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味道1
夏日的午后,轻轻地推开门,满院子晾着刚洗过的衣服,飘起的裤脚和扬起的裙摆间,飘出一阵阵轻轻的淡香。母亲在躺椅上小憩,夏日的栀子热烈的绽放着,就绽放在母亲的旁边。蓦然那颗飘忽于课业与升学间的心倏地咣当落地,过往瞬间清晰,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的味道。
最直观的感受母亲的味道是在我的衣服上。每每嗅着那丝丝的淡香,都有种熟悉与亲切。细细的闻着那种味道,没有兰蔻香水的醉人,没有娇艳玫瑰的馥郁,却让我感受到韶华渐逝中母亲眼角曲线的苍老。春去秋来间纤纤玉指上沟壑间浸满的岁月风霜。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母亲在耳畔的殷殷提醒,人生在世不称意时,身边总不散去的那一缕不离不弃的温暖。我清楚的知道,我偷走母亲的青春用作我黄金岁月的资本,如果再年少无知的去挥霍,我找不到任何的措辞与借口。
这就是母亲的味道,千言万语化作丝丝淡香悄然入驻我的心房。
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调制的这种味道。洗衣服与肥皂的用量都拿捏的正好,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尼龙与纤维间揉进阳光的味道。母亲用指尖的温度与力气为这一切去发酵,加上一份至真至纯的母爱的香料,便酝酿了这独有的味道。
也许一年四季阳光的强弱在变,洗衣粉与肥皂的种类在变,但不变的是母亲的味道。
我将思绪缓缓的收起,注视着刚刚醒来的母亲,母亲起身带起了一旁栀子的摇曳,落下几片雪白的花瓣。花开无言,掷地有声,有一种味道,你轻轻一嗅便知道它的来源,有一种味道,会一直在你的身边弥漫,因为母亲的味道,期限是永远。
上一页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母亲的味道2
从小便常听人说起“母亲的味道”,但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并不能理解。直到今日,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的味道”。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和妈妈正讨论着怎样给爸爸庆生,却正好被刚回家的爸爸听见了,爸爸问:“讨论什么呢?津津有味的?”我与妈妈急忙连忙摇头:“没……没什么。”“我都听见了,其实真不用那么麻烦,在家煮碗寿面吃就行了。”爸爸语气很平淡,似乎在敷衍自己的生日似的,这使我疑惑不解。
晚上,爸爸回到家,妈妈立马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上面还盖着一个煎蛋。我仔细地端详着爸爸吃面时的神情,吃着吃着,我竟看见爸爸的眼眶渐渐湿润了,还有一颗豆子大的泪珠在眼眶中打转,这使我更加疑惑了,一碗面,到底为何会使从没在我面前流过泪的爸爸流出眼泪?
这时,我忽然想起爸爸以前曾与我分享的童年趣事。那时,爸爸对我说:“在爸爸小的时候,每天的玩具就是那地上的泥,一年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在生日那天,吃上一碗母亲做的长寿面。”我不明白爸爸说的话,因为我不能够理解,不就是一碗长寿面吗?吃一碗面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翻动手机,偶然看见朋友圈中爸爸发的文章:人到中年,上有老人,下有儿女,习惯性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感谢你们,使我想起记忆中母亲的味道,回味儿时的点点滴滴……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原来这就是“母亲的味道”,一碗长寿面,记录了爸爸儿时的味道。
待我长大,是否也会怀念起儿时那“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3
即使再美味的佳肴,我想时间久了你也会淡忘,但是有一种“美食”恐怕你一辈子也忘不掉,那就是母亲所做的饭,因为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小时候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再加上自己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因此,母亲对我也是特别关照。家里有什么好吃得总舍不得让别人吃,想着法做了让我吃。
