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苏东坡,只是一个文学家,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我不懂,我不懂这个名扬宇宙的文学家,还有着别样传奇的人生轨迹,有着无数顶让他光照日月的“帽子”,有着乐观旷达的胸襟情怀……。我更不知道,这个名叫苏东坡的人会让我如此痴迷,并会如此撞击我的内心进而滋养着我的灵魂。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在这篇文章里,我无需再讲述苏东坡,我也不敢也无能再讲述苏东坡。既然是《<苏东坡传>读后感》,那就选一个关于“生命”的视点,用我的拙劣文字写一写我读后的感受吧。我想,小而精要的感受总比大而无当的空谈来得实在吧。
(一)一言胜惊雷,铸就人格魂——生命的命格
读《苏东坡传》,往往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一句小小的话,总会蕴含着生命的力量,闪耀着人格的魅力,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与深深的回味。
在第三章《童年与青年》部分,苏轼与母亲读《范滂传》的故事深深地感召着我,令我为这个世界上有着这样一对母子而惊叹、欣慰、震撼!
面对范滂的主动赴祸、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面对范滂母亲的“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的舍身取义,当时只有六岁的苏轼没有说:“范滂真傻,干嘛主动赴死?蝼蚁尚且贪生呢?”他竟然问其母亲:“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提问。这个问题隐隐地流淌着少年苏轼的情怀与高义,隐隐地向世人昭示着其光耀宇宙的人格与魅力。这不得不令我等折服与汗颜。更令我们钦佩的是他的母亲!面对少年苏轼如此要命的提问,他母亲不是说:“儿子,你能这样说妈妈很开心,但是你不能死啊,你死了妈妈怎么办?”而是做了一个举世皆惊的回答:“你若能作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中国作文网原创作文 www.t262.com)
范母的回答真可谓是一个生命的教育。她让我们明白了何为道德教育,何为思想工作,何为潜移默化,何为以身作则。好的教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无声无色间不自觉地注入人的灵魂,让生命贮满了鲜嫩的汁水,增添了盎然的生意,涂抹了青春的诗意,只待有朝一日,绽放花蕾,吐露芬芳。东坡这一生,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不论顺境还是逆境,总能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高贵,我想这与他母亲在他儿时的灵魂中贮藏的铮铮铁骨、从容淡定是难舍难分的吧。
这是《苏东坡传》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人活着,要有命格!
(二)小小枝头鸟,大大百姓情——生命的平等
《苏东坡传》里还记载了一个关于苏轼母亲“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东坡杂记》中的《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他带给我深深地思索:当日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见一妇人对着亲人坟墓哭泣。夫子细探究竟,皆因苛政横行,难以聊生,妇人一家只得避于山中,以避苛政之害,以致公公、丈夫、儿子相继被老虎咬死。但即便如此,妇人还是不愿离开此地,只因此地无苛政。“苛政猛于虎”震撼人心。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对立。对这种生命状态的思考,文学的描写并不少,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而苏轼母亲爱鸟的故事却引发我们去思考人与动物的生命关系。我们可曾想过鸟儿筑巢高枝,它那幼小的子女会遭遇蛇鼠的威害?可鸟儿为何依然筑巢高枝?那是因为它想躲避人类之伤害。如此说来,人对鸟类而言,又何尝不猛于蛇鼠?可又有几人思索过这样的问题?文中“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不正说明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吗?时至今日,人类虐杀动物的行径又何曾熄灭?在这种情境下,苏轼母亲对鸟类生命的爱护就显得极为罕见极为崇高了!生命平等,哪怕卑微如蚁,我们亦当爱之。而母亲的这种行为又深深地影响着苏轼一生对生命的态度——尤其是他身为官员时对百姓的态度。
身为朝廷官员的他,同百姓们生活在一起,是快活自在的。他时常触景生情地抒发内心感怀。虽任命为太守,却丝毫不摆架子,站在百姓的立场,一心为民。只要百姓有难,他定会出手相救,关怀备致。不仅没有以权谋私,反而全身心为民谋福。元祐四年,他在杭州出任太守。拥有50万人口的`杭州城,竟然没有一家公立医院。于是,他就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众安桥建了一家公立医院,三年医治了一千个病人。他还十分关心百姓的用水问题,特邀专家,测量运河高度,建水闸,在余杭门外开运河,修理淡水输水管,彻底改善了百姓用水。他还为西湖修建了苏堤、三潭印月,让杭州变得繁荣。
他是真正的百姓之友,他是真正的百姓之舟。他用他的为民之情给世代为官者树立了一座丰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是《苏东坡传》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平等,是呵护,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生命的领悟
生命是一种超越,一种对经历苦难之后的回味,一种历经坎坷之后的欣慰。当苏轼回望数十年的人生之旅时,他发现,他的生命有很长一段路程是在贬谪中度过的。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磨难。贫穷、饥饿、疾病,所有的一切,当时都困扰着他,折磨着他。但当他回头凝望的时候,他的内心发出了明亮之光。他的眉头舒展了。他觉得,他这一身如果没有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实在是虚度的一生。而现在,他的生命变得丰满了,充实了,光彩夺目了。他就像一块璞玉,在历经千百次锤炼之后,终究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地活在天地间的苏东坡。因为贬谪,他认识了那么多本不可能认识的友人;因为贬谪,他写出了那么多本无法写出的诗文;因为贬谪,他做了那么多造福于百姓名垂于千古的功绩;因为贬谪,她对人生的领悟境界飞升了;因为贬谪,它带给了后人无穷无尽的丰饶的财富……
他明白,贬谪之路,似是磨难之路,实乃飞升之路。
于是,他欣然地拿起笔,写下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十个响彻云霄,与天地日月同寿的大字。
读《苏东坡传》,我了解了苏轼,我走进了苏轼的心灵。我知道了:
苏东坡,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
苏东坡,既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更是保民抗暴的勇士。
苏东坡,是一个用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平常的心,去面对生活,去享受生活,享受帮助别人的幸福的人。
苏东坡,是一个悟彻了生命真谛的人。
苏东坡,具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的伟人。
《苏东坡传》的启发实在太多,太多。我只能用我的笔,从这个微小的通道进入,一抒己见。
【《苏东坡传》读后感:命格、平等与领悟作文】相关文章:
2.苏东坡传读后感
3.苏东坡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