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找蜜桃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勇敢的小猴子奇奇和他的妈妈,他们一直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奇奇的妈妈生病了,她什么也不想吃,这一下可急坏了孝顺的奇奇,他从森林里摘来了个各种果子,可她都吃不下,奇奇问妈妈“妈妈你想吃什么呀?我一定能给你摘回来。”妈妈想了想说:“在我小时候我的爸爸从海的尽头给我带过来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我想我吃完它一定会好起来,可是你奇奇太小了,根本到不了海的尽头!”奇奇想了一下对他妈妈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给你把桃子带回来!”于是勇敢的奇奇出发了。
奇奇来到海边,想试着游过大海,他游了一会,遇见了枪鱼,枪鱼问小猴子:“你要去哪儿?”小猴子回答说:“我要去海的尽头找大桃子。”枪鱼说:“那可远了,你还是回去找个工具再过海吧!”于是,小猴子又游了回去。他找到了一根木桩,小猴子想坐在木桩上飘过大海,漂了一会儿,一个大浪朝小猴子打去,大浪问小猴子:“你要去哪?”小猴子说:“我要去海的尽头找大桃子,你为什么打翻我的木桩?”“后面还有更大的浪呢,你还是回去造个船过海吧!”小猴子又游了回去。
小猴子回去砍了很多的树造了一艘漂亮结实的小船,他这下子在海里遇到多大的风浪也不怕了,奇奇终于摘到了大桃子,奇奇不光带回了桃子,而且带回了桃树的苗,种在他们的大森林里。这样不光奇奇的妈妈可以吃到又大又甜的'桃子,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也能吃到这种甜美的桃子。奇奇和妈妈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段落之间该怎样过渡?】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就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next88)原来文章从这一段读到另一段,好比隔着一条河,河上必须有桥,两段才能连在一块。这个“桥”就是过渡。
一般的过渡方法,说起来比较简单,无非是三种:
一、词语过渡法。就是用词语将相邻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上下连贯。如用“总之”“当然”“然而”“可是”等词语过渡,也可以用表时间、地点、性质的词语过渡。这些用来过渡的词语常常放在新段落的开头。
二、句子过渡法。就是在两个段落之间,安排一个句子来承上启下。如《颐和园》中的“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自然地从写万寿山过渡到写昆明湖。
三、段落过渡法。就是在文章上下两层意思间,用一个简短的自然段过渡,使文章前后连贯。如《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短短的一段文字既总结了上文,又提示了下文,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小猴子找蜜桃作文】相关文章:
7.小猴子
8.水蜜桃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