记得,上小学、初中时我家离学校较远。早上总是天还不亮我就得起床,但无论我起得多早,母亲总会在第一时间把饭端到跟前让我吃。可以想象母亲为给我做饭起得有多早。我的早饭总是单独给我做得,荷包两个鸡蛋再加点面条,最后再用油炒点蒜苗或葱花放在锅里,这时饭里会散发出蒜苗和油的香味。吃了这样的早饭,我会一天都精力充沛的。
后来,长大了去外面上学了。再后来,工作了,在外面吃饭的机会多了。当然外面人家做饭的味道肯定比母亲做的要好,因为单这调料家里就没有那么全。这时我就开始嫌弃母亲厨艺的拙劣。还记得很多次回到家里埋怨母亲:你怎么把菜切的那么大?你怎么不等到油热就把菜放进去了?你怎么放酱油放那么多?你怎么放味精那么早?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尽心尽力去把饭做好,还是尽最大努力按我说的去做。不过埋怨归埋怨,如果真是十天半月没吃到母亲做的饭还真想吃。
说了半天你可误会,别以为了母亲的厨艺有多高,其实她是个做饭很不讲究的人,我个人认为在村里她的厨艺是数得着差的,但不知怎么回事她做的饭总让我难忘。
结婚后,母亲和我们没住在一起。每逢到周末的时候我都要回家吃吃母亲做的饭,不然一周心里都不踏实。妻子总是调侃地说:“你妈做的饭太好吃!我做的太差,没让你吃饱!”其实妻子是一个做饭特别讲究的人,她做出的面条一定是光溜溜的,面条上不能有一点儿皱折;她切出的土豆丝你几乎挑不出两根不一样粗的;她做过饭后,你休想从厨房内找出半点儿脏的地方。
如果非得让妻子和母亲PK一下,那么妻子准会是A级,而母亲在看面子的基础上最多能得E级。为什么她们做的饭,相差这么多,我对母亲做的饭还依然这么留恋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随着年龄增长,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妻子做的饭做得再好,调料放的再全,火候把握的再好,但有一种“调料”她放不了,那就是母亲对我的爱。这种“爱的调料”已经渗透进我的灵魂,是任何一种美味都不能取代的。这大概就是母亲的味道。
世间有一种爱是最无私,那就是浓浓的母爱。这种爱只求奉献,从来不想着回报。世间有一种爱是最伟大了,那就是神奇的'母爱,这种爱你永远也报答不完。
母亲的味道我喜欢,我会好好珍藏在心间!
母亲的味道4
端午还没有到来,粽叶就上市了。家中水桶里泡着新鲜的芦叶,碧绿碧绿的,别说是包粽子了,就是这样闻闻,也觉得清新无比。我知道母亲是准备包粽子了,这是农历五月里一件重大事项,过节的气氛绝不逊色于中秋。
手巧的母亲能变幻出各种各样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四角锥形、枕头形等。口味也有好多种,有纯糯米的粽子,蒸熟蘸白糖吃;有甜粽子,糯米馅中掺杂些蜜枣红豆;还有我最喜欢的咸肉粽子,母亲将新鲜的五花肉切成一片一片,浸泡过酱油,在锅里过一下,夹进糯米里,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瘦肉与米中,入口肥而不腻,此时苇叶青气、糯米香气、猪肉咸气交织在口中,是何等的美味佳肴啊。吃过很多的粽子,唯有母亲做的最有味道,最好吃。
在端午,小孩子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是家家必做的事,也是最富有静态美的。记忆里,看母亲做香囊也是一种享受,幼时的我总是搬着小凳子靠在她身边,她用碎布缝成不同形状的香包,里面装上香料,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做好后母亲会把它挂在我的胸前,在我的小手小脚腕上缠上五彩线,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些什么,我猜想,她大概是在表达驱邪避秽,保佑安康的意思吧。
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体会着味蕾被刺激的美妙时刻,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端午第二天的清晨,一位临产孕妇,吃了几个粽子后,戴上草帽,腆着肚子,摇摇摆摆地拿着镰刀,劳作在金灿灿的麦地,还没有等到太阳升高,就生下了一个男孩,那便是我。二十八年过去了,眼前母亲正带着她的小孙子教唱着端午的童谣:
