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读后感

2021-06-09 民俗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故事》读后感 篇1

  一天,我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卖二手书的市场,于是,我就在这里淘到了一本《民俗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民俗,节日的由来。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贴红春联》。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贴上红春联是由古人在门口挂桃符的风俗演化而来。相传在三千年以前,我国东海有一座奇高无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古老的大桃树。这棵树覆盖了三千里结的桃子大如车轮,红如 灯笼,人吃了就能成仙。 同样,在山上还有一只大公鸡,它身长百里,全身火红,鸡冠就像朝霞一样美,它日夜都站在桃树上,每当黎明来了,便高鸣一声。

  但是,在这座山的一个洞里却住着一群恶魔。每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就钻出来,不是偷桃子吃,就是袭击大公鸡。更可恨的是,它们竟然用钢牙铁爪摧残桃树的根,想毁了这棵树。于是天帝派了神荼,郁垒两位天神前往降妖除魔。这两位大力士把恶魔一网打尽。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了!

  为了纪念两位力士,人们在桃木上刻出他们的样子,用以辟邪,驱鬼,以求平安。所以人们为了不让鬼靠近他们的家,便把桃符挂到了门上。到了五代时,有一个叫孟昶的人,他在桃符上写了两句词,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也提倡每年除夕贴春联,为了喜庆就写在红纸上,留传至今。

  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地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许多节日的来历与传说,推荐给大家。

  《民俗故事》读后感 篇2

  过年的时候,我帮爸爸贴对联,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过年为什么叫过“年”呢?于是,爸爸就给我讲了关于“年”的.故事,我觉得又吓人又有趣。爸爸见我对过年的习惯非常感兴趣,就给我买了一本《中国民俗故事》,我非常高兴!

  书买回来了,我一口气看了半本,直到妈妈叫我吃饭我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吃完饭我给妈妈讲了我看的故事,比如,端午赛龙舟,中元节的故事以及重阳登高等等,我发现原来我们国家的节日背后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呀!妈妈告诉我:这些民俗故事是在人们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

  听了妈妈的话,我对这本书更有兴趣了。连着几天都在看,看了好几遍。越看越喜欢,越看感受越深,比如:在《端午赛龙舟》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在《龙灯舞起来》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我还带着我的感受给我的朋友讲了讲,他们也都很喜欢听。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国家的民俗故事,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民俗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

2.有关春节成语谚语民俗故事

3.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5篇

4.民俗村

5.民风民俗

6.《故事里的故事》读后感

7.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精选11篇)

8.民俗乐园

上一篇:国庆游锦绣中华民俗村作文 下一篇:亲近民俗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