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与线1
如果我是风筝,那么家就是线。不管风筝飞得多高多远,总也离不开线的牵绊。
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个地方,在狂风肆虐的时候,给我们以庇护;在心灵疲倦时,供我们能够休憩;在我们孤单无助时,带给我们以安慰;在我们垂暮之年时,还要苦苦追寻、梦中呢喃。这就是家,那个听起来就感到温暖又踏实的伊甸园。
冰心说过:“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母亲的巢里;人间的风雨来了,女儿躲进母亲的怀里。”成长的历程坎坷曲折,家成了我坚强的后盾、唯一的依靠。当起风的时候,我自由的飘飞在蓝色手帕一样的天空上,与鸟儿一起歌唱,与风儿一起奔跑。可当暴风雨来临,我开始迷茫,开始不知所措。这时,线牵着风筝一点一点降落,落到安全的地方。家——避风的港湾。
飞累了,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随时休息。那里不仅可以歇脚,还有三月阳光一样的爱。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放松,或是大哭一场。家已不仅仅是一个归宿,还是心灵的花园。亲情的温暖可以化解一切委屈和疲倦,就像是雪天的火炉。在休息过后,我可以带着希望与自信重新赶路。家——心灵的处所。
心若没有栖息地,在哪里都是流浪。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也许会感到孤独无助。但心中总有那一点光,支撑着我继续向前。没有家的人是可悲的,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永远唯唯诺诺,永远孤苦无依。家,有一份似水的柔情,有一分脉脉的恬淡,有一分肆意的嬉戏;有声问候,有声俏骂,有声唠叨。有了顾盼,有了牵肠,有了守望,在哪里都不会孤单。家——希望的灯塔。
未来的每一步,思念的线永远牵绊着我。就像风筝飞得越高、越远,思念的线就会牵得越长、越紧!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风筝与线2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正背着英语课文,前方一团黑压压的人群围成个大圈。我生性喜欢凑热闹,便看准人们胳膊肘间的缝隙,猛地一头钻进。
探出身子,只见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端坐在经纹纵横交错的椅子上。身前是矮桌,桌子中间如白画盘,老人眼睛眯成一条缝,右手提勺,在画盘上方行云流水地游动。一抹金色似蜂蜜的细流,在老人爬满褶皱的手行经之处荡起一股,再泻下——顺滑地,细腻地,缠绵地……屏息凝神观赏多年未留意的糖画之时,感到背后有人推搡,不知哪个小孩蹿到我面前,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又一缩,径直走到老人身旁。
“女崽(女孩),你要什么样的?”他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头也不抬地对我说。当时我脑子里还在想着英语课文中的“kitefestival(风筝节),”便随口答道:“给我做个风筝样儿的吧!”
“风筝?”他眼睑簇成团的皮肤忽地舒展开,黑眼珠像移动的摄像头,朝我瞥一下又闪过。我“嗯”了一声,他的眼睛盯着远方,不住地点头,嘴里还一个劲儿地说着:“好!……好……”
金流跌宕,老人的气一提一松。他眉宇紧锁,“风筝糖”被凝出些异样的光华。十分钟如风似的飞走,风过之处是已成形的风筝。围拢的人群大幅度缩水,老人却并不在意。本以为他会草草涂个四角风筝就收手,结果他竟雕了个燕形的大风筝,燕子的腹部还给绣上了朵清雅的莲。每一个细节,他都精心完美地处理好,到最后,也不忘添条细线,像是在等待什么人的拽紧。老人用棍子粘起燕形风筝,递到我的手中,突然感觉这糖画有了些深沉的味道。我赞不绝口地接过它。
迫不及待张口的瞬间,棍子一怵,凉气还未倒吸,糖画便重重地砸到地上。细线与木棍粘连,断掉的是细线上端——因支撑不住风筝而碎裂。这碎裂从地底惊起,如车轮般滚动的咕鸣。霎时我回头,撞见老人呆滞的目光。他颤抖的手前伸着,略张的嘴唇灰白地抽搐。随后又慢慢缩回那只枯树枝般的手,目光从粉身碎骨的燕子处移到我身上。
一笑。
我至今仍无法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笑,那笑中似乎饱含着太多,无奈?叹息?亦或是责备?——我不知道。我毕生不会忘的,是他眼角皱纹包藏着的,一滴浑浊的泪。
我匆忙转回身子,快步离去。迫使自己将注意力放在英语课文的背诵上,“Chineseculture…(中华文化)”……
——坚守着这份情吧,莫让风筝坠入深渊!
