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过年

2018-03-13 小学生作文

在湖北过年1

又是去湖北爷爷家过年,去得多了,就觉得没意思。因为每次去那里,除了拜年买东西,其余时间总是呆在那个范围狭小的农村里。在那里过年,除了有一些城里没见过的传统习俗,其他与温州也没什么区别。
拜年是固定项目,但每一次过去,大人们总是在打麻将,我也只是四处闲逛。虽然那里也有些小朋友,与我一般年龄,但我却大都不熟悉,有的还是第一次见面。大人们说话时总是说那儿的方言,我听也听不懂,与他们沟通十分吃力,他们很多连普通话都说不准,这也正常。
那边总是在过年时去上坟的。虽然不知给哪个长辈上坟,但只能跟他们走。来到一座土堆前,只听一人说:“就在这儿了。”我对眼前的景象十分惊讶,这里怎么连一个墓碑都没有!我问爸爸。爸爸说:“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因为儿子或孙子辈中有人没结婚,所以不能立。”
在除夕夜,我见爸爸和爷爷奶奶一直坐在那里说些什么话,一直不睡觉。我问他们为什么,爸爸说:“我们要坐到十二点钟,叫守岁,以前都要坐到天亮。”然而我却去睡觉了。半夜,我起来上厕所,看见客厅里灯都亮着。我很惊慌,以为家里来贼了。我很想去把爸爸叫醒。突然,我又想到:这会不会也是一个习俗呢?记得爸爸说他们在除夕时都要开一晚上的灯。由此,我紧张的心情也就消失了。
然而,在农村放鞭炮却是有点乐趣。想在哪里放就在那里放。有一次,我将一个火箭似的鞭炮插入土中。点燃后,没想到它不长眼睛朝爷爷的纱门飞来,把那纱门烧了一个大洞。而我没惊慌,而是大笑,觉得有趣。在那里,我总是把一些爆炸性的鞭炮扔入水中,溅起水花,或放在人家菜上,炸一个大洞……
在湖北过年,除去放鞭炮和一些习俗让我觉得有趣,其余都很无聊。我想主要还是人生地不熟的缘故吧。每次叫爸爸带我出去玩,他却总是找理由拒绝。

在湖北过年2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说到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而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在湖北过年3

  湖北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360常识网特别为您整理出湖北各地春节习俗,让您了解湖北,走近湖北。

  湖北团风人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春节习俗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湖北孝感春节习俗

  湖北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湖北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湖北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湖北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湖北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湖北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在湖北过年4

  现在回家过年没有以前热闹,小孩子越少了。没有回家过年也多,都说外面挣钱容易过的不错。湖北省荆州过年习俗,我们来看看下文。

  在我们荆州民谚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除夕到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参加迎春纳福大年拜贺。如“开门礼俗”就有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年画等。

  “玩春景”的活动就包括玩龙灯、舞狮子、采莲船。荆州民间在元宵节张灯观灯,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灯事活动,隋、唐、五代到汉代,出现了各种制作精巧、独具匠心的花灯,其中镂刻金箔的“鱼形灯”最引人注目。还有鱼虾灯、莲花灯等,可能荆州自古是鱼米之乡的缘故。

  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又称为“小过年”、“小除夕”,荆州民谚说:“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这一天,“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吃团圆饭。

  最讲究过年年俗的要数农村,以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初二为最。

  年前,要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蜘蛛网也不留,这叫“打弹尘”,“打弹尘”后接着就贴春联及门神;男女老少除夕夜前要洗个热水澡,洗掉一年的浊气,初一换上新衣新鞋,要理发也要年前趁早,因为一些地方习俗是正月里整整一个月都不能剪头发。

  大年三十年饭之后到大年初三,垃圾都不能扫出去,一般是把垃圾扫成一堆,堆在堂屋正门靠右边的角落,这叫“聚财气”,垃圾越多越好。

  年夜饭也叫团年饭,一般是等一家人聚齐了在中午或下午吃,桌上少不了鱼(年年有余),花糕(节节高)等。以前还要凑齐“四盘四碗”(四季顺)。年夜饭菜上起之前,先要祭祖,盛了饭菜,斟了酒杯,象征性地让先人来享用。将最好吃的菜放在灶头处,烧香、烧纸给已过世的长辈,也叫祭灶神,然后再放鞭炮,吃团年饭。祭祖的酒浇在堂屋,饭菜让孩子们吃下,据说可以得到先人在天之灵的保佑。

