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1
寒冷凛冽的冬神走了,紧接着来的是充满生气的春天,枝头的芽儿绿了,东风婆婆用她的双手轻柔拂醒万物。人们也脱下厚重的外套,出来活动筋骨,蝴蝶也摇曳生姿的出来採蜜,蜜蜂们更是同心协力,一直辛勤的採蜜呢!本来冬眠的大地开始复苏,处处充满生机。啊!春天真美好!二月精灵来了,她唤醒了动植物,为春天的来临做好了准备。冬天的积雪逐渐溶化,百花齐放,白的像雪,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粉的像霞,蓝的像水,橘的像枫,真是美丽呀!满天星和玫瑰花抢着开,木犀花也散发着淡淡的香芬呢!小草小花也在这时出来探探头了。春雨春雷正在击鼓弹奏呢!樱花仙子在山上出现了!她是整个春天的主角,蒲公英也四处旅行呢!就这样,在人们枯萎的心田里,希望开始萌芽。
新生,对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意义,而我认为,是我们蜕变的最好时机,春天,让人充满生气,活力充沛,把我们的坏习惯通通丢进回收桶,回收之后他们将会变成好习惯!哈!心的蜕变,就从这美好的春天开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朋友们!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春天!壤我们以一颗无瑕的心,为一年做个美好的开始!在我们枯萎的心田里,春天已缓缓到来。
在春天里2
冬哥哥受不了春姑娘的`奔放和热情,羞涩地离开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拂面,细雨滋润。让我们换上春的行头,漫步在花海中,享受春的美好吧!
走在春天里,我们徜徉在花田中。金黄色的花田里,大人们摆摆pose,纷纷按下快门。“咔擦——咔擦——”人和自然的亲密无间,定格在了这美好的一瞬间。我们孩子无拘无束地奔跑在天地间,时而捉迷藏,时而嬉戏打闹,挥洒一路的欢声笑语。摇摆的油菜花丛中,留下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走在春天里,樱花树下,花瓣铺成的地毯,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几个调皮的孩子摇了摇树枝,花瓣精灵们从树上飞下来,犹如一场精心演绎的花雨。花雨纷飞,空气中的香味,使人神清气爽。处身在花雨中,似乎连你也变成了一片花瓣,跟她们一起飞扬。樱花树旁是一道爬满了绿色的古城墙,若把手掌贴在上面,你似乎能感觉到一种文化的气息从你的指尖来到你的身上。你仿佛来到了大明朝,正感受着戚继光抗倭的宏大场面。
走在春天里,柳堤旁,温柔的春风拂过树梢,柳枝轻轻地摇摆。她那婀娜的身姿,在风中舞蹈,真是如诗如画。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似乎往上面撒了一层铝金。波光闪闪的湖面,偶尔划过几叶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让我们走在春天里,深入春的腹地,感受春的醉美,接受春的洗礼吧!
在春天里3
花儿悄悄打开花瓣了,小草悄悄地萌芽了,树枝上也悄悄地钻出嫩嫩的绿叶了,你猜,是谁来了?当然是那春意盎然的春姑娘;春姑娘带来了新春的礼物——春种,她把春种散播在大地上。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你听,是微风的声音,花儿在聆听,草儿在聆听,展翅飞翔的燕子也在聆听,这美妙的“歌声”让它们陶醉,也让我陶醉;这时,微风拂过脸庞,让人感到了无限的春意。
你再听,是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好整齐、好响亮的读书声啊,俗话有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我想,同学们都一定在好好地学习吧!
你继续听,是那春姑娘看见大地春意焕发、万物复苏时的喜悦泪水——春雨,“嘀嗒、嘀嗒、嘀嗒……”多好听,这雨水滴在房屋上,地在雨伞上,滴在草地上,滴在花瓣上,滴在农田上;春天的雨水滋润了农田,滋润了花草,滋润了大地上一切的一切,甚至孩子们那稚小的心灵。
哇,你看,雨后,太阳露出了可爱的笑脸,把温暖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上,七色的彩虹也出来了,把云朵染成了彩霞;那鲜艳的花朵经过春雨的洗礼后,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了,那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就像小姑娘那水灵灵的小眼睛。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在一次又一次的梳洗后,此时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了。
你睁大眼睛再仔细瞧一瞧,木棉树上的木棉花都开了,每一朵木棉花都是红艳艳的,仿佛是那人们在春季里燃烧着的青春,燃烧着的激情火焰,是如此耀眼,仿佛是那在飞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更仿佛是孩子们那童真的心。
在春天里那令人陶醉的微风,那朗朗的读书声,那清脆的雨声,那温暖的太阳,还有那火红的木棉花……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充满着勃勃生机。
在春天里,微风使人舒畅,读书声使人精神,雨声使人变得滋润,太阳使人温暖,木棉花更使人内心的激情迸发……
在春天里,年幼童真的心在欢笑,年轻的心中奔跑着追寻远大的理想,年老的心在努力锻炼,使它再次焕发年轻的气息……
啊,春天,你给予了我们生机,你给予了我们理想,你给予了我们激情,你给予了我们快乐,你给予了我们……悄悄地,春姑娘走了,但在人们的脑海中,在人们的心中,那段在春季里的美好回忆仍然保留着。
【在春天里】相关文章:
我在春天里12-31
在春天里作文(15篇)07-01
在春天里作文900字04-05
我在春天里作文15篇05-11
我在春天里作文(7篇)09-04
我在春天里作文7篇09-04
在春天里作文(精选15篇)07-17
在春天里奔跑作文1500字04-24
春天里06-18
春天里作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