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草,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五年前我工作变动,举家搬至盐城,母亲也随着不满周岁的孙子来到了盐城,担负起带小孙子的工作。母亲跟我们住一起,总有个难题在她面前,就是吃什么,众口难调,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索性她就不去想了,打电话给我们,问买什么菜啊,想吃什么啊?问的让人心疼,问的让人心底总有丝丝的颤动,浅浅地拨动着你的心愫。
有时,她为了买到新鲜的蔬菜,起得很早,又不知何时,听人说街上卖的蔬菜农药化肥残留很多,嘴里就嘀咕着还是乡下好,说等回老家种蔬菜,隔三岔五地放在车子上带给我们。我知道她是惦记家里的那些地,每逢收割播种的季节总是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麦子,看看稻子,虽然家里的地都给别人耕种,但是她的心是属于那片土地,属于那个精神的家园。
这两年,母亲的记性不好了,是步入老年了,两鬓已有些花白的银丝,脸上深深的皱纹记录这岁月如流的痕迹,手掌摸着孙子嫩嫩的小脸,总会让他感觉刺人,不过我喜欢这种粗糙的刺刺的感觉,我会找借口摸摸她的手,体会这让人眷恋的感觉,这温馨的味道。
我闭上眼睛用心去回忆,去感受,母亲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我喜欢这个味道,这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5
母亲是伟大的,她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母亲是一片蓝天,对我们有无际的宽容.母亲是一个太阳,照料着我们.母亲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说起我的母亲,他就好似一颗糖,一颗有着甜、酸、苦、辣的糖。
甜
母亲是颗甜甜的糖,每次见到她,她都笑得很灿烂,关心地问我这个,那个,天冷时,叫我多穿衣服,天热时,叫我出门带把伞。母亲对我如此关心,我真像吃了蜜一样的的甜糖。
酸
我有时脾气会不好,会跟母亲吵嘴,母亲不但不生气,还跟我讲道理,母亲总以理服人,我闹完后,母亲又笑着叫我去做事.顿时,我的心酸了,我想:母亲的心一定更酸,她的女儿是这样的人.想到这,我就像吃了一颗很酸的糖,咽不下去,还在嘴里打转儿。
苦
母亲也真够苦的,天天起早贪黑,早上给我做早点,然后叫我起来,吩咐我吃东西,就去上班.晚上又给我做晚饭,然后做家务。总之,母亲一天到晚都没有休息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又好象吃了一颗很苦的糖,但不管多苦,都比不过母亲的苦。
辣
有时候,在我极为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母亲会打我,但我明白,痛在我身,痛在娘心.我就像吃了一颗很辣很辣的糖,辣出了眼泪。
母亲,一个伟大的人物,令我难忘,母亲是一颗永远不化的“糖”。
初一:青春少女
母亲的味道6
今天母亲为我做了一次面糊,而且是我最喜欢吃的韭菜面糊。做面糊其实很简单,这在农村非常普遍。从小到大,我吃过奶奶做的甜面糊,吃过外婆做的咸面糊。但我最爱吃的韭菜面糊只有母亲为我做过。大多数人都嫌麻烦,不愿意拣韭菜,更何况只是做一个面糊。只有母亲,经常不辞辛劳地从田地里割回韭菜,坐在屋檐下的一张小凳子上,耐心地一根根拣着韭菜,只为了能给我做一盆香喷喷的韭菜面糊。最怀念母亲的味道。
吃着这面糊,只觉得眼前韭菜的清香与记忆中的阵阵清香味融合在一起,越吃越香,越吃越有味,这就是我熟悉的母亲的味道。记忆中,母亲的味道是那么清甜,那么可口,那么有味!
记忆的味蕾飘到了从前。母亲也为我做过中秋节的糯米饼。现在的中秋节,商店里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传统的糯米饼早已被人们摒弃。但我忘不了母亲的味道。那年,母亲做了满满一筛子的糯米饼。我可乐坏了,这可是我最最喜爱吃的了。母亲说,只要有时间,她每年都可以为我做。但做糯米饼可比做面糊难多了。首先要准备好糯米,放在锅里煮熟了,这可很有讲究。但母亲每次都能做到恰到好处。我想除了母亲的手艺好之外,母亲肯定是饱含了对我满满的爱,非常细心,用心地煮,才煮出这么香喷喷的糯米饭。接着便是揉糯米饭,揉成像面团的样子,这个时间可得掌握好。因为一旦饭凉了,就不能包馅了。但母亲并不急躁,她总是这么从容淡定,像一位熟练的老手,把肉包进一块块糯米饼中。每块糯米饼肉都塞得满满的。我知道,这糯米饼里不止塞满了可口的肉馅,装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她的孩子的真挚的爱啊!
