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2020-11-19 语文阅读

  一、文章内容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知识归纳

  1.段落大意 从文中的材料关系分析:总分总。

  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2.从六位人物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前提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怎样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这句话是紧承上文的“动心忍性”四字而来。作者想告诉人们,常犯错误、内心忧虑、思绪阻塞、言谈举止中显露出的困苦,这些都是人们常常要经历的磨难,只要有改正的决心,只要振作精神,只要不懈地追求,付诸行动,“忧患”起来,“动心忍性”,就一定会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5.写作特点

  1.据事论理,层层推进。2.语言精练,精用修辞。

  6.第三段,论述层次。

  明确:先举人的例子,从正面说理,谈“犯错”与“改错”的关系,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与“有所作为”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如果没有“内忧”与“外患”就要灭亡,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7.故事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

  总结:成功之母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的自我检讨,只有此才会有所一番作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相关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05-2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03-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与翻译07-3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4-2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03

课外阅读读后感08-13

课外阅读名著读后感08-12

课外阅读作文六篇03-05

课外阅读作文7篇02-25

我的课外阅读作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