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乐趣1
上了初中开始,便渐渐感觉到,初中的新课程和小学有着天壤之别!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其中,最吸引我的科目,莫过于是有趣的阅读课了!!每当到了阅读课时,我的心情就会如小鸟般的雀跃不已,并不是老师长相如潘安在世,而是老师讲话的方式与态度,让我能静下心来,慢慢的走进书的世界,体会书的道理。各式各样的书藉,老师在上课总会一一带过,回到家,我便会查询电脑或到图书馆,寻求更仔细的说明。
除了老师的态度是我喜欢阅读的原因外,还两个更为主要的因素。第一个便是书中的情节。世界上的每一本书,都一定会有个不同的情节,而不同的情节总是会 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如逗趣的情节会令我开怀大笑,悲伤的情景会让我难过流泪;有趣的情节会令我喷啧称奇,而高潮迭起的情景更是会让我叹为观止。让我不知不觉间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我将乘着梦的翅膀,尽情遨翔于书的宇宙里。
第二个原因便是班上愉悦的气氛。不会象数学课一样紧张万分,也不用像自然课一样小心翼翼,阅读,就只是轻松快乐罢了。偶而提出问题,全班便会热烈的讨论着,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这每一个的意见与看法,都将给我莫大的启示,帮助我能完全的体会或诠释书中的道理,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奔驰。
每次上完阅读课,我总是会觉得身心舒畅,好像整个人都活过来了!,也总是期盼着下一次阅读课的到来。我喜欢阅读课,你呢??希望你也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中找到属于自我的乐趣喔!!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大声说:我喜欢阅读课!上阅读课,真好!
阅读的乐趣2
读课外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怎么会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课外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怎么会有人只是吃饭,睡觉与书无缘呢?古人说,读书好,好在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
而我之所以爱读课外书,是因为从实践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读课外书的第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找书,不是书来寻你。试想:一个大书架上,摆满了书,有天文地理、童话神话、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古今中外……看哪本都行。不用着急,它们对你来说,是挥之即去,呼之即来的。你可以和冰心一起享受诗歌的人情冷暖;你可以和司马迁一起谈古论今;你可以和安徒生一起读懂“美人鱼”的宽宏大量……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地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世界的美妙,生活多姿多彩的是你。
乐趣之二。当与朋友谈话时,你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妙语联珠于盘,泉水叮咚于潭……阿姐、阿妹一脸敬佩的神情,“哇噻!士别三日,不得不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你博览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已满足,文采写在脸上。
乐趣之三。当作文需要你描述自然风光、人物品性、生动场景、好词佳句,信手拈来。每当你的作文被老师夸奖,被同学羡慕时,微小的惬意,那得心应手的快感已在心中蠕动,只有你知道,这些是你平时积累的。
读课外书好不好?历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你是不是有点心痒痒了呢?那么,就跟我一齐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吧!
阅读的乐趣3
阅读,在我走进一个美丽奇幻的世界。
阅读,是我的老师。它带我看遍大千世界,更让我了解社会的人情冷暖。从报纸上我找到典范,也找到令人厌恶的坏蛋。当然,我也透过报纸了解许多资讯,可随时 跟学校的同学分享、讨论,脑袋里的资料库也会一直不停的更新,永远不落人后。报纸里的漫画栏也在我最无聊时,让我发出会心一笑,永远不会很无聊。在奇文共 赏栏里,我也学习到许多之前不会的写作技巧及名言佳句,更让我知道许多人的糗事,使我笑到肚子痛。
阅读,是我的良友。它带我进入富有想像、创造力的世界。它带我进入被人遗忘许久的大晴国鬼部,和小侍郎一起使用符咒降魔伏妖,击败百鬼塔,揪出幕后操纵 者,让大晴国得以平安;它带我驾着筋斗云飞至九重天上,和齐天大圣一起大闹天宫,又下到地府,大闹阴曹,接着又和他一起进入龙宫,大闹四海龙王,把全世界 搞得鸡犬不宁;它带我一起与公正不阿的包公,一起审判乌盆,洗刷它多年来的冤屈;它也带我一起与名探福尔摩斯,合作解开疑点重重的谜团;它更带我了解许多 生命斗士的故事,让我感到自己有健全的身体是多么幸福。
记得有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对小时候朦胧无知的我,相当具有吸引力。当时,我以为每看完一本书,就会得到一栋黄金做的房屋,我后来才发现,并不 是。但那时,我已被阅读各项事物所获得的充实感吸引住了!现在,我才了解此话真正的含义,也许黄金很重要,但阅读却比黄金更吸引人、更重要。
阅读的乐趣4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而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盒扑克牌,一副象棋,一只八音盒,一只口琴,还是一把小提琴……?
