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工作日志

2021-06-25 范文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日志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志吧。日志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党员工作日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时梁才乡74个村当中,有47个村在上访。群众上访主要反映干部大吃大喝、赌博等作风问题。当时梁才乡的干部开饭店远近闻名,约有2/3的村干部在开饭店,来人就在家里吃,村级账目混乱,有个村一年招待费就有20万元。从日志可以看出,王树林上任第一天就提出警告,党员干部今后再有此类现象,一旦发现就地免职。

  第二天,王树林就骑自行车下乡检查落实情况。上午11点,他转到下辖16个村的菜园管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门口望风,见有陌生人来,就冲屋里喊“下班了,有事下午再来”。王树林说:“你们下班,我来上班。”王树林推门进屋,里面认识王树林的人都愣了,扑克掉了一地。

  当天下午,乡党委成员在菜园管区现场办公,菜园管区两名干部被警告,管区书记就地免职。这事传出去后,全乡干部打牌等现象绝迹。随后在“百日会战”中,47个上访村由乱而治。

  记者点评:抓党建和干部作风建设的生动故事约占王树林工作日志内容的1/4。乡官胡吃海喝却惰政不作为,一直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焦点。王树林铁腕抓班子,带队伍,正是抓住了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中枢。乡镇干部要想管人,必先服人;欲先服人,必先做人,做好人,做作风正派的人,做人民群众信赖的人,切勿唬人、压人。有了好干部,才会带来新农村建设的好气象。

  2005年4月22日 “下头一根针,"针眼"天天塞得满满的”

  7:50 东区指挥部。黄河八路东段建设已近尾声,最大的困难是缺钱。

  9:00 梁才办事处。梁才有5人参加区委公开选拔部分副局级领导干部笔试。为邢曰明等修改演讲稿。

  11:10市交通局。4月20日凌晨3点30分,市交通局稽查大队夜查时,梁才办事处王花村张某受雇于车主张彭泉,驾驶拖挂车因严重超载,弃车逃跑,不幸被一辆运油车当场撞死。死者亲属围堵市交通局。

  14:30 区委。与区委常委王忠庭、丁峰,公安局局长王星军等商议“交通事件”。

  15:40 自来水公司。马店村委会主任王秀英率50名群众围堵自来水公司,讨105万元欠款,16点50分劝回。

  17:10 市交通局。与王秀江、郑立民等领导商议“交通事件”。

  19:20 市东天王堂。与边洪方一道,和“交通事件”车主张彭泉讲道理,xxx制。

  21:00 梁才王花村。与边洪方一道看望“交通事件”死者亲属。至22点30分,经上下左右做工作,“交通事件”圆满化解。

  王树林198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数个乡镇当过副职和正职,在基层摸爬滚打28年。以上这则日志记录了时任梁才办事处(2005年1月撤销梁才乡,改设梁才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的王树林在2005年4月22日这一天的行踪和感触。

  记者点评: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量,如此密集的大事小情!这对于精力充沛、每天像陀螺般旋转的王树林来说,早已是身处繁乱而不惊了。正如他在日志中感言:“乡镇干部官不大,事不少。既要对上负责,也得为民办事;既得抓发展项目,又得管安全保稳定。上边千条线,下头一根针,"针眼"天天塞得满满的。”

  2006年9月6日 “10:15 嘉泰公司,鞭炮一放,正式开工”

  当天的日志中,记录了15件相关事宜,其中有7件事涉及企业项目。王树林告诉半月谈记者,招商引资也占去了他1/4的工作量。

  为了从北京引进嘉泰食品项目,王树林2006年往北京跑了10多趟,谈判31次。当时四川、河北、广东都在争这个项目,王树林最终还是靠诚信打动了客商。

  有一次,王树林正打着吊针,客商来电,要求第二天上午9点到北京修改合同。王树林二话没说,凌晨3点出发,早晨8点30分赶到公司。项目洽谈期间,公司方面来滨州15趟,王树林每次都到离滨州市100公里远的省界相接,相送亦是如此。

  最终,这个投资2.5亿元的玉米加工项目落户小营。据了解,这个项目生产一种非油炸玉米方便面,每年能够消耗10万亩玉米的'产量,这为当地玉米找到了销路。

  2005年,王树林由梁才办事处调到小营办事处。在小营办事处两年间,王树林直接参与引进大小项目80多个。王树林说:“招商引资有四招:鹰眼,八哥嘴,xxx肚子,兔子腿。鹰眼,就是要认得准,现在忽悠太多,假冒太多。八哥嘴就是会谈判,用真情打动对方。xxx肚子,就是为了外商有时喝成内伤。兔子腿就是跑得快,项目是跑来的,不是等来的。”

  目前,小营已形成家纺服装、新型建材、新型制药、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链,2005年以来新增就业1.1万人。2006年,小营地方财政收入2200万元,连续4年实现税收翻番。

  记者点评: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是党的基层干部的光荣使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读王树林的工作日志,你能体会到作者一种别样的风采,并深深地被这种投身党的事业的意志和豪情所感染。

  2007年11月22日 “13:40 齐俊泉宅基已处结完毕,看望之”

  王树林到小营办事处后,西齐村村民齐俊泉的名字在其工作日志里出现了30次。

  西齐村划分宅基地后,齐俊泉的宅基地还没有来得及盖房,就被另一户种上树强占了。齐俊泉从2006年开始反映,但由于村里没有班子,处理起来很难。王树林到村调查后发现,村里有10多户村民的宅基地互相占压,单独解决难度很大。于是,王树林下决心帮村里选出了新班子,把有纠纷的宅基地全部重新划分,彻底解决了纠缠多年的老问题。

  半月谈记者注意到,工作日志中记录了王树林接访、处访、息访等大量处理上访疑难案件的内容,其中很多涉及农村宅基地纠纷。2007年7月处结的另一起宅基地纠纷案件,同样反映了王树林为民作主的硬朗作风。新兴村村民霍文正因人老实被人欺侮,王树林说:“老霍,3个月内处理不了,我这个书记不干了。”纠纷案如期办结,正气得以张扬,老百姓拍手叫好。

  王树林告诉记者,在基层工作,他有“三个不能看到”:一不能看到贫穷,二不能看到对老人不孝敬,三不能看到老百姓被人欺负。

  记者点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像宅基地争执、邻里纠纷这样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王树林看来,却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怕上访,直接接访,主动下访,尽力化解难题,这便抓住了农村稳定xxx的“牛鼻子”。

  半月谈记者与王树林关于工作日志的对话

  记 者:你的54本工作日志可信度到底有多大?

  王树林:我不是在作秀。我记的内容99%是真实的。我随时在车上、路上记录,所经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都在上边,谁陪着我也写在日志上。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发展基层xxx,要加强群众监督,我的这些公开日志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老百姓有知情权、监督权。

  记 者:你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家里人和周围同事没意见吗?

  王树林:家属肯定有啊!但我一天办不到8件事,就像一天没有工作一样。我本人除春节休息外,一年里有360天都在工作。我们几个主要领导平时闲不着,但我还是让同志们周末没事都休息,这样就能在工作日里把劲都使出来。

【党员工作日志】相关文章:

1.酒店工作日志

2.员工工作日志

3.销售工作日志

4.党员培训工作计划

5.党员教师工作总结

6.教师党员工作小结

7.党员责任 工作计划

8.党员工作表现评语

上一篇:学校文员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空调租赁合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