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一所学校
不在校长之位,亦谋校长之事。高子阳老师不是校长,但他“真的想拥有一所学校,给学生一份真正的教育,给师生一份真正的安宁和永恒的快乐”。他的这些思考,相信会对学校管理者有所启发。当然,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学校的发展,希望更多的老师和校长参与我们的“管理”,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用合格理念来办学
现在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包括许多民办学校,能以合格理念来办学的很少。查阅近十多年的各大教育期刊的封面彩页上的学校介绍,可以说很难找到哪所学校有着“合格”的办学思维。其宣传用语大都是一流的学校、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升学率、获奖人数、名牌学校……看到这些词语,你就能明白学校工具性的存在。
为什么笔者要提出用这一理念来办学?我觉得下面的一段文字或许能够说明: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爸爸,这样学习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最后铃木成功了,比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好学生都成功,获得的财富也最多。
什么是合格?合格其实就是达到标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实验区搞了近三年了,全国实施新课程近在咫尺。“课程标准”应该说是每所学校应该遵守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就是要求我们的学校育出合格的人。我还没有听说哪所学校挑起了这面合格的大旗。
学校有了合格教育的理念,其实也是给教师、学生包括校长共同减轻负担。合格教育应该说是简单、轻松、快乐的教育,是节省时间、科学利用时间的教育。只有实施了合格教育,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读书人,才能有读书的时间。谈到这一问题,自然想到了现在学生的读书。我们的学生读完高中,十二年间读了多少书?有200多本吗?看看现在的课程标准你就会发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总量是550万字,一本书按照10万字算,十二年才读55本。可以这么说,就是这55本,我们的学生也难以100%达到。与其他国家的阅读对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
题很严重。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读64本书,前苏联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开始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每人每年平均要读50本书。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面对这些数据,笔者认为,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有一种压力。一个学生在读书时代读不了几百本书,那能算合格的学生吗?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用心去发现每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因为学校经常举办校长培训班。在培训课上,我常问校长:“你知道全体学生的兴趣吗?你学校的每位老师知道学生的兴趣吗?学生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吗?”没有一位校长能说出全体学生的兴趣。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没有建立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档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兴趣,不去与老师、学生父母共同为了孩子的兴趣而去教育,这所学校的学生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也许这是我的极端。有人会说,世界上有这样的例子吗?其实这样的例子是有的,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读马卡连柯你也能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如果大家对美国的道尔顿学校的教育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是如何对待学生兴趣的。
道尔顿学校是美国著名的学校,近二十年来,该校几乎100%的学生被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录取,这是为什么?关键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从孩子一入学起就熟知他们的兴趣,校长、老师、学生父母能共同坐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兴趣,并为其兴趣发展设计好思路,在教育教学中严格按照这条思路走下去。这些兴趣是怎么获得的?方法很简单,他们主要利用了英国的一句谚语:“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能滚多远”。即孩子一入学,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一起倾听孩子的父母介绍的孩子兴趣,并一起为孩子的兴趣设计未来。
许多学校建得非常漂亮,现代化设备非常好。为孩子建立起兴趣并非一件难事,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是口头上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领导并没有与教师、学生父母共同探讨培养的思路,而是一味地想尽办法去考试,考个皆大欢喜的分数,升入皆大欢喜的学校。
道尔顿学校还特别重视每位学生的自信心。该校自创办之日起,要求每位学生每天(甚至终生)熟记这样一首诗: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不错,/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被打败,你就不会失败。/如果你希望胜利,却又胜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会胜利。/生活的战斗并不一定/由强壮或速度快的人获胜;/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自信必然胜利的人。
这不就是给予一个人永恒的信心吗?这不就是引导学生懂得可持续性努力的价值吗?学校的特色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学校的文化底蕴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从这里也许能找到答案。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中国的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学会运用讨论。遗憾的是,不少管理者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自以为是。
运用讨论能够创造出世界教育奇迹,这一奇迹就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理论体系”,有名的学校就是迪亚纳学校。这所学校原是三流的学校、三流的学生、三流的教师。十年期间,他们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讨论,校长、教师们共同讨论每天的教学得失,明天的课怎样教得的最好,将传统的备课放弃掉,结果产生了这一理论体系。
没有全体老师参与讨论的学校,肯定不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学校。虽然老师也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那是按部就班,是一种无奈。这一点,我们的管理者应该理解才是。学校应该是最适宜讨论的地方,这里是安静的、文明的场所。没有讨论怎么能培育出优秀者?任何一所一流的学校,都不会反对讨论的。但现在许多学校就是讨论不起来,原因就是学校管理者没有给全体教师创设一种讨论的环境。
与老师讨论起来,这是平等。但一些校长认为自己是官,是高于老师的官,所以把自己自然定位在高于老师上。我认为这是非常落后的教育管理思维。我在校长培训课上经常说:学校没有永远的校长,却有永远的老师。学校没有校长,老师照样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学校没有老师肯定就不是一所学校。
讨论是校长、老师、学生甚至包括学生父母共同成长必须有的思想。有些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只是管理了,不再思考自己还需要成长,用着自己原有的思维管理着,自然也就放弃了成长。没有继续成长思维(也可称为可持续性发展思维)的校长会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天天讨论,其实就是校长与老师天天在成长,校长与老师天天都在成长,我们的学生能不科学、健康地成长吗?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告别无聊、浮躁、虚假
用“无聊、浮躁、虚假”来定义一些学校并不过分。什么是无聊、浮躁、虚假的事?我觉得从下面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中被评为国家、省、市等实验学校、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应该说很多很多。只要是建筑稍微不错的学校,门口肯定会挂许多铜牌。这所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吗?2003年12月,江苏省举行了全省高中评比综合考试,许多学生来自国家、省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结果有近一半的学生综合成绩不合格,可想而知这些学校会是什么样子。为了拥有这些称号,造假情况司空见惯。牌子一挂,学校仍是老样子。为什么我国这么多的学校,出不来世界一流学校,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原因。
我的家面对着一所省重点高中,每年高考之后,学校会把当年考取的重点大学学生的相片做成大牌子挂在校门口,年年如是。这多么无聊呀!这样做,有多少意义?