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一定会选择一本书。”
或许你不理解,“书有什么好看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还没发现阅读的好处。年少的我,早已经探索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书产生了一种好奇感。那些厚厚的册子,散发出浓浓的、独特的书墨香,令我深深陶醉。纸上那些神秘的符号,让我抓耳挠腮,想尽千方百计要读懂它们。于是,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地识字。渐渐的,字识得越来越多,四岁多时,就可以读书看报了。我第一本比较正式的读物,是《365 夜经典童话故事》。当我得到书时,我开心极了,抱着书上蹿下跳,每天都要拿出来翻几十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行为见证了什么是纯洁的爱情。《丑小鸭》中,丑小鸭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只要有理想,有追求,通过拼搏,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吝啬鬼》中,吝啬鬼的遭遇让我明白做人要大方,不能凡事都只想着自己。
六岁时,我便可以阅读青少版的简装小说了,如《小公主》、《秘密花园》、《金银岛》等。当时我最喜欢的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旅行》系列。这些书籍令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许多地理、天文知识。因为这些原因等,我发现自己一天比一天热爱读书了,正像大人们说的——正在朝着“小书虫”的境界发展。“饭可以一日不吃,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六岁的我,已明白,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一部分了。
十岁时,我已开始向更高深一点的书籍攀登了。攻读《瓦尔登湖》,体会梭罗对道德的理解与观念。翻阅《简爱》,我沉浸在勃朗特优美的文笔与曲折的情节中。它告诉我们,再大的困难,只要奋力抗住,便会雨后见彩虹,迎来明天的曙光。伏读《莎拉的钥匙》,与犹太人一起忍受非人的凌与折磨;愤慨纳粹的无情、冷酷、违背道德与人伦。熟读《苏菲的世界》,让我初识西方哲学简史。享受曹文轩《青铜葵花》,痴痴地“望”着那遥远的大麦地,尽情享受纯美的文笔。眨眨眼还能“看见”青铜和葵花隔着河岸,挥动双臂的情景……
现在的我,更加离不开阅读了。
阅读的乐趣,犹如仰望天上繁星,似真似幻,令人如痴如醉;好似品味山中清泉,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就像寻见海边灯塔,指明方向,让人心怀希望。
阅读的乐趣5
有一种东西是全人类的财富被誉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它就是书。书,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每天都向它获取知识。但你真正会读吗?能真正读懂它吗?能确确实实体会书中每一个细节吗?
我想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很少,因为大家都太过于自信,每当我问,你会读书吗?呵呵,读书!谁不会呢?这不是一个傻瓜级别的问题吗?你一定会用友好的而又略带点嘲笑的语气反问我。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之前和你们一样,觉得自己爱读书,更会读书!初阅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只想了解里面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当然这是最容易、最放松自由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欣赏到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故事……它们像走马灯似的在我眼前晃过。真是大饱眼福啊!这样的阅读实在太轻松、太爽了,正如骄阳似火的夏天喝一瓶冰镇的雪碧——透心的爽。但是我注意到,每一次看过就忘了。读书收获的不大呀!直到四年级时换了个新老师,就是让我对阅读产生新理解的陈唯老师,我才领悟了些什么叫读书。
陈老师曾说:“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读贵之乃有疑也,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之。” 她还搬出爱因斯坦的伟大格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下子可够老师忙的了,全班同学每天把问题对成小山。哈哈……陈老师差点被淹没了。不过,别急陈老师自有办法,她又说了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大家开始自己努力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真的不会的再去请教老师。
不久,我们都变成了“君子”。因为我们都喜欢动口而不动手。老师见我们“君子动口不动手”,又发话啦:“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下大家开始在书上写起来“大作”。书上出现了画画、点点、圈圈、注注……这不还出现了好的读书法:认真读书法——读书时专注、投入、忘我;背书法——遇到优美的文章都争取背出来;摘抄法——看到有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哈哈,这些可都是申请了专利的,不过还是欢迎大家来“盗版”的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恍然大悟、我劝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更要掌握读书方法谨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教诲,才能在书海中体会人生的乐趣。
阅读的乐趣6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家当然举双手赞成。依稀记得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用手指着故事书上的字读故事给我听,所以我很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好多字,这对我的阅读帮助很大,扫除了阅读中的障碍,让我很容易就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一阵子我喜欢让爸爸妈妈代我阅读,爸爸一高兴,读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我则闭目养神,洗耳恭听,我们都陶醉在阅读的快乐当中了。有时我嫌爸爸读得"太慢",干脆亲自上阵,爸妈就说我囫囵吞枣,但书中的内容吸引着我,我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紧张的学习之后,看看一两则故事,会让人倍感轻松。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关对联对仗要工整的事,有一财主为母亲祝寿,请人写了一幅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但他觉得"人增寿"是别人增寿,于是就改为"娘增寿",为了对仗工整,"娘"要对"爹"才合适,所以后这幅对联就变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看了这则故事,差一点没笑掉我的下巴,真是太有趣了。
随着我慢慢长大,在家庭读书氛围的熏陶下,我渐渐理解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读完了《西游记》,我被唐僧师徒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又对妖魔鬼怪的诡计多端、贪婪无比感到厌恶;读完了《水浒传》,我仿佛看到了在奸臣当道、坏官横行的北宋,一百零八位好汉先后聚义于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屡败官兵等一幕幕鲜活的历史画卷;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保尔·柯察金那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所震撼……
因为读书多的缘故,有人夸我有内涵,说我是个"小博士",我听了当然很高兴,这也算是阅读带来的乐趣吧。
阅读的乐趣实在太多太多,我愿意跟大伙分享其中的快乐,将阅读的快乐传递下去。
阅读的乐趣7