风筝与线3
“线拉紧了吗?”父亲问。
——题记
小时候的玩具少,一个陀螺,一只沙包,一只风筝够我玩弄上几天。
那个时候,陪我玩成了父亲最大的乐趣。怎么把陀螺打的稳而快,怎么把沙包丢的远,甚至石子应该怎么扔水漂才会远,这些我童年明白的“大道理”,都是父亲教会的。
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不喜欢那些一按按钮就会发出声音的洋娃娃,不喜欢一装电池就会往前开的小汽车,而喜欢那些最简单的玩意儿,因为这样,就有父亲陪我一起玩。
“要那个蝴蝶的!”父亲总会满足我的一些小需求。家里的风筝已经成堆,但我总喜欢拉着父亲再去买,买不同样子的。“对,就那个!翅膀张开的样子真漂亮!”
为了找到一个树少,适合放风筝的地方,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只要周末父亲一有空就带我回老家放。那里就在钱塘江前,风大的时候特别适宜。
“怎么飞不起来!”我把风筝往地上一砸。
“跑起来!跑起来才会飞。”于是你牵着我迈开大步的往前跑去。“抓紧!我要松手了。”
你一点点的松开手,在你带领下我向前跑,一直跑。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你跟在我后面大声告诉我。我扭头看见蝴蝶的翅膀在风中展开,时而煽动。
“啪!”一没留神脚底一块石头就重重绊倒在地上,头上磕破一大块皮。
我坐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回家后母亲看了也心疼不已。母亲向来觉得女孩子不该玩这些“不淑女”的东西,有时间应该多坐在家里看看书。从那次之后,家里的风筝就都被母亲扔了,唯独那个蝴蝶的风筝在我的坚持下被留了下来。
都是童年回忆的碎片了。一晃几年过去,我正如母亲所愿每天闲置下来的时候就翻翻书,看看小说。初中,共三年,排除保送生这一条路我只有拼好中考这一搏。学校老师天天念,家长也天天念叨着高中学校的名字。
“以后走怎么样的路,要定型了。”
“你考什么?”母亲问我。
“不知道。”
“就这所。”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这么一份分数线的清单。“离家近,而且我有同学的孩子就在这儿读,都说学校管得严,气氛好。”母亲摁着一所高中的名字对我说,“就是分数高了点,你现在的成绩太危险了。”
我对高中的了解甚少,只是在同学老师口中知道了一些概况,但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渐渐也有了心仪的升学处。
初二那年,我搬家了,蝴蝶风筝也被顺带着带到了新家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我从不去那儿,而且我也早就淡忘了那个风筝。
初中后我和父亲的交流就变得很少了,我每天天亮出门天黑回家,和他讲的话也只有在餐桌上的那几句。
“这个周末我带你出去玩吧。”父亲问我。
“玩?你能跟我玩到一起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闲置的时间我丢掉了看书的习惯,喜欢捧着电子产品带上耳机一个人呆着。
“风筝好不好?”
“风筝?我已经十四岁了!再说家里哪有这种幼稚的东西。”
“如果我找出了这种‘幼稚’的东西,你就周六跟我出去放风筝。”
“好!”
