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作文

2017-10-06 高三作文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地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2O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主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识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从美国归国。旧中国军伐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它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的中国的黑暗的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用手去抚摸,令人去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一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描述?无疑,是认知受感情影响的结果。
  
  满分理由:读此文后,首先要赞赏的是作者的构思:选择“水”这样的“物”为依托,三种共四个不同类型的人对“水”的“情”,“总——分——总”的结构,中心十分突出。材料的选用和和语言表达上,稍加留心则知,每一个人物都有代表性:李后主是亡国之君,辛弃疾是爱国将领兼词人,闻一多和朱自清则是现代的爱国文学家兼学者。写每一个人,都交代了其所处的政治环境,都引用了有“水”的代表作,都写了“情”不同,对“水”的认知则不同。可说是历史笔法和文学笔法的和谐统一。不俗的构思加上乘的表达,这篇文章很耐咀嚼。
  考生个性特点:书读得多而细,历史的,文学的;思则广而深。
  文化背景分析: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熟悉,古今诗词有较多的积累。
  建议:熟悉历史,对历代文人有较多的研究的考生,可以这样为文。这篇文章的结尾“认知受感情影响的结果”一句,写得太直,与通篇浓浓的书卷气不协调。

【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作文】相关文章:

1.伞下情作文600字

2.雨下情作文2000字

3.下情上达的反义词

4.美味在眼前

5.成功就在眼前

6.什么就在眼前作文

7.毕业就在眼前作文

8.笔飘作文

9.珍惜眼前一切作文

捕捉理性的灵光作文 公则生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