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生活已有五个多月了,自认想法无法仅凭脑袋消化了,溢满了,溢到嘴边,纸上。也就是说,接下来关于昨日所读《生命之歌》的想法感受,已经无法只装在我的脑海里了。它亟待记录,渴望记录将它“淘深”。
故事概要:
主角库恩在母亲反对下选择了音乐之路。在对自己音乐才能摇摆不定半自暴自弃下,第一次恋上女人莉蒂,也因为在莉蒂面前逞强失去了一条腿。库恩愈加自卑,暂时的逃避让他有了一片孤独的时光,作出名曲雪崩之歌。该曲受到了歌唱家莫德的赏识,二人结为朋友。但莫德激烈的个人主义燃烧着他自己,也烧伤周围的朋友、爱人。库恩日渐出名,才华让他结识了泰札,得到了异性的友情和仰慕。但是本性自卑的库恩失去了与哥特露德结成恋爱关系的机会,莫德把哥特露德占据了。结局是莫德自杀,哥特露德神经衰弱而库恩在父亲、老师洛耶的引导下悟到了心里的“宁静”。
读后感:
黑塞的书中很少不成比例地着墨某一具体的人、事、物。相比于描写,黑塞更偏向于叙事,并直白地穿插着对友情、爱情、人生、青春的讨论。
我想谈的是友情和人生。至于爱情,我觉得目前和黑塞描写爱情的共鸣还少,而自信和青春可以被人生这个话题涵盖。为什么人生能涵盖自信?因为拥有一个明确人生观的人,无自信不自信可言。就像你明白了死亡离你三尺远了,你不会再去考虑你要不要去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一定想做并会去做什么。
首先,对于友情。我想先从有感触的地方开始。书里库恩是幸运的,通过音乐的交流,他得到了能高山流水相倾赏的好友,莫德和泰札。他可以和朋友交流音乐和隐藏在音乐中的自己,可以谈论人生,可以在交往中适时的止步,尊重对方的隐私。男生之间的友情是令我艳羡的,碰杯逗笑,便是一场愉快的相聚。这种友情是需要互相理解的,我理解是为尊重对方而保持一定距离的。我时常会困惑我自己的任性,想要有朋友但又渴望孤独的时间;想要了解对方却又早早做出评判。或许,我渴望这样的距离吧!距离不代表疏离,相反,因为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保持距离。
另外,我也是感慨书中友情的纯粹的,没有我深陷的嫉妒。嫉妒长期囚禁着我的心。这有两层原因,一层,爱评判的我。“Kindness is everywhere, you just need to look. ”就看吧,看吧!二层,标准不统一的我。 “When choosing between kind and right, choose kind. ”因为存在对”好”这种因人而异标准的执着,我容易嫉妒。可笑的是,我宣称不屑于追求世俗定义的“好”的',但是我喜欢用这些定义去评判我的好友,然后冠以嫉妒与鄙视。佛学中所提及的“众生平等”,表面说来是一种无差别的宗教信仰,其实是因为每个人都经受着苦难,好不容易活着,让我们相信他们都在遵循自己相信的生活而努力,或成功或不成功,或“好”或“不好”,都不紧要。只要他们坚持了善良。
对于人生,这个主题是我自阅读开始就一直的追问的。在这点上,我发现黑塞也是认同佛教提及的智慧的,但否定拿信仰当麻药或酒精,以逃避真正回答内心的困惑的。在本书里,他注重讨论“为了自己而活”的青年人和“为了他人而活”的老人。前者清纯,掺杂最苦和最甜。后者淳厚,是平静的白开水。让青年人为了他人而活是在现代“享乐主义”盛行的情况更无法让人接受的。因为如果是那样,这样的生命还是我自己的吗?我还存在在我生命中行使自由意志吗?乍一看是这样的,但是其实为他人而活,不更是为自己而活吗?这个“他人”一定是我们自由意志的选择,可以是家人,是友人,是众生,都是自己行善的选择。而这些努力,会让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念,让自己得到救赎和解脱。
其实书的最后已经找到我们抵制这一人生原则更深的缘由了。我们,有多少,是遵循我们相信的去生活呢?说“为了自己而活”的青年人,其实是那些最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那么反过来看,标榜“为了他人而活”的中老年人,一部分,谁说不是最自私自利的人。
【《生命之歌》读后感1500字作文】相关文章:
生命之歌作文5篇03-19
生命之歌作文六篇03-11
生命之歌作文五篇02-10
生命之歌作文八篇02-03
生命之歌作文九篇01-28
生命之歌作文9篇01-20
生命之歌作文3篇01-19
生命之歌作文四篇01-16
生命之歌作文4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