我在你面前任性着。你却当着我的面翻出了那个蝴蝶风筝,上面覆盖了厚厚一层灰尘,而且风筝的一只翅膀还断了。
“我来修好。”
听着你的话,我心头一颤,想到了以前的事,和一些其他的事。
“跑!跑起来风筝才能飞起来!”就这样周六我跟你来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做着熟悉的事情,和熟悉的蝴蝶风筝一起。
那天的奔跑我记得很清晰,那是初中后第一次这么淋漓精致的开怀大笑,第一次这么轻松了。
“女儿,喜欢什么学校?”你和我坐在草地上休息。
此时此刻,你问的这个问题仿佛没有以往这么讨厌,于是我报出了一所学校的名字。
“你是认真的?”
“对,我认真的。”
“那好,还有时间,去努力拼一把。”
“好!”似乎因为你在我身边,我的回答才如此铿锵有力。
“你知道为什么风筝会飞吗?”你问我。
“为什么?”
“因为风筝有线。”你说,“你知道你为什么可以回答得这么坚定吗?”
“为什么?”
“因为你有我。”
你平静的眼神让我瞬间觉得一切都充满力量。我终于明白了我想起的那些事是什么。
你拉我从草地上站了起来继续放风筝,你看着我准备好风筝后,张开嘴准备说什么。那刻我好像明白了,朝你大声喊:
“别担心!线拉紧了!”
你笑了。我也笑了。
风筝与线4
天空中的风筝固然美丽,可谁曾注意过那一条细小的丝线?
——题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年春季时,便有许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在草坪上,在田野里,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人们热衷于放风筝,但更热衷于在明媚的下午,坐在草坪上,仰望那一只只美丽的风筝。
一个风筝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上面描绘的是什么画面,而是看它是否成型,是否结实。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线”。线好,风筝自然得高些,平稳。线坏,也许风筝就会一去不返。
仍然记得,我第一次放风筝时,和妈妈一起把风筝拿到田野里——在这喧闹的城市中,也许只有这里才是最广阔最安静的放风筝的理想场所。我们准备试飞,但我却选了一条极为细的线——本以为可以减轻风筝的重量以便于他飞得更高,可结果风筝果真越飞越高,他似乎十分向往云朵,于是便钻入云彩,一去而不返,留在手里的只剩下一个断了线的线圈,等了它许久,也未曾再见到它。回到家,妈妈与我分析原因。“小风筝用细线,大风筝用粗线。”这是我们讨论出的第一条原因,一句话,因风筝而异吧。“风大用粗线,风小用细线,”这是其次,就是要考虑外界因素……这一次放风筝就总结出了如此多的道理。
又一年春,我们来到广场上,欣赏这美丽的风筝,学习技巧。我端坐在阳光中,时而躺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偶然一瞥,却没有找到风筝的线在哪里,走进来看,原来这根线早已被风吹得瑟瑟地抖动,融入了这片春景中去了。“小伙子啊,你离得那么远看这风筝线,指定是看不到的了,但就是因为这一根渺小的丝线,这美丽的风筝才不会乘风而去啊呵呵。”放风筝的老人笑着说。
是啊,这线当然是重要,若没了它断可不行,但它却把自己看的如此的轻,以至于同春景融合。他不被人所认可,却一直在坚持着,是什么支持着它?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即是,它们有任务,它们有理想,它们一直在黑暗中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事实上它们才应该是主角,但它总是被人们遗忘在那个角落,而人们所关注的是它努力过后的结果——即风筝的飘扬,从而来判定它的价值。这样做真的值得么?