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会听得见,大家都在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课是我最喜欢的课。从小,爸爸妈妈就常常跟我说:“你真是一只小书虫。”因为我是个爱看书的小孩,不管是故事书、小说......等,都是我的最爱。所以每当阅读课当天,我都会去图书馆借我想看的书;书架上有着五花八门的书,像是小红帽、大野狼和七只小羊、美女与野兽......等,都是大家最熟悉的童话故事,而格林童话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最后,我选到了一本李尔王的书,这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其中的一个作品,它是在描述李尔王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大女儿和二女儿用花言巧语骗了国王的财产,小女儿因为正直不会说谄媚的话,被国王误会她不孝顺而把她赶走,最后,大女儿和二女儿赶走了国王,无家可归又生病的国王,被孝顺的小女儿营救并医好了国王的病,这本书真的非常好看。
书,带给我许多新知识,让我能体验到平凡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事情;书,可以带着我上山下海、环游世界,打开我的视野。而读书时的那种乐趣,是我最喜爱的事,只要钟声一响,我就会很快的回到座位,拿起书来啃,这就是我最爱做的事。
在校园中,我最喜欢的课就是──阅读课,“阅读”陪着我快乐成长,“阅读”增添了许多的生活乐趣,我也会一直沐浴在“悦读”的春风中。
阅读的乐趣8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xx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xx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xx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A项“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的表述正确但不全面,还隐含着对不能出现像王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B项“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的表述正确,但“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2)1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2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3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2分,分析4分)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2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3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1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2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3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4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阅读的乐趣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xx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xx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xx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D、A
2.①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②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③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2分,分析4分)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②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③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①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②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③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④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错,是说明“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项“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错;E项应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所以应该先对文章进行分层,然后概括各层的大意。“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是中心句,可从中概括出两个方面。文章的最后是记叙他为人处世之事,可以概括出第三个方面。
3.
试题分析:“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这一句话即王世襄对“玩”的定义。所以他所说的“玩”就是工作,是一种高境界的工作。从“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可知,“玩物丧志”是自谦之词。
4.
试题分析: 这是两个并列短语,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分析时要二者并重,不能偏重于某一方,要指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藏”与“散”,藏于民,看似是散,实则为藏的最高境界。关键是考生要挖掘二者深层次的关系,不能停于表面。
阅读的乐趣10
乐趣的果实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缝隙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一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 ,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结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的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
----
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
----
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阗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乐趣的果实比喻的是 。第五段中加点的俗艳的欢娱之花比喻的是 。(用文中词语回答)(4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3、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证的分论点是(2分)
4、在第四段横线上仿照前面句子续写一句话,使之完整。(2分)
5、第五段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 乐趣得来的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 ;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4分)
2、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3分)
3、举例论证(例证法);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2分)
4、(3分)示例: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5、(4分)示例:不妥当。因为全文围绕乐趣而谈,不是习惯,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是说习惯的。
【阅读的乐趣】相关文章:
1.阅读的乐趣
2.阅读的乐趣
3.阅读的乐趣
4.阅读的乐趣
5.阅读的乐趣
6.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