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2018-08-05 语文阅读

  第一篇

  一、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审美阵地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规律,有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之美以及自然的生命之美。其中有很多是描写大自然的,比如《观潮》《海底世界》《记金华双龙洞》等,这些文章都体表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这些内容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此外,关于人类社会的美,表现内容也相当丰富,在现实社会中,处处都体现了社会之美,然而社会美的核心内容是人性的美好,它涵盖人的节操、智慧与情感等。总的来说,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处处得到了体现,教材中蕴含美的地方是广泛而且丰富的。这些美好的东西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可以说这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的建构提供了权威的语言资料。

  二、小学生语文审美心理的发展特征

  童年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儿童已经能够掌握书面语言,并且可以借助于学校的教育和教材,有步骤、有计划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小学生也有其较为特殊的一面,即分析能力相对薄弱、辨析能力较弱、记忆力强、充满好奇心和想像力、敢于创新及喜欢活动等。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与其审美心理结构充分结合,普遍认为,审美心理结构主要由审美情感、审美行为倾向及审美情感组合而成,这三种成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通过这种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心理培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从稚嫩向成熟逐渐过渡,将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进行相互的整合,同时其容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展,但心理过程仍旧以接受为主。表现如下:在审美认识发展方面,对于审美的感知从以前的零散、粗犷逐渐向整体、精细的方向发展。小学生在初期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审美的经验是相对匮乏的,审美兴趣也显得相当淡薄,通常不能够整体把握审美形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审美经验的持续积累,他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兴趣会不断提高,感知缺陷同时会有所改善。此外,小学生通过美的熏陶,审美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内容也逐渐丰富,之后创造性想象开始出现,而审美理解也从开始的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能够将自然或者社会中发生的事物和美联系到一起。但是小学生相对缺乏审美经验,知识积累更是匮乏,对一些思维方式在运用上还显得不够熟练,对于一些语言的'意义只能够进行初步理解,无法深入理解语言的深刻意义,所以一些理解往往是浅层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理解能力完全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的孩子缺少感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是一个具有一定分量的课题,在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之下,语文教育必须要坚守育人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要求当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绝不能成为教学的附属品,必须要为审美建构创造出独立、宽松的环境,这样才能达成小学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二篇

  1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

  由于小学生对外界知识的储量较少,所以不会因为外界知识造成思想禁锢,因此,大多数小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提高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想象力与实物图片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会快速的学习这些知识,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快速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整合信息技术的作用

  2.1训练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将大量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教材添加到语文课本中,但是这些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状态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差距,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搭配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课堂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将自然界千万年演变的过程浓缩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石、煤炭的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打破课本带来的约束,促使学生可以变化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课程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以在班级中播放优美的钢琴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想,之后学生在接触钢琴曲时,就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学习内容。而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将《地震中的父与子》与《蝙蝠与雷达》两篇课文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通过蝙蝠的能力来营救这对父子,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语文教材中复杂的句子与资料,转变为更加简单易懂的图片,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2提高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与方法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核心,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而学生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方法。采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死板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并且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小组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不仅可以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优美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轻松的环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重点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第三篇

  一、激励学生循环阅读,体会阅读素材趣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多多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循环阅读的方法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各类异样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室中时而响起的幼稚阅读童声不仅是对课文的阅读,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状态的展现,并且从某一种意义层面来说,这种循环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划精品课堂,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课堂策划包含内容十分广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与内容提问等方面,以上内容的整体协调才可以帮助老师创设出精品课堂,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深化。就拿《画杨桃》这节课程内容来说,老师提前要规划好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其次借鉴文章精髓于课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开展提问环节等告知文章深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注重学生读后表达,升华阅读教学目的

  经笔者研究发现,每一节阅读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章结构和深意,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一个升华,也是保障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比如《七色花》这一篇小文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话,希望实现什么愿望?”等类似问题,小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且也在读后表达的过程中升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总是归结于有效教学,并成为每一位教学老师的奋斗目标,当然对于小学老师也不例外,细细研讨阅读教学细节,发现其处于多元动态的状态之中,需要老师既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善于运用优秀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希望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2.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6.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论文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探究论文

8.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论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