关于学生在校时间及现在的课程设置暴露出的问题更让人不可思议。学生在校时间可以说是一言难尽!初高中从六点上到二十二点的有之。试想,学生们在如此时间下,他们会构建出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又会有多少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关于课程设置,学校仍然没有放弃主副课。我国中小学就那么一二十门课,我们没有像美国等国家那样必修课是语言课(母语与第二语言)、数学课、科学课、艺术课,选修课(一所学校多是百种以上的选修课程),但还被人为区分成主副课。好多学校发奖金也有着主副课的差异。为了研究主副课的存在,我查找过许多教育学、教学法方面的书,阅读了数种版本的中外教育史书,但没有找到“主副课”是谁所创,最终的答案就是源自考试,即以中、高考的考试科目为主,不考者为副。看来这也成了人们广泛的认识。
有了主副课的分化,就会产生不公平的竞争,学生发展自然畸形,这也是人为导致营养不良。某所名校每年有几十名甚至数百名学生被名牌大学录取,参加全国、国际的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几乎都有大奖拿来,你知道这所学校是怎么教的'吗?这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只学自己参加比赛的那一门,高一时把高中全部学完,高二时把大学的学了,高三时甚至学了硕士的内容,所以就有了社会许多人不知道的辉煌,不知道自己原本健康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残疾”,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创造、创新。现在,小学及幼儿园也有了主副课意识,幼儿园早已把小学的数学、语文、英语作为主课了,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好多学前班已经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积累智慧与洞察力的场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学校应该成为丰富人生体验的历程。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让孩子告别现在的竞争
有人说,在学校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充满着竞争,不懂得竞争的人在21世纪是无法生存的。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竞争的意义和特征,其内在的残酷性特点是任何人也无法避免的。哪个人参与竞争不想获得第一或优秀?但从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学校教育不可能让他们都成功,因此很可能会使一些学生的心理难以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培养每位学生真正面对大社会竞争的素质,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地解决问题”。
首先,这能真正改变学生,转化差生,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全体学生认识21世纪的生存之道,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其次,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团队精神,因为在21世纪,让一个人独立面对社会上的竞争,来解决社会上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从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大学看出这种机制在创新方面的优越性。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不让孩子接受模拟社会竞争的训练,有些大学也是如此。因为从小把孩子抛到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会泯灭他们美好的天性,会过早地输给孩子分裂的思想,不懂得合作,不懂得共同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美富有的州,但这个州的考试成绩在全美却是倒数的。该州教育总监认为,分数并不重要,关键是从小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给学生的共同目标是“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上非常用功,但不要求他们互相竞争,应该树立不是你与你的同学竞争,是你与你的同学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不应利用不公平的手段占其他任何人的便宜。”拉杰尔德.L.金凯德对未来教育的目标曾这样描述:“有理由认为应该向青年一代提出新目标和新‘神话’,这种目标和神话与作为当今行为与实践基础的目标和神话截然不同,它们提倡提高人的而不是物的价值,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主张合作而不是竞争,突出多样性而不是专门化等等”,从这段话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读到合作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们的学校应该全面认识“学校不同于奥运赛场,不要把赛场上的竞争简简单单地移至学校,也不要从某一个或某些人的竞争成果,来反复强调学校引入竞争机制是多么的优越”,要全面认识“共同解决问题”之理念,当然这也是我们现在全面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让每位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学会真本领的理念。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2000字作文】相关文章:
1.假如我有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