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放风筝的时节。当时,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比较活跃。学校组织了一次放风筝比赛的活动。对我来讲,这是一次把作文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活动。 活动按照“学风筝——做风筝——放风筝”的思路开展。
先是学做风筝。我本身不太会做风筝——小时候,我做的风筝很少有能够放上天空的。因此,我对方风筝也不太感兴趣。不过,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也不甘落后。于是,我发动学生找有关的资料。学生从各类书刊杂志上找来的风筝的历史、风筝的飞行原理、制作方法、放飞技巧等资料。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事件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我把“学校要搞风筝比赛”的事情告诉了同学们,学生热情很高。
做风筝的活动,学生很投入。为了做好风筝,我们请了自然老师和美术老师来辅导。因此,学生制作出的风筝在工艺、造型方面都很不错。为了能够在比赛中获奖,我们班先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了试飞选拔;被选拔上参赛的学生还利用双休日到比赛场地区练习放飞。
从做风筝开始,我要求学生记观察日记,其中包括做风筝、试飞的整个过程,我都要求学生用日记把自己的做法、心情、体会记录下来。
放风筝比赛活动在校园外的一块农田里进行的(那时的农田还没有开始播种)。各班选出了自己班内最好的风筝。发令、放飞……哈哈,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飞舞,地上,放飞的同学东奔西忙,好不热闹。所有的同学真是“好好开心”。
正当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准备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研原来听我的阅读课。因为我们熟悉得很,我向他们介绍活动和自己的作文教学打算。没想到,他们很重视,决定,要我把这次作文指导上成一次全县的作文公开课。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前搞了一些写动态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片断练习,准备在课上重点指导学生“说经过、说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内容为基本思路来上这节课。
几天后,我把这个思路跟教研员一说,教研员基本同意我的思路。但是,他们要求我先搞一下试讲,看有什么问题。
我说,不要试讲了吧,我还是有把握的。再说,试讲完了,学生都会说了,就说不出个性特点来了。教研员坚决不同意——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没办法。我只好按照自己的设计,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试讲。
想得很好,以上课,果真出了问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说,但是,再说的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对过程的介绍、场面的描述、自己的想法介绍得很有些不够周到的地方。于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我进行了指导。
当然,最后,学生说出的作文是比较高水平的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压堂十分钟之多。教研员有话讲了:怎么样,不试讲不行吧?我心里想:试讲究行吗?今天出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到了公开课上会出什么问题?大家在一起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一些“微调”。然后,我“走马上课”。
由于是作文公开课,大家显得热情比较高。学生们很配合,按照我的设计,非常的顺利。学风筝、作风筝、放风筝,每一个要点都说得非常活跃,精彩。我高兴得拿着话筒到处采访。说完以后,教研员还不吹哨,没办法,安排学生课堂写作,我转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一直过了将近十分钟,课,终于上完了。
我问教研员:怎么回事?怎么给这么长时间?他们笑了:你的指导部分才用了32分钟。什么?我傻了。这是32分钟能够做完的事情吗?哦。试讲惹的祸。
听课老师对这节课倒是倍加赞赏。教研员在评课时把握得课也碰得很高。但是,我内心却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老师们除了学一些思路,这节课是学不了的。
反思:这是我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上的最后一节公开课。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担任了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只是要把这个班级送到毕业才能“脱产”。
现在回忆起来,应该说词作文指导的经历是我现在搞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原始经验积累吧。最起码,那时我把科技活动与作文给整合在了一起。当然,那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现在这样的思考,因此,活动的指导方面,也多是以老师为主的,即使活动的安排,也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至于学生的个性兴趣,没怎么考虑。
作为公开课,我到更倾向于自己试讲的那节。因为,那节课真实,而在礼堂上的那节课,便很虚假了——一切都是准备好的,学生和老师之不过是在演戏而已。
【一次“大家看好我难过”的作文教学公开活动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