  年夜饭之后,就开始守岁,守岁,要扯起屋内所有的灯,不能熄灭,这时更不能节约,要的就是通亮通亮。

  大年三十晚转钟后要放鞭炮,一般都是抢第一响,于是千里同响,或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叫“开财门”,“震财神”,鞭炮声越大越好。一次点燃,且中途不断最好。否则就会觉得来年不吉利。鞭炮放完后就要关大门,这叫“紧财门”,紧了财门之后谁来了都不能开门,以免“财气”跑了。

  拜“跑年

  从大年三十开始,全家族所有亲戚成员就要聚集在一起过年,直到所有的家庭轮遍为止。“大部队”挤得满满的,小孩嘻笑声、打牌叫喊声、厨房炒菜声、电视音响声,热闹不已。第二天,“大部队”就全部转移到其他亲戚家,继续闹年。其他亲朋故交,春节期间一直到元宵节,就是您请我,我请你,吃“春饭”的时节。

  大年初一 开门茶

  北方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吃鸡蛋,叫“石滚蛋”,吃了“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三个煮得很嫩、透过蛋白能看到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镀银”,“得金得银”。天门一带,要吃几个“汤圆”,意即新的一年都能得“宝”

  石滚蛋”不能白吃,晚辈端给长辈的可是要“茶钱”的,懂行的就把茶钱压在杯盏底下。丈母娘给新女婿的“年茶”,是可以白吃的,而且你不吃或不吃完,丈母娘还不高兴。

  小孩子给长辈跪地拜年,说吉利话,现在说的最“遛巴”的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向长辈讨口彩。

  也有地方初一兴喝白开水就点心过早,这里的年俗是初一早上不开灶。

  还有的地方大年初一早餐必须是汤圆。不能吃面条,如果吃了,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做事情会不顺利。

  初二的早餐必须是面条,不能吃别的主食。如果被长辈发现没有吃面条,那就是犯上。

  初一不能出远门,只能相互串门送恭贺,叫做“拜跑年”。初二,才可以送媳妇回娘家。

  有地方也把北方“规矩”带到南方,主妇要在大年三十夜里包一种饺子,给家人初一早晨吃。饺子里放

  了硬币、糖、板栗、红枣、花生等东西,吃到硬币的新年里有财运,吃到糖的甜甜蜜蜜,吃到板栗的

  有力气干活,吃到枣寓意要起早劳动,花生在山东叫“长果”,因此吃到花生的寓意长寿

  大年初五 炸跳蚤

  大年初五,家家户户放鞭炮,家里做了楼房的,要提着鞭炮,从楼上噼啪噼啪一直放到楼下。放鞭炮

  的同时,还要在院子里堆起一堆青柏树枝,用燃放的鞭炮将其点燃,能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可以把

  家里所有的跳蚤都烧光,传说这样的年俗在荆州已延续了数千年。老人们说,以前的卫生状况差,跳

  蚤多,其实现在哪里还有跳蚤啊,可这是一种民俗,一代代传下来了,不能丢。

在湖北过年5

  杀年猪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荆门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秋”腊肉

  腊肉是荆门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小编记得小时候,父母还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我门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扫扬尘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荆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按荆门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也是荆门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打糍粑

  荆门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在荆门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赶场

  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贴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而且如果你家买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确贴法,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

  年夜饭就是我们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

  而且年夜饭的时候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

  除夕守岁

  在荆门,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好像大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 00:00 时刻,在荆门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小编还记得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火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拜年

  这是应该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祭祖

  祭祖,是荆门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之前先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纪念。

  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

  十五为什么要挂灯笼,各地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总之都是吉祥之意。到那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元宵灯节是热闹中国年的“压轴节日”,所以,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体现一个“闹”字!

  吃汤圆

  在荆门,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年初一必须遵守的禁忌

  忌吃药

  说的是初一吃药的话,寓意着这一年都要吃药,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预防过年期间生病!

  忌倒污水、洗衣、洗头

  一般在大年初一到初三,最好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包括洗衣、洗头也是不行的!

  忌扫地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除夕晚上提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

  忌打碎物品

  大人们认为,新年的第一天就打碎家具,寓意着一年四季会不吉利。不过要是由于不慎打碎了易碎物也不要紧,只要赶快说上一句:“碎(岁)碎(岁)平安”,就会化凶为吉了!

  忌啼哭

  新年的时候啼哭是不好的兆头,因此,为了维持好兆头,过年期间大人是不会轻易教训孩子的!这样是为了避免小孩随随便便就哭!

