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流浪【一】
又是一年初春,阳光斜斜地照着这间森林中的木屋,绿藤爬满了整个屋子。门前,一位神情安详的老人坐于树下,一双深邃的眼睛藏于苍白的眉下,眼神中透露着孤独、又有些许淡陌凡尘。他指尖夹着自制烟草,时而吐出的烟雾飘至树梢,向天空飘去,慢慢地,在看不见的地方,融化在了空中,很快,又有一缕飘了出来,无休无止,永无止境。仿佛是一幅画,静止了一切。
日日如此,月月如此。
不知何时,一对兄弟忽然闯进了森林,或者说是闯进了那老人的世界更为恰当。二人都不过七八岁,衣衫褴褛,破旧不堪。二人在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走着。
那天,老人依然于树下独坐,见那两个男孩,似久违的亲人,然而,却只是看了一眼后便又眯上了双眼,一只蝴蝶飞过,在老人肩上停留半刻,因男孩的动静渐渐大了起来,又飞到了丛中。
看到生人,兄弟俩都有些腼腆,在老人面前沉默了良久。而弟弟始终扯着哥哥的衣角,终于,老人睁开了眼睛,拍拍身上的落灰,径自走向木屋。兄弟俩跟了上去,始终没有说话。老人关上木门,却被哥哥抵住,老人不语,只是用了更大的力气,终于,哥哥开口了“让我们进去吧”老人看了一眼躲在哥哥身后的弟弟。
“啪”门还是关上了。
……
晨起,老人在门前的树下看到了熟睡的兄弟俩,弟弟听见开门声,推了推哥哥,老人并没有因为兄弟俩的醒来而躲避什么,于是,三人相视。
老人转身回到木屋,兄弟俩追了上去,因为门并没有关上。木屋里摆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还放着做烟的.干草,墙上挂着一把猎qiāng。
老人坐在椅子上,又是沉默良久。
“说吧,你们是不是乞丐?”
“不是”
“那你们父母呢?”
“只是找不到了”哥哥的语气有些微弱,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可是他本来就是孩子啊。
“那你们赖在我这儿干嘛?”
“……”
“你们来这干什么?”
“不知道”
老人叹了口气,回到房间拿出两份面包和牛奶,阳光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让兄弟俩感到格外的亲切,尽管老人让他们吃完马上走。
【每日写作指导:读后感怎么写好?】
一、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next88)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读后好查找重点之处。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读后感的写法,种类很多,但写好读后感基本上离不开以上四点,望同学们好好体会、理解、消化。
【不悔·流浪「一」作文】相关文章:
1.不悔痴心
3.荆棘青春不悲不悔
5.容山不悔岁月
8.悔
9.悔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