答案是一定的,尽管它们在别人眼中不是主要,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单是如此已足够,所以它一直在做,他一直坚持着,想到这番坚持,不禁想到了一位古人——李白。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回想起来,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如同这跟丝线,例如每天与公路形影不离的清洁工人们,不辞劳苦疏导交通的警察们……是它们在“社会”这个巨大的帷幕后面工作着,贡献着,它们与前台的演员们一样,燃烧着自己,把自己的每一丝光芒照向观众,也许它们许久之前也曾被同样的烛光照耀。社会因他精彩。
是他们,在最狭窄的环境里做着最有意思的事,一丝不苟;是他们,在最朴素的五线谱里奏出最动听的歌声,毫无杂音;是他们,在最简单的白纸上书写着最华丽的篇章,感人肺腑。他们,也许只是初春里的一株小草,抚摸着柔嫩的大地;他们,也许只是盛夏中的一抹阴凉,支撑起苍翠的斗篷;他们,也许只是深秋地上的一片落叶,留恋着树木的味道;他们,也许只是寒冬中的一缕暗香,装点着亮眼的寒冬。他们,是城市的名片。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这便是他们的生活了吧。
天空中的风筝固然美丽,我曾注意过拿一根细小的丝线。
风筝与线,也许,这边是最美的搭配。
风筝与线5
看,那里有一只美丽的风筝。
我第一次看到风筝,是那早已无声逝去的金色童年。“不!我不回去。”我叫道,“除非给我买玩具。” “你有许多玩具了,等都坏了,再给你买个大的。”妈妈反驳道。夜色悄然布满天窗,不舍的露出晚霞,只有天脚下的一抹红颜。晚风吹乱了母亲的秀发,也吹乱了我的心。
梦幻中的天空,童话般的世界,一只风筝顺着那一抹晚霞悠然而起。“看,那里有只美丽的'风筝。”妈妈指着那纸风筝说。风筝,它勾住了我的目光,也勾住了我稚嫩的童心。
风筝在这样奇幻的天空自由的翱翔,那不也是我的梦想吗?它在这广阔而又令人向往的天空下,跳着,舞着。“我要,我要。”这样新鲜的东西怎能不吸引我?我蹦了起来。妈妈看透了我的内心,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好!你只要乖乖回家,明天咱买个大的,好不好?”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好!但是我要等到风筝飞走了,我才回家。”妈妈犹豫了几分,在我的恳求之下,才勉强答应了。
风筝像熟练的舞者一般,轻雅的走上了这奇幻的舞台,用优美的舞姿吸引着我,拉着我。他在这无遮拦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时高时低,时而翻转,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平静,像巍峨挺拔的高山,微风抚摸着我的脸颊,也托着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风愈来愈小,忽然停了,舞蹈也嘎然而止,然后缓缓的走下舞台,一段优美令人陶醉的舞蹈完美的谢幕。
我离开了这令我眷恋的的地方,但我心里有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心中那一丝眷恋不知何时被抹去,换上了我对明天、对未来热切地盼望。
我是风筝母亲是线,正如我渴望自由,在蔚蓝色无遮无拦天空下自由翱翔。但线不准,,,当我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时,便将我扯回来。我无论如何也挣脱不了线的控制,因此只能乖乖服从。
