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认知,是情感,也是意志,是知识和经验在岁月里渗析留下的精华,让人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每个人都拥有或多或少,或偏或全的信念,信念是人生的脊梁,没有了信念,人生将变得虚弱。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有关信念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信念的名人故事 篇1
16岁那年,在离高中毕业只剩下两周时,因为贫穷,他不得不离开校园,开始在社会上闯荡。43岁时,他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首富,建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他,就是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事业达到高峰时,洛克菲勒的身体垮了。一天,他突然晕倒。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病,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气血两虚,濒临油尽灯枯。医生表示无药可救,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洛克菲勒也活不过48岁。
一夜之间,洛克菲勒就白了很多头发。面对疾病,他无能为力。
其实,洛克菲勒早有预感。他每天都在极度劳累中度过,工作起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时甚至会两天两夜不睡觉。在别人看来,他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太累了,该休息了。
尽管如此,洛克菲勒并不悲观。毕竟,他人生理想基本实现。剩下的日子,他开始培养接班人。
一天,洛克菲勒去非洲考察。路上,车陷入泥坑中。他和导游走进附近的一个村庄,去找人帮忙。这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那里的人都在休息。洛克菲勒向众人表示,只要他们能帮忙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没想到,那些人拒绝了。他们说,现在是冬天,他们不要钱。
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钱有什么关系。导游详细地讲解起来:这里的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人类也应该这样,春天要种庄稼,做好打猎的准备;夏天要维护庄稼、打猎;秋天开始收割庄稼,最后一次捕捉那些成熟的猎物;到了冬天,就不再出去干活了。他们留够冬天要吃的食物,剩下的全捐给那些年纪大的和因病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整个冬天,他们都如动物冬眠一样,待在家里不出去,最多只是和邻居说说话。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成不了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辛勤工作。”导游将他的话翻译给当地居民听。他们鄙夷地看了洛克菲勒一眼,也为他不值。他们觉得他为钱违背自然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人生的机会。他们的一生由很多个春夏秋冬组成,洛克菲勒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他们警告他,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了。
洛克菲勒深受震撼。的确,他的童年如同春天,他一直在课余时间做小工,赚小钱,是人生的预备阶段;青年时期是他的夏天,他起早贪黑,白手起家,创立了石油公司;中年就是他的秋天,他硕果累累,成了美国首富;现在,他就要进入冬天了吗?他还有机会看到第二个春天吗?
洛克菲勒想过第二个春天,想过很多很多个春夏秋冬。回国后,他做出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每年至少捐出100万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去世前,他要捐出绝大部分遗产。此前,洛克菲勒可是著名的铁公鸡,从不捐一分钱,连朋友结婚,也只送很廉价的礼物。这次,他先给非洲一些地区捐了款,接着又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捐款,主要用于消灭文盲、普及教育和消灭疾病、保障医疗两方面。
当年冬天,洛克菲勒捐出一百多万美元,赚钱的事情却很少做。不用再煞费苦心地想着如何赚钱,他睡得很香甜,身体奇迹般恢复健康。
第二年春天,洛克菲勒才开始开拓渠道赚钱。
洛克菲勒把自己对于一年四季的感受郑重地传给儿子和孙子。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成了著名的慈善家。去世前,洛克菲勒已经捐出95%的财产,只给儿子留下两千多万美元。原本被医生判定只能再活五年,洛克菲勒却活到了98岁。而遵从了一年四个季节的规律,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活了87岁和95岁。
信念的名人故事 篇2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信念的名人故事 篇3
1。法国科幻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2.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4.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5.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6.诺贝尔决心把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的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l管的发明。
7.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入、坐卧都要尝尝,使自己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自己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
信念的名人故事 篇4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这个事实让人震惊,但你一定更想知道,最终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职成功的。大科学家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可以给求职中的人们一点启迪。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同样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吧!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那天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希望爱因斯坦能接受。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写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离了实验室,爱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被发现。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了解的。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爱因斯坦终于凭着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
信念的名人故事 篇5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进商学院首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马云从不否定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问题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适合拖拉机吗?马云由此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把当初开除MBA的事情做了一个比喻: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合适。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能算是人才,否则即使有通天的本领,没有一纸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但是,西方却有这样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让他去做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做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顶着再多的桂冠,他也不是人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这幅字是金庸2000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马云说:“我挂在办公桌前面,这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终肯定要离开。离开之前,我会把阿里巴巴、淘宝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成长机制建立起来,到时候,有没有马云已不重要。要确保组织发展既平稳又迅猛,就要保证阿里巴巴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能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
如何才能形成团队自身的竞争机制呢?马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习。
“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在人才选拔上,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部培养是重点。在电子商务行业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的需求。阿里巴巴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外来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因而阿里巴巴主要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包括“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在培训方面,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阿里巴巴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而“送课下乡”项目则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能到达一线员工住的地方。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阿里巴巴还设有“接班人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胜任力模型,培养后备力量。
在阿里巴巴,由于业务发展迅猛,用人急迫,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充满激情但是管理经验欠缺,不能有效辅导下属,带领团队创造整体绩效,造成下属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尽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360度反馈,但是就阿里巴巴而言,更多的是采用员工座谈、“小字报”、管理论坛、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管理人员了解下属感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调整管理理念的需求。
马云坚信,只有令个体不断增值的企业,才是员工向往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好平台。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精选5篇)】相关文章:
关于名人故事(精选11篇)06-03
关于物理的名人故事08-01
关于名人智慧的故事11-23
关于张震的名人故事08-07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1-20
关于鲁迅的名人故事11-25
关于名人故事作文(精选20篇)04-09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1-25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11-24
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3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