那年,母亲整整忙了一天。第一个糯米饼“出炉”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种美味的感觉,肉香中带着米香,香甜可口,这真的让我无法忘怀。不一会儿,满屋子都洋溢着阵阵清香。它们不住地钻进我的鼻孔,使我的整个身心都好像充满了香味,多么美妙的感觉!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母亲的味道,原来它一直都在我心里,一直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母亲的味道,正是爱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7
母亲的味道
有人喜欢醋的味道——酸,有人喜欢糖的味道——甜,有人喜欢药的味道——苦,有人喜欢辣的味道——辣,但我却喜欢母亲的汗水味道。
记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妈妈急忙去药店给我买药。过了几分钟后,妈妈回来了,气喘吁吁的,头上满是汗水。我看见了,很是心疼,劝她休息会儿再去熬药,可是她却没有歇息片刻,就直接进了里屋给我熬药。在熬药的同时,妈妈依旧跑来跑去,一会看看我怎么样,一会儿又看看药熬的怎么样。过了一会儿,药总算熬好了。妈妈把药倒出来后,端着药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来,让我喝药。我颤抖的伸出双手,刚要接过碗来,妈妈却说:算了,还是我喂你吧。就在妈妈喂我药的时候,我第一次闻到了妈妈的汗水味,是那么的清醇,那么的甜蜜。这汗水里凝结着妈妈的辛劳和对我深深的爱意。
从那以后我便习惯了闻妈妈的汗水味。每当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总会是满身大汗。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服。我跑过去对妈妈说:您歇歇吧!就在说话的一刹那,我闻到了妈妈身上的汗水味,酸里带着臭,就像天上刚下了酸雨后的味道,真不好闻。虽然汗水味道是酸的,是臭的,但我却不愿意躲开。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味道——那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妈妈这么辛苦的劳动,从不埋怨谁。她不象城里的女人那样打扮的花姿招展,脸上涂满了各种各样高级的化妆品,她只会用心去关爱我们。
妈妈的汗水散发着对家的爱,对子女的爱,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妈妈用汗水浇灌的结果。汗水中包含了妈妈的酸甜苦辣。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这样太劳累了,快歇歇吧!
以后,我都习惯了妈妈的这种味道。如果有一天闻不到妈妈的这种味道,就感到难受、不舒服。
我喜欢母亲这种味道,惟有母亲的这种味道是那样的独特,不需要世间任何作料的调配,而是自身发出的一种无可取代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我感到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让我说一声:妈妈,我喜欢您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8
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让她再变老了。
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却又带给我们一种有力的声音冲击,虚构不醒的哭苦梦冥,没有注意到年华的流逝,充盈身边的味道逐渐沧桑。
当一个女子身上渐渐褪去了轻浮的脂粉香气,她便开始扮演新的角色——母亲。
转而代之的是淡淡的香甜,那是乳汁的味道,新的生命伴着安心的味道入眠,在这样充满希望的味道里长大。安心的味道,闻到它,就融到了一切,触到了年幼的一片天。
渐渐的乳汁味道退去,洗衣粉肥皂的清香充溢起来,母亲身上总有挥之不去的茉莉清香,为我们,为丈夫洗这洗那,洗衣粉的泡影里,折射了一个母亲的辛劳,一个子女的幸福,明亮阳光的映衬下,母亲被清香笼罩,圣洁,不失典雅。
后来和着汗液的味道,母亲身上肥皂味里添加了更多的辛苦,一无反顾的母亲承担了几乎所有力所能及的家务,上学路上,单车后座的我们闻着汗液浸透的清香,开始一天的憧憬,一天的希望。母亲瘦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一片天。只留给待哺的儿女汗水涩涩的味道。
当汗液越来越多,有烟的味道也抢着出起风头,一日三餐操持着一个家,用她并不精湛的手艺构造一个家的美味。学校的住宿生活并不缺吃喝,但仍在怀念着家里母亲亲手炒的菜,哪怕是西红柿炒鸡蛋,母亲满身的烟油,穿过人海,似一条绳索,拴住孩子的脚,牵着孩子的心。