我曾想过挣开线的控制,但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曾看见一只风筝,它和我一样,渴望蓝天、自由。有一天,它借着大风挣断了那根日日夜夜抓着它不放陈旧的线绳。它非常兴奋,飞向了那热切盼望的蓝天,但它迷失了方向,它开始后悔,后悔挣断那根线,它想再回头,但已经晚了,大风把它带离了原来的位置,他飘忽不定,渐渐地坠向地面。我惊讶的发现,那是我。
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下,总能惹人注目吸引人们的眼球,大家都喜欢它身上绚丽多彩的条纹,但却总忽略了那一团有些粘尘的线。风筝不能没有线的支撑,线不能没有风筝的英姿,不论失去了谁,谁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但线总是会断的,也许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吧,风筝不能总在线的支撑下飞翔,风筝需要在未来的天空下振翅高飞。风筝没有方向的时候,线给它打方向,飞不稳了,线给它找平衡,不伦在什么时候,线总是在默默的付出。
我们都是风筝,父母都是线,我们都是在线的引导下学会了振翅高飞。
我们都是风筝,父母都是线,因为有线,所以在蓝天白云下,我们能自由欢快地飞翔。或许我飞不高,或许我的英姿不够美,但我会在属于我的那一片天空,和线一起,舞动我的英姿,努力飞行,尽我所力。
风筝与线6
是谁禁锢着谁,是谁挣脱着谁。凌烈的风包裹着那个摇摇欲坠的风筝,一根银线却死死地纠缠着。风筝被风绊了一个趔趄,线在半空打了几个转儿,晃了晃又被风筝拉直了。
总会听到少女们嘴里说的甜腻腻的句子“风筝没了线,就永远都飞不起来了”。然而,风筝却被永远囚禁在广阔的天空中。它永远被寄托着飞得更高,却没人愿意让它也仰望一次那无边的天空,而不是让它沉溺的蔚蓝。线曾经有过自己的梦想,变成一件温暖好看的大衣,用来穿昂贵的珠宝甚至仅仅是一根绳索。而现在,它只能一味地束缚着别人,在风中颤抖。
是谁成全了谁,是谁愧疚着谁。线断了,风筝就跑了;风筝跑了,线还在。风筝可以飞翔,可线永远被握在手里,紧拉着风筝。也许是孤独罢,也许是气愤罢,也许只是单纯地放不开罢。那种莫名的信赖,苦涩的依赖。它们仿佛应当自己去改变,却又好像本该这样。追逐高处是令人畏惧的,有人在后面轻扯你的衣角,安心,温暖,自然。而当你为梦想奋不顾身时,总有人牵扯着你的脚步,烦躁,无奈,迷茫。
是谁依赖着谁,是谁逃离着谁。风筝无数次的高飞,最终被扯下。在天空中颤颤巍巍地抖落下来,风光,骄傲,连同着那收紧的线越扯越紧,绷破了。连同抖动的尾翼飘走了。线送给了风筝一次美妙的旅程,然而让风筝开始享受微风与宁静时,线却打破它的幻想,拉着它划过天际,什么都没留下。
当风筝不再做着飞翔的梦,线变成了它从未想过的样子。风筝有一天也许会渴望地上的生活,它想顺着微风滑到麦田里,享受温暖的和风。它想顺着河流淌到石壁上,享受微凉的清泉。它想顺着笛声躲在小屋子上,享受安宁的午后。而线呢,也许是被丢在屋顶的阁楼上静静地等待风筝甚至一个新风筝的到来。也许会在废弃的垃圾堆感叹自己的命运也不说定。
当线放手了,随风筝飘扬,风筝仿佛失去了什么。线也许被改造商品,更或是被燃烧殆尽。风筝却怕了,自由让它无措,让它畏惧。失去了线的拉扯,它忘了归途,忘了过去。
有时我们疯狂地想要抛弃教条,可早已习惯于教条的我们一旦自由便失去了聚焦。那时的我们不是无法改变,而是因为习惯而不想改变。像风筝一样飘飘荡荡的人生,总有一天会被扯回平坦的土地。然而,一味的被绳索控制,也只会迷失自我,只知道顺从,而连最后的希望也枯涸了。
风筝和线,它们总是想摆脱着对方,却又无法分离。不知为何变得无理,变得扭曲,变得令人诧异。我们也是如此,追逐梦想还是放弃梦想,不过是习惯于顺从亦或者是反抗。一切失败与迷茫只是自己淡淡的惆怅和无奈。有时,不如尝试着背负;有时,不如尝试着抗争。没有谁的人生一定要活的比谁都精彩,也没有谁的人生一定要被他人掌握。一切,都不过是自己心中的那根线,究竟被放在什么位置罢了。
【风筝与线】相关文章:
1.风筝与线
2.风筝与线
3.风筝与线
4.风筝与线初一作文
8.我与风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