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墙下
最近几天的傍晚时分,我闲来无事,独自漫步在故宫外的城墙下。已是初冬时节,一阵瑟瑟的风吹过,不由得哆嗦两下。心里不宁静,风便是冷的。
看着城墙上的刀纹剑孔,顺着目光,涌入了瞳孔,冲击了视觉神经。耳边呼呼的响起了战马和军靴的鞑鞑响儿。这些,在我的大脑里堆积、矗立、叠垒,越来越高大。终于,我坠入了城墙的幽深……
阴湿的冷气把我从混乱的思绪中拽出来。我把双手背在身后,继续向前走去。
我记得儿时家就住在沙滩一带,每天傍晚饭后,总会随父亲出门走走。小时候自然不识愁滋味,即使走过城墙,也感不到半许阴潮之气,现在想想,那是大概从心底里就感到轻松罢。
如今,我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在城墙根下呼吸到的是历史遗留的气息,尽管不怎么温热。
此时,看向窗外,我在想,最近无论是生活、学习都备感不顺,心里揣着事,抑或大抵是心里不清净,似乎更是有些许沉浊,才觉得城墙下是潮凉的罢。
我有加了一件衣服,继续往前走。突然发现这城墙是那么精致而又粗糙。我从未细心洞察过这城墙。我只知道这墙很坚固,却不知它背后的历史意义。记得历史老师讲过,在古代,一般是先筑墙,而后再建城,那墙只做抵御侵略之用,却站了足有数百年。经过风雨的冲刷,也变了一副模样。它是有内涵的,它见证了中国从明到清一直到今天的跌宕与变迁,每一个细节都那样之清楚地印刻在城墙上。它似乎在对我倾诉,又好像在对我忠告。
昔日里,那城墙的砖是鲜红色的,也是坚固的。如今呢,那些砖已光彩不再。它们被毒日烤成褪鲜的铅灰色,被战火燎成暗泽的灰黄色,被风雨冲刷成润湿的灰绿色。尽管历史意味这般浓厚,却也端详平和,不是威严与气派。
这般风景,渗入我的心脾,给我以巨大的鼓舞。我不能拥有城墙般的坚硬,但我可以拥有城墙般的坚定。就让我自己来净化我的心灵。我要抛开烦恼,释放压力。终有一日,我必将绽放属于我自己的光芒!
【写作指导:如何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
1、思辨性
“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这年的作文题目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许多学生只写出什么情况下不要轻易说“不”,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2、思辨性不强的危害性
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next88)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3、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
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你能举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证分析的空间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许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思维,不管三七二十一,叙完某人的成功之处就贴话题(命题),比如,在一次习作中,话题是“尊重他人”,有些学生就如此论证:“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仙,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够尊重他人;鲁迅之所以能够成现代文学巨匠就因他能够尊重他人,……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结果吗?这就说明没有思辨能力就无法做到把理说透。
【站在城墙下作文】相关文章:
1.城墙造句
2.西安城墙小学作文
3.介绍西安城墙作文
5.家住古城墙
9.站在红旗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