  忌动针线

  据说,初一动了针钱,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妇女也不得动针线,否则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

在湖北过年6

  荆州:团年饭,中午吃!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湖北荆州一带都流行在中午吃团年饭,这和很多地方晚上吃团年饭的习俗是不同的。因为很早荆州一带有一个风俗,就是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而且,谁家的年饭吃得越早,谁家的年饭越丰盛,谁家的来年将会越顺利,所以还没有到天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年饭了。不过早饭还是要象征性地吃一下,就是把早就酿好的酒糟(米酒、甜酒)煮一下,待酒香弥漫的时候每人便开始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也应了腊月三十喝“屠苏酒”的习俗。等到十点到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四处便有鞭炮声响起,这代表已经有人开始关门吃年饭了,还没有做好年饭的人更是加紧速度,大有绝不能落后于人的姿态。

  吃年饭时,家里的长者就会总结一下这一年家里的情况,说一些祝愿家庭成员的话。

  十堰:“赶嫁娶”吃蒸菜

  腊月廿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娶媳妇、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赶乱”。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廿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扎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

  “腊月廿九,蒸肉熬骨头。”过年,十堰家家户户备蒸笼,大户用大蒸笼,小户用小蒸笼。平时蒸馍馍、蒸饭、蒸米酒,到了过年便蒸菜,叫做“笼沾荤”。

  蒸菜分荤、素两种。荤蒸菜有条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鸡、鸭、牛、羊、鱼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为土陶碗出味。

  宜昌:“赶老鼠”和“赶毛狗子”

  农村新报讯 “小年”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 “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恩施土家人过年 规矩多花样多

  出天行

  在正月初一黎明时,由当家人进行。开大门后,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并不走多远,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吉利。出天行后,将写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

  看新灵

  家内拜年以后,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实际是给亡人拜年,称为看新灵。去时带腊肉、糍粑、糖食糕点等礼品,香蜡纸烛鞭炮,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别的日子都不行,因为亡人为大。破五

  过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所以称为破五。过了初五,也没有那么多忌讳了,可以随便说笑。也可外出做事了。

  上九日烧头香

  正月初九又叫上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为得其保佑,人们以最虔诚的心态、最好的供品,争取烧头香祭祀。烧头香的人斋戒沐浴,换新衣鞋袜,彻夜不眠,守候至凌晨,大桌子上摞小桌子,小桌子设香案,点大蜡,烧檀香,陈供果,烧黄表纸,敬玉皇大帝。因争其早,故称烧头香。吃包心汤圆踩高跷旮旮旯旯插蜡烛

  正月十五闹元宵,送年,收灯。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要送年。这天家家早晚吃包心汤圆。晚饭后要插点燃的蜡烛,屋内屋外旮旮旯旯都插。整晚要燃放鞭炮,放焰火,鸣三眼铳,男女老少收拾打扮,穿戴整齐,合家上街观灯。晚上看花灯可是重头戏。每家每户除点亮平时的檐灯外,还加挂一对大红灯笼,灯上常书 “永庆升平”、“恭贺新禧”等字。灯有走马灯、荷花灯、鲤鱼灯、蛤蟆灯、桃子灯、虾子灯……这是灯的海洋,农村有龙灯,狮子灯,城里有精美的采莲船、蚌壳精、踩高跷。

  来凤的高跷很有特色。有的高三四米,踩着可飞蹦踢跳,或扮八仙过海,或扮水漫金山,各种灯或去公共场所玩,或去大户人家玩,这拨过去那拨来,或几拨同时赛着玩,令人目不暇接,锣鼓、唢呐、鞭炮声不断,赞吉利话,赏钱、消夜,一直闹到12点交节,有的还通宵达旦玩下去。

  孝感:正月十五“请七姐” 飞禽叫声寓农事

  大年初一早起,孝感人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道各种吉言。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卖身为奴的孝子董永。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梭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 “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襄阳: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襄阳,接近北方,襄阳人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他们的过年习俗,独特之处在哪呢?

  二十三过“小年”

  一般是阴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而襄阳人的“小年”是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旧俗于这一天晚上祭灶,每家每户在这一天打扫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现在在这一天,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有人卖甜甜的圆烧饼,人们都会买几个回家,预示着新的一年甜蜜和幸福。

  大年三十,撒荸荠、放葱蒜、包“元宝”

  腊月三十为除夕。这日,贴春联,贴喜字福字,放鞭炮,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家庭主妇在屋内四角撒放荸荠,于床头和小孩贴身衣兜里放几棵葱和蒜苗(荸荠的襄樊土语读音与“不忌”相同,葱蒜则谐音“冲散”),以趋吉避凶,冲散灾星。晚上包“元宝”,以梯形面片包制,形同银元宝,谓之“守岁”。

