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8-03-27 初三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什么是忧?什么是乐?大多数人都认为忧是伤、是不悦、是消极、是悲观;而乐则是自信、是乐观,是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希望。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适当的忧患意识,这里忧,是指生活中的活力。

在生活中,人人都会感受到成功与胜利,也会达到人生的高潮,但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着一种忧患意识,才会处在高位,而不会随即就掉下来,但是一些人、一些明星、一些作家在获得大大小小的奖项、获得了名誉时,在一炮走红之际,便立即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是由于他们没有一种忧患意识,没有在到达顶峰之际努力的登上另一个高峰。

忧患意识是自身进步的无限活力的源泉,只有当感到压力之时,努力做好才会不断地进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告诉了我们当受到挫折,感到危机时才会不断想出办法,才会使明天更美好。

一味的安于现状停滞不前,会使自己落入失败的深渊,会使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从繁荣强盛一步步走向衰败。

当年的中国,是何其强盛的国家,但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的自大自高、不思进取,认为本国是地大物博、天府之土,别国怎能与之相比,不存在着忧患意识,其结果是引导着中华民族一个繁荣的民族一步步走向衰败。

在忧患意识着同时,还要制定切实的计划去改变,否则忧患意识只能一步步变成自卑,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日本当年因为发觉了本国的经济与别国相差甚远才会向英、美、法国学习,才会变得如此强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存在着忧患的意识,才会让国家一步步变得更加强盛。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写的。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篇幅虽短,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同时我也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逆境使人立志,顺境使人丧志。

  不是吗?孙叔敖、百里奚、管夷吾、舜等这些人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克服重重困难,锐意进取,成了有所作为的人,虽然他们原来并不为人所知。其实,这种人是很多的。

  大家都听说过“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吧。它说的是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带着妻子到吴国去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回国后,越王勾践为了不让安逸的生活把自己报仇的决心消磨掉,夜间睡在柴草上,并悬吊苦胆,吃饭睡觉之前经常尝尝那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越国打败了吴国,雪了国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身处逆境,只要勇于拼搏,有坚强的毅力,是可以战胜困难的。

  但是如果安于享乐,不奋发向上,就会一落千丈,无所作为。我国古代有一个秀才叫江淹,他很有才气,诗赋曾轰动一时。但由于后来做了大官,在顺境中生活,丧失了学习之志,整天安于享乐,结果使自己的才气衰退到和平常人无异。后人为了不重蹈江淹的覆辙,总结出一句成语叫“江郎才尽”。可见,安于享乐的危害之大。

  由此,我们想到自己,因为一直处在顺境中,也曾经在学习上松懈过。有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我的了全班第一,就开始飘飘然了,老师要求我们背默《曹刿论战》,我只是草率地看了两遍,结果默写时有好几处默不出来。第二单元测验,许多同学都取得好的成绩,我只考了80分。我为自己没有远大的理想而感到惭愧,同时我暗暗鼓励自己,千万不能泄气,应该在逆境中奋发。我总结了考得不好的原因,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在毕业考试中,我的语文成绩终于又获得全班第一名。郭沫若说过:“一个人总要有逆境的遭遇才好,不然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是啊,只有那些在逆境中不懈努力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学习了这篇课文,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体会最深的还是两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 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 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 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2、 结构: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第4段:提出论点。

  三、 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2、第2段.

  (1)释词。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 总结。

  五、作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

  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

  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

  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

  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1、曾益:增加。曾,通“增”。

  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

  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36、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40、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

  41、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42、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43、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44、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45、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46、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47、恒:常常。

  48、亡:灭亡。

  49、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50、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胶鬲(hé) B.傅说(shuō) 拂乱(fú)

  C.曾益(zēng) 拂士(bì) D.忧患(yoū) 后喻(yǜ)

  解析:A项“鬲”应读“gé”;B项“说”应读“yuè”;D项“忧”应写作“yōu”。

  答案:C

  2.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A.发展,开展 B.发生,生成 C.发现,显现 D.起,被任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A.事故 B.原因 C.故意 D.所以,因此

  (1)解析:发:起,被任用。

  答案:D

  (2)解析:故:所以,因此。

  答案:D

  3.下列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因为上天将要降下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

  B.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C.由于上天将要把大任务给这个人。

  D.这是上天将要降重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的缘故。

  解析:抓住关键词“故”应解释为“所以”。

  答案:B

  4.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析:抓住关键词“生”“死”,这两个词是使动用法。

  答案: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小题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意思

  【小题3】将画线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小题4】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

  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C.论证死于安乐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

  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D.全文从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方面论说人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

  答案

  【小题1】 ⑴被举荐 ⑵这样的 ⑶常常 ⑷在外面(外国)

  【小题1】⑴曾 增 增加 ⑵衡 横 阻塞

  【小题1】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小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 C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记本文的通假字及含义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次阿联的理解,联系文章中的句子进行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本文论证的重点是生于忧患故C项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在文中开头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

  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入胡

  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4.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

  6.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地方官,妄自尊大,对下属颐指气使,最终导致单位人心涣散,他也成为“光杆司令”,知情者说他这是“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人说 的话意思是什么?你认为作一个领导,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炼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B

  3.B

  4.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5.举例论证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6.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7.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8.这个领导不善于团结群众,体恤下属,致使T作无法顺利开展。作为领导应该团结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意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译文: 。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分)

  答: 。

  10.A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

  11.C (“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 (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以上3道选择题均为2分)

  13.

  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1分),使他的性情坚忍(1分)。

  ⑵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1分),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1分)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1分),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千古流传的佳话出于这篇文章,就是出于孟子之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成大事,担大任,就要先学会吃苦,经受痛苦的磨炼。相反,如果你富贵了,也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人类担大任的不二法门呀!

  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之权,长期在忧患中集结力量,让自己更加强大,最终打败武后,夺取政权,成为一位优秀的皇帝。之所以他会成功,就是因为他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皇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有存在忧患意识,才能临危不惧。

  开辟农民起义道路的领导者陈胜是个很有才略的人,他具有优秀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但正是因为他成功了,他富裕了,他就很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根本没忧患意识。结果秦朝的军队主动出击,陈胜豪无防备,就因兵败而失败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陈胜并没有忧患意识,也没有看到近忧,所以他失败了。

  刘秀早年漂泊流浪,历尽辛苦,苦心诣志,最终推翻王莾政权,建立东汉。他在贫苦中早已锻炼了心志,正是因为他居危,所以他更能思危。

  俗话说:天有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只有处处存在忧患意识,防范于未然,才能有备无患,最终走向成功。忧患意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把忧患意识时刻记在心里,你一定可以永攀学习高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关文章: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与翻译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6.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生于忧患――从虎啸说起》读后感700字

上一篇:幸福原来就在身边作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