里的对联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