往后呢?头发渐白的母亲身上会有什么味道?泪水把。和着自己的心酸、苦楚、欣慰,咸咸的泪水会纠缠母亲,孩子会离家独立,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泪水的苦涩,把烟油的味道冲散。
又或许,在泪水过后,疲惫的身心终于适应当下的生活,开始洋溢未来的急耗尽的青春的味道……
乳汁的味道被洗衣粉肥皂代替,和着汗味,油烟的刺鼻,还有眼泪的苦涩,合成母亲的味道,合成了母亲几十年的操劳。
听一首歌,回味一段悱恻,一串辗转,母亲的味道渗入心间。
写一段话,面向对半的自己,一段斑斓的光影,母亲的味道萦绕心间。其实后来的母亲用不到脂粉,她的身上一直充满爱的味道。
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再让她变老了。
母亲的味道9
母亲的味道,氤氲在故乡的米粉粑里,在端午节粽子的芳香里,在谷雨时节飘香的茶叶里。
——题记
一、母亲的米粉粑
米粉粑又叫饺子粑,或蒸米粑,是流行于赣北的一种民间小吃。制作米粉粑得用上好的晚稻米,浸泡后淘净米糠、杂质,沥干水,隔水蒸至大约七分熟,摊开冷却后,磨成细细的粉末(现在基本上不用人工磨,而是用机器)。揉粑粉(同和面差不多)很有讲究,比和面更费劲。得用滚沸的水掺入米粉中,用双手反复揉搓,至水和粉完全融合,变成一个大大的粉团,软硬适度不沾手才行。然后取一小团粉在手心搓成圆形,按扁,双手同时快捏成锅状。“锅”越薄,吃的时候口感越好。当然,太薄了,容易破哟。这是一个技术活,比包饺子难多了。接着就是把事先准备好的馅放进“锅”里,包成饺子形状,个头比饺子大。米粑馅随个人喜好,无论酸辣,无论荤素皆可,不用像饺子馅那样剁碎。最后一道工序则是把做好的米粉粑放在蒸笼里蒸熟。待火候一到,那刚出笼的米粉粑热气腾腾,晶莹剔透,洁白似雪,芳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开。轻轻咬一口,哇塞,太好吃了,简直是世上少有的美味佳肴!
我的家乡是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以米粉为原料的米粉粑自古至今在民间流传,长盛不衰。逢年过节寿诞喜庆,家家户户均制作米粉粑以示庆贺,并用来款待宾客,祭祖拜神。我小时候尽管家境不是很富裕,但米粉粑却没有少吃。母亲心灵手巧,能把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逢年过节自不必说,连我们兄妹几个每年的生日,都能吃上色鲜味美的米粉粑。没有猪肉不要紧,到塘里捞一些虾米,萝卜虾米做粑馅,异常鲜美;又泡上自家自留地里种的黄豆,制作出白嫩白嫩的豆腐,韭菜拌豆腐,又是一款美滋滋的粑馅;还有辣椒炒茄子,那种又香又辣的感觉,刺激得你的味蕾舒服极了。每当家里做米粉粑的时候,我总是兴高采烈地给母亲打下手。一边看着母亲不厌其烦、忙忙碌碌地做着每一道工序,一边等待着米粉粑蒸出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馋虫这时按耐不住了,在肚子里焦躁不安地蠕动。于是趁着包粑馅的便利,先尝尝萝卜里的虾米,再品品韭菜中的豆腐,嘴里不停地砸吧着:“好吃!好吃!”母亲笑骂道:“馋猫!看你把馅都吃完了!”紧接着她便用筷子夹着一块大大的豆腐往她自己嘴里送,“这豆腐是不是有点儿咸呢?”我不禁偷着乐。也许是我心不在焉,老想着吃,半天也包不成一个,样子还挺难看。母亲则像变戏法一般,一搓,一按,一捏,一团粉在她手里像蝴蝶般飞舞着,旋转着,霎时就成了一个有棱有角、模样俊俏的饺子粑了。不多会儿,几十个白白胖胖的米粉粑就整整齐齐地横卧在蒸匝上。用大火蒸二十分钟左右,揭开锅盖,一阵热浪扑面而来。母亲赶紧用手蘸着冷水,麻利地将米粉粑一个个拨动,以免互相粘连。这热腾腾的米粑色泽像晶莹透亮的白玉,质地柔软而富于韧性,浓香扑鼻,吃起来口感最好。待凉了以后,色香味都逊色许多。
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吃到母亲的米粉粑了。寒暑假回家,母亲每次都特地为我制作,以解我的馋瘾。在县城工作的时候,那里也有制作米粉粑的风俗,但味道与母亲做的相去甚远。因为离家近,还偶尔回去打牙祭。有时母亲把加工好的粑粉带到县城来,蒸好后分给住在附近的同事吃,同事对我母亲的手艺总是啧啧称赞。如今故乡远在千里之外,难得回去一趟。每逢佳节,总是情不自禁想起故乡的米粉粑来。那一只只玲珑剔透的米粉粑,散发着浓浓的故乡的味道,包裹着深挚无私的母爱,蕴含着温暖幸福的记忆。
二、端午节的粽子
小的时候,不仅盼望过年,也盼望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母亲会包裹很多很多的粽子。
离过节还有一大截日子,大人就忙乎开了。采来新鲜的粽叶洗干净,浸泡好;又搓好一大捆细细的麻绳;碾好晶莹洁白的糯米。五月初三一大早,母亲就摆开战场包粽子,一般要包十几斤糯米,差不多要大半天时间,一家人可以吃半个月。故乡的粽子很朴实,没有什么这馅那馅的,只有白花花的糯米,拌上黄澄澄的菜子油,加上一些黑芝麻。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一个,蘸一点白糖,送到嘴里,咬一口,那个香甜润滑无以伦比!
