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书的读书的笔记,分三章进行整理,即第一章为外向客体系统,第二章为内向主体系统,第三章为横向连带系统,所以对于读书笔记序言的写作是综合了《美学引论》中的两篇序言和第一章绪论的内容,这样可以便于以下三章能以清晰的条理出现在读者朋友面前。
其实每次当我开始对一本新书进行学习的时候,总是首先学习这本书的提纲也就是“骨架”,因为了解的书的“骨架”,也就了解了这本书所要陈述的主要内容,之后就是热衷于对序言的学习,因为序言总是能表达出作者的写作初衷、构建著作的历史发生以及著作在当代学术界的创新之处。关于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XX年7月再版这本《美学引论》,是由杨恩寰先生主编的,其书写序言的任务自然由杨恩寰先生担任。因为本书是对1992年《美学引论》的修订版,所以本书出现了1992年9月和XX年4月两篇序言。在前篇序言的书写中,杨恩寰先生说明了《美学引论》这本书是美学在“当代语境”建设中自觉的产物,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即美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发生根基和本书的理论框架。
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发生根基,杨恩寰先生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广泛存在的审美现象或审美实事。审美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文化现象,因此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审美现象是社会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实践是一切历史现象其中包括审美现象的最深刻的基础,……作为历史现象的审美现象也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人化自然说才能得到科学地解释和说明。……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为基础把认识论同价值论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揭示审美现象的历史根源和本质。”
一切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美学体系,针对谈美学体系的“科学”研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甚至背离的现象,如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以唯心主义为根基,对美学问题的`阐述多数都是 “伪科学”的,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导致了黑格尔美学体系最终解体。对于本书构建的理论框架,我本人也认为是当代美学的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中是一种最着实有效的理论体系,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兼顾其它,即“以审美现象(经验的审美对象与对象的审美经验)为起点”,首先向客体和主体两个方向延伸,外向客体方向的延伸,论及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存在和美本体四个方面;内向主体方向延伸,论及审美经验、审美机制、审美个性、审美欣赏、审美批评、审美创造、审美形态和审美教育八个方面。之后进行纵横连带的研究,横向连带涉及审美文化的研究,纵向连带涉及审美起源的研究。可见这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美学体系。所以,针对本书的读书笔记也主要从三个章节进行梳理,即客体系统,主体系统和连带系统。
在后一篇序言中,杨恩寰先生针对当今美学界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在这里无需进行整理,然而我对其中的一个问题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审美领域层次划分的问题。这篇序言中指出“审美经验层次分解为感官观照、心意领悟、超越畅神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三层次,……审美经验被划分并表述为观照性愉快、领悟性愉快、畅神性愉快三个层次或环节;审美对象被划分并表述为表象层、情致层、意味层三个层次;审美客体被划分并表述为感性形式层、形象图示层、意味潜在层三个层次”,这让我想起了李泽厚先生在谈艺术产品的历史积淀问题时也谈到了三个层次,即与原始积淀相对应的形式层、艺术积淀相对应的形象层和生活积淀相对性的意味层,在有人民出版社XX年5月出版的《艺术学》中杨恩寰、梅宝树两位先生认为艺术产品也有三个层次,即感相层、意象层、意蕴层,在艺术欣赏的层次划分上两位先生认为应当分为“感官观照、心意领悟、神志彻悟”,庄子也曾说过“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耳听之以气”,宗白华提出“直观感像层、活跃生命层、最高灵境层”,李泽厚对于艺术欣赏阶段提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也有学者提出“应目、会心、畅神”的提法等等,纵观这些“三个层次”可以发现第一个层次基本上都与感官、表象、感性、感相、耳目等提法分不开,可以推论出基本上是在说明对表象的感官观照的耳目之乐而已,这是一个比较低一级的层次;第二个层次基本上都与领悟、情致、意象、心等概念分不开,可以推论出这是一个基本上有情感触发心意领悟之乐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中间层次是超越耳目之乐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基本都与畅神、神志、意味、意蕴、彻悟、气等概念有关,可以推论出这最高一级是可以被称为哲学的层面,是关乎人的宇宙感、沧桑感、历史感、生命感的最高一级的人生哲学问题,是对人生、对宇宙、对生命、对历史大彻大悟的神志畅游之乐,如果主体心意机能上升到这一阶段就可以与天地同在与……,如果艺术作品上升到这个层面就可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不朽的传世珍品。当然对于审美(或艺术)对象(或产品)以及审美(或艺术)欣赏由于参与出发点不同、心意参与机能、审视的客体等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进行这样罗列式的比较,然而这样简单罗列式的比较只是针对三个层次的关系而言,基本上可以证明三个层级之间轻重缓急的关系问题。
在《绪论》中关于“美学的历史和现状”、“美学对象的历史回顾及现实观点”和“美学理论框架的几种模式”这三个命题都是与美学史相关,对这些理论知识点的梳理将在做美学史相关专题的时候再进行梳理,这里并不做过多整理。这里只需记住在美学领域的研究中凡是没有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所进行的研究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偏差甚至背离。但在前三节中仍然有以下五个知识点需要记忆:一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是在西方实现的而不是在东方,“是由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的”察看以前的页数标记都属于序言部分,所以又有了第一页的标记这虽然属于美学史的知识但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知识点放在这里也是需要记忆的。二是美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历史阶段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美学变革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为美学的建设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和人化自然说。三是“审美关系就是审美活动关系……美学应以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整合统一为研究对象,也就是以审美现象为研究对象”。
【《美学引论》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08-22
美学原理读后感08-19
赞美学校的作文800字07-25
声乐读书笔记范文07-16
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13篇)03-03
小说《简爱》读书笔记范文05-14
小说《呐喊》读书笔记范文05-14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范文11-06
《格列佛游记》小说读书笔记范文05-14
小说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