  正月十五 猜灯谜放孔明灯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除此之外,襄阳人元宵节独特的风情就是放孔明灯,在孔明灯里放只蜡烛,点燃,然后放飞,表示带着美好的祝愿和祈祷,飘向未来的远方。

在湖北过年7

  黄冈小年祭祀祖先

  小年那天,黄梅,武穴等地要去上坟。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当然黄州市区是不可以燃放的。

  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武汉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关于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黄石年饭要用“三全”

  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

  大家围坐饭桌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十堰杀年猪、闹年

  风生水起杀年猪,是十堰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杀猪的当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先给要杀的猪喂好吃的食物,然后请杀猪匠,请帮手,请喝杀猪酒(猪血汤)的亲朋、邻居捧场。

  闹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与祖先一同过年。祭祖时,在坟前大树下选块地方,铺上草席,摆上酒菜、果品、供馍,上坟人代表全家给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阴阳团聚,怀念之情。

  襄阳除夕吃荸荠

  在襄阳人的新年里,除夕一定要吃的还有荸荠。荸荠在襄阳方言里读boji,与“不忌”是谐音,因此吃荸荠就意味着这一年不好的事儿都忘记,都冲散。取意避凶就吉之说。

  宜昌“赶老鼠”

  在宜昌人看来,“小年”那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仙桃“沔阳三蒸”和“沔阳三腊”受欢迎

  沔阳三蒸,仙桃的一道传统名菜,即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蔬菜,年饭上一般蒸青菜,取其“清清净净”(仙桃方言是健健康康的意思)之意。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风味独特,享誉荆楚。每逢春节前2月左右,开始准备,选料制作讲究。

  孝感:除夕夜将“金元宝”送到门外

  孝感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除夕之夜24时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在湖北过年8

  1、湖北的过年吃什么

  湖北人过年吃啥湖北人过年讲究团圆、热闹,初一在谁家吃过新年饭,初三还要在他家吃一餐送年饭,一般湖北人年饭都会做十几二十个菜,十八、二十六、二十八图个吉利,菜越丰盛越好,象征着年年有余!所以说湖北人过年做的菜可以吃上几个月一点都不夸张的。

  鸡汤湖北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把莲藕切成片状,两片之间夹做好的肉馅,外面用一层湿面粉裹住,然后放油锅炸成金黄色,吃起来有点软也有点脆。五化肉吊起来,用一种烧起来很香的树叶大火用烟熏,然后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过年还有一些必做的菜,卤牛肉、卤鸭脖、卤鸡爪等,用八角葵等香料作成卤汁,作出来的颜色红中带黑,味道很不错,一般和辣椒配在一起炒来吃。

  2、湖北过年的食俗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3、湖北过年的习俗

  这天要把水缸挑满,保证3天有水用,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然后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黄昏时开始祭社,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时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除夕时灶神已回来,欢迎他“下地降吉祥”。不管多忙,到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先放鞭驱邪,天亮前吃年饭,“越吃越亮”,吃时鱼不能动筷,要“年年有鱼(余)”。其间长辈给晚辈“压祟”钱(今之压岁钱其实是讹传)。年饭后全家围炉喝茶聊天,据说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会附体。守岁时家里灯都要亮着,午夜一过,家家鞭炮齐鸣(武汉1994年开始禁鞭)。

  过年的起源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春节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过年的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初始,也是新的一年里运势好坏的关键时期。因此每当过年的时候,各种禁忌充斥在你的行为和语言中。但凡具有衰败不吉的东西,都不能出现在喜气洋洋的新春佳节中。

  正月忌揭倒有,这里说的揭,是人为的揭,古历阴历三十是全年最阴的一天,而倒有(吊钱)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吊钱’,又名‘到有’,古名吊虔,是夏朝的一种刑具,用几片白纸盖住受刑者的脑袋,用一个磨盘在受刑者的胸口碾压,直到受刑者五脏都被压成血汁为止,而受刑者盖头的那张纸早就被染成红色,染红之后,有大臣挂在刑场的窗户上,用来警世犯罪者)是镇邪圣物,如果被风吹走,说明你家已经有神看管了,如果是人为的揭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到了规定的日子,才能揭掉。月忌关红喜事,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结婚的,古代有‘抬头红’一说,即男女正月结婚,乃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结婚。

【在湖北过年】相关文章:

1.在奶奶家过年小学作文

2.湖北之旅

3.过年

4.过年

5.过年

6.过年了

7.过年趣事

8.过年啦

9.湖北导游词

上一篇:换座位 下一篇:妈妈爱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