我对母亲熟练的包粽子技术印象特别深刻,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我一直没学会。母亲先把两张大粽叶叠在一起卷成漏斗状,舀入适量调配好的糯米,用筷子戳紧后,再添加一些糯米,然后在上面放一张小一点的粽叶。只见母亲用手用力一按,又一折一卷,再用绳子紧紧地扎住三角形的粽头,一只立体的长三角形的粽子就完成了,看上去,简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母亲灵巧的双手不停地在粽叶、糯米、麻绳之间穿梭,就像变戏法一般,不一会儿功夫,一大串玲珑而结实的碧绿的粽子就挂在椅子背上,好似寺庙方丈脖子上围着的那串翡翠念珠。据说粽子包得越紧,越不容易馊,当然煮的时间也要更长些。当天晚上这些粽子将被放进一个大铁锅焖煮。煮了一个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解开粽绳,那色泽透亮的粽肉,升腾起一缕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当把这种健脾暖胃的美食放进嘴里,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端午节就这样在母亲包裹的粽子的芳香中,在浓浓的亲情里,一次次轻轻地走来,又一次次悄悄地离去。今天,它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
三、春茶飘香
每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故乡溪水淙淙,绿茵缤纷,山花烂漫,群莺乱飞。最忆清明谷雨时,茶树的枝头探出一颗颗新芽,嫩绿嫩绿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就摘下一朵娇嫩滴翠的茶芽,恰似缀在春姑娘胸前的一枚雅致的别针。家乡虽然不是茶乡,但家家户户在田边地头都种植了几棵茶树,能保障自家一年喝的茶。小时候,常常跟着母亲去采茶。母亲拿一个竹篮,一个小板凳,坐在一棵茶树旁。一只手攀着茶枝,一只手采摘。只见母亲的手指在茶树上飞舞,一棵棵茶芽齐刷刷地从树上坠落,不一会儿,就装满半竹篮了。我则站立茶树边,两只白嫩的小手左右开弓。可手指就是不听使唤,不是掐短了,就是摘了老茶叶,急得脸上直冒汗。那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的模样常常令母亲忍俊不禁。好不容易摘了一把茶芽,脚就站累了,手就发酸了,心就飞远了。看见一只只小鸟在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打着呼哨离去,就仰着脖子,瞪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痴痴地望着;旁边草丛中有一双蝴蝶在嬉戏,先是呆看了半天,接着又忍不住用手去扑,去追赶;一群蜻蜓上下翻飞,一条小土蛇从脚下窜逃,一条虫子在叶子上蠕动,一朵小花在风中调皮地眨着眼睛,一串野果闪着诱惑的光芒……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母亲已采好满满一篮茶芽。我跟在母亲身后,哼着童谣,一蹦一跳地踏着夕阳回家。
白天采的茶芽,晚上要趁着色泽鲜嫩把它加工成茶叶。这是一项又累又精细的活,一般人很难做得好。母亲不仅能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总是能制作出上好的茶叶。凡是喝过我家茶叶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加工茶叶的程序和情景。
先用柴火将一口大铁锅烧热,将茶芽放在里面爆炒。要不停地翻动,否则就会受热不匀。不一会儿,那些鲜嫩的茶芽颜色变深了,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恹恹的,软软的。这时满屋子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第一道工序完成。紧接着要把爆炒过的茶芽放到案板上,象揉面一样使劲揉。要趁热打铁,等冷却了就揉不动了,所以母亲总是不停地、用尽全身力气揉着,搓着。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也顾不上擦,热气腾腾的茶芽,把母亲的手猥得通红。真是“半两茶叶千滴汗,一杯蜜糖万朵花”呀!我心疼母亲,拿来毛巾擦去母亲额头和脸上的汗珠,递过凉茶为母亲滋润冒烟的喉咙。等第二道工序完成,夜已经很深了。我困倦得睁不开眼,去睡觉了。母亲继续将揉好的茶芽散开,铺放到锅里,用文火慢慢烘烤。这是最考验人的耐性的时候,来不得半点急躁。把火烧旺了,茶叶自然就有会色香尽失,只有一股糊焦味。而母亲却能准确适度地把握好火候,制作出来的茶叶色香味俱佳。用开水冲泡,翠绿的茶叶缓缓散开来,一朵朵完好无损的茶叶,玲珑剔透,仍象长在茶树上的嫩芽。清香随着热气的散发慢慢地溢开来,清澈的茶水甘醇爽口,回味悠长。
如今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再也没有机会和母亲一起采摘春茶,看母亲制作茶叶了。母亲年纪大以后了,一套制茶技术也悉数传给了小哥。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我都会收到来自故乡的新茶叶。在外飘泊时间久了,也见识过不少的名茶,但我却独爱家乡的春茶,几乎到了非自家茶不喝的程度。这不仅仅因为自家的茶是没有任何污染、没加任何色素的绿色饮料,更是因为在这清幽的茶香里,可以闻到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10
斜风细雨伴春归,立春之后的日子,变得温柔妩媚了许多;没有了冰雪的禁锢,山川河流在春潮中开始萌动,柳芽吐绿,春江水暖,故乡渐渐有了“年味”。
风尘仆仆的游子,一个个从远方归来,村头等待的老娘,眺望的眼神变成欣喜的泪花,很久没有见到父母的娃娃,紧紧拉住从远方归来的亲人的手,久久不放,生怕一松手,爸爸妈妈又会走掉,“年味”在老家的院落里,随炊烟飘荡。
有人说,年味是从第一场飘雪之后,母亲问寒问暖的那声问候开始的;也有人说,年味是从迈开回家的脚步开始的;还有人说,年味,是从故乡的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中,飘出的香味开始的
北雁南归,年味装在鼓鼓的行囊中,当春天的第一缕春风,从城市的发髻间掠过,思念里便开始萌生了浓浓的年味,在亲人的相互问候里,在拥挤的人群中,在回家的匆匆步履下,年味开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年味掺杂在淡淡的乡愁里,一点一滴在弥漫。
我记忆中的年味是在母亲的忙碌中开始的,当故乡的小巷里,传来爆米花老头嘶哑的吆喝声,还有伴随那吆喝声,爆开的香喷喷的玉米花,故乡便开始有了年味,这时候,母亲会让我端上一瓢玉米,一瓢大米,爆上两斗米花,如果不受潮的情况下,一直吃到过年,都是香喷喷的
在故乡的年味里,能让我感到过年脚步越来越近的,就是母亲的忙碌了,早早地从地窖里,扒出储存一个冬天的地瓜,洗净,然后熬制地瓜糖,待地瓜糖熬好,加入大米花,炒熟的花生米,冷却后,切成方块,香酥甜脆,地瓜糖是春节拜年,孩子们的最爱了,母亲熬制的地瓜糖,不苦,火候正好,是邻里小朋友们的最爱。
我的家乡在苏北鲁南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虽然远离城市,但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村庄的东边蜿蜒流过,涛涛不息的古运河水,给了故乡青山绿水和苏北鱼米之乡的美誉,有人说,上苍是公平的,它给了你现代化舒适的生活,也给了我们污染和繁荣带来的灾难,而这方贫瘠的土地,却因为远离市区,才有了故乡今日“渔舟莲歌”,“梦里水乡”的盛景;年味的浓与淡,与母亲赶集的频率有关系,靠家乡近一点的集市有两个,一个是如今的乡镇有七里地,另一个是过运河后,不远的里圩子,大约4里地;一早,母亲总是早早做完饭,挎上篮子,步行去集市赶集,那时,能跟上母亲去赶集,是我的一个愿望;尽管步行要走很远,但是,由于要坐船,母亲怕是危险,一般是不会带我去的,其实,即使在家,母亲总会从集市上给我买来好吃的,但是,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大市场,还有琳琅满目的美食,对我的诱惑还是不小,每次母亲去赶集,总是要和我斗智斗勇,实在摆脱不掉,才带上我,小时候的我,母亲赶集归来,曾是我一天中最为美好的期待春联,鞭炮,花生,瓜子还有一些过年的年货,母亲赶年集,买年货,我就觉得,年味越来越浓了。
过年了,肯定要磨上一锅豆腐,在我小时候的乡村,豆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头晚母亲便泡好豆子,第二天一早,就在磨上推,然后在锅里煮,最后用石膏点,做豆腐的过程中,母亲总会给我盛上一晚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那是母亲特意为我留下的。由于父亲在煤矿上班,家里条件要比一般的农村家庭,好了许多,家里每年养一头猪,别人都卖钱,我们家肯定要杀掉,除了部分的送人,卖掉,剩下的猪头下水,肯定是过年的美味,母亲会用两天的时间,把这些处理的干干净净,然后煮上一锅的肉,围着大锅,馋猫们肯定要先饱餐一顿了。
炸丸子是我们鲁南人家必备的美食,一是因为,丸子的确好吃,另外也有团团圆圆的象征,母亲做的萝卜肉丸子,是最拿手的,一个个肉丸从母亲的手指间挤出,滑进油锅里,几经翻滚,酥黄娇嫩,香脆可口,吃可以,但是,母亲炸丸子的时候,是不允许我们乱说话的,据说这是对灶王爷的尊重。母亲在小年这一天,会在灶台前点上香,我问娘为何在灶台前点香磕头?年说,这是灶王爷要上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回报去了,让他说点人间的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大年初一,我们再把灶王爷接回来,一辈子勤劳善良的母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知道贫穷饥饿的滋味,此刻也只能把美好的心愿,寄托给灶王爷了。
年味在母亲的操劳下,越来越浓,而我,也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当年少的我带着母亲的嘱托,独自一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求学路时,每到年末,那浓浓的年味,就弥漫在我的身边,有时飘进我的梦里,城市的喧嚣和浮华,抹不掉我心中对年味的期盼,回家,成为千千万万和我一样,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每年不变的主题 ,无论多忙,旅途多远,都要准时回家,故乡的年味,已经化为思乡的情愫,于是在母亲的殷殷期盼下,我体味着一年又一年,故乡的年味,回家过年,这份回归,成为我的一份依恋。
母亲河水,年复一年地流淌,而母亲却一天天的老去,不知道何时开始,日渐衰老的母亲,已经不能再亲自为我烹制美食了,但是,那份守候和期盼,已经成为年味的一部分,于是,常常把年老体衰的父母,接到城里过年,虽然没有故乡浓浓的年味,但是,陪在母亲的身边,这份静静的守候,已是我最大的满足。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母亲的身体日渐赢弱,终于在三年前,过完春节后的初八,离开了我,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也跟随我来到城里,故乡的家便成了一个破败萧条的院落,没有母亲的家,是那样的寂寥和荒凉,除了母亲的坟茔,回家过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没有娘亲的家,已经不再是个家,没有娘亲的年,那还有年的味道?
又是新春佳节,年味正浓,而我,时常遥望故乡,怀念陪伴娘亲走过的每一个春节,没有了回家的渴望,没有了娘亲的期盼,回家成为一种奢望,祭扫娘亲的坟冢成为我回家的唯一理由。
远方飘来 袅袅炊烟,爆竹声声,年味正浓,此刻,我才深深体会到,“年味”,其实就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相关文章:
母亲的味道作文600字01-20
过年的味道03-06
家乡的味道06-09
童年的味道06-08
中秋的味道04-19
爱的味道05-06
成长的味道07-13
亲近的味道09-14
海的味道09-13
家乡的味道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