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2-28 民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既然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难免会聚集在这里。其中,有和我们肤色不同的,有和我们国籍不同的,也有和我们居住在同一片华夏土地上,只是信仰不同、习俗不同的56个民族的朋友们。

  深圳的习俗可以说,是聚集了各个民族的精华部分,主要由广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这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蕴含着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说广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贸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狮献瑞闹新春,初入学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驱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鹏城,龙腾四海庆太平,凉帽遮颜唱山歌。还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庙前“辞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头角街舞鱼灯。

  这些民风民俗可谓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会忍不住发问:“深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这些看似有趣但质朴古老的东西,对于我们深圳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将这些习俗延续下去呢?”

  其实,任何一个古老的东西,都是由厚重的历史叠加而来的,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则是可怕的。而这些民风民俗不但历史厚重,还结合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比如说,广府民俗的“初入学堂拜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仪式“广府人八百多年来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广府民俗。由于有重教崇文的优良传统,当地初入学堂的学生,都要先举行“进孔门”的祭孔子仪式。”这个仪式恰恰体现出了广府人注重修养和学问,而这样的修养和学问,在以后的发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还有沿海民俗的“沙头角街舞鱼灯”,舞鱼灯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经广为流传,鱼灯不仅仅样式美观,还蕴含着人民美好的祝愿,慢慢地,就从庄重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轻松的娱乐。别忘了“金狮献瑞闹新春”,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狮的本体,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像一个值得纪念的民风民俗那样长久地存在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我们的民风民俗已经成了深圳的另一个闪光点。

民俗作文 篇2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民俗作文 篇3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秋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公公、婆婆在忙碌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往盘子里放水果,有苹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萝,还有像刺猬一样的,我也说不上名儿,这些水里看了真让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炉,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双手轻轻地抱着一个像宝塔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门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儿,等公公干完后,我问公公:“公公,这是什么东西?”公公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不遭受风雨!”我听了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公公准备的。吃完团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婆婆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到赏月的时间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张椅子,来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们在谈论着,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银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间照亮了,圆圆的月亮伴着我进入了圆圆的梦。

民俗作文 篇4

  一弯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满天,忽明忽暗,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传来一股清香,那香,诱人,往东边一瞧,是柚子树传来的香味,那香,在空气中酝酿着,带些青草味,闻后使人头脑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这香味最浓之时,而这,也是因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们家总要用柚子叶水冲凉,而它,也是有讲究的。

  1、必用自家种的柚子叶八片;

  2、必须自己在外摆锅架铁烧水;

  3、烧火必用荔枝柴;

  4、荔枝柴必须自己上山拾回来。

  想到这,忽然记起来,荔枝柴还没有上山拾,可现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凭爸爸的一句话:这柴,必须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坏了民俗。于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刚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让我提心吊胆,再加上山上还有许多虫子,爸爸让我在这等,可我担心爸爸,便随爸爸一起上山了,虽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护我,但心还是乱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吓死我了,不过还算有惊无险,是一个树枝。

  很快,我们便走到了山里头,这里面的树叶密密麻麻的,连月光都射不进来,这时,我才感觉到了原来眼前还有一束光,那是手电筒发出来的,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犹如照亮了整片树林,温暖着我的心。很快,我们便拾够了荔枝柴,便马上赶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随着火焰的燃烧而消失。

  在家里,妈妈摘下八片柚子叶,而柚子叶:长为爱心形,一片叶子有两个爱心。而八片叶子,寓意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于晚上的荔枝柴有点湿,所以要用火热一下后,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烧出的缕缕炊烟,缓升上空,而那炊烟,承载的是祖祖代代们的爱。

  很快,柚子叶,已从青而泛黄,水也开了。月光,繁星,为祖先们寻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间里,满是油子叶的清香,沐浴着,迎来新的一年,获得成长,不再为过去而烦恼,只为现在的幸福而骄傲。

  一轮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载着我们大大小小的爱,还有传承(无论什么困难,都不得已阻挠。)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夜风是暖的,而这样的习俗,定会得到传承,永不遗失。

民俗作文 篇5

  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

民俗作文 篇6

  厦汕高速天福服务区坐落于漳浦,它分为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三部分,是福建省继武夷山、鼓浪屿之后又一重要景区。我本以为这只是个小茶园,没想到这里还挺大的,除观光茶园外还有不少石雕、展馆,而且景色宜人,建得还有点像古代园林。

  我们进门后,先去看了天女潭,这潭水并不很清澈,倒是石头间的一个泉眼为这里增添了一些生机。我们一路走上去,看了宋帝殿、问天石、瀑布、天湖、九曲桥,这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再加上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感觉挺舒服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闽台民俗馆,在旁边的一个长长的亭子里,有几个人在演奏二胡之类的民族乐器,里面还有一些磨谷子、面粉的农具。这些在城市极少见,我便好奇地左看右看,也认真地看了介绍。大函缸是装谷子的,土砻是用来磨谷子,把壳去掉成糙米,石磨可以把大米磨成粉做年糕,石臼是用手把米舂成细粒,另一种石臼是用脚踩的。我每种农具都去试了一下,觉得都不是很简单,那些农具都很笨重。想想以前劳动人民都是这样干活的,这样肯定会腰酸背痛的。我们看完这里,进了一个有点像四合院的展馆,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旁边还放着个瓷造鸡鸭糟。走廊靠墙的地方有一个灶台,上面放着旧时煮饭用的锅碗瓢盆,对我来说很新鲜。旁边是一个四仙桌和一个大柜子,再过去就是一些农具了,有独轮车、水车、梨、铁耙、竹箩、锄头、耖、扬镐等等。其中一个别致的水车引起了我的注意,旁边一个解说员告诉我,这只要在河边脚踩水车就可以把水引上来,不用一桶桶去装水。我又在旁边看到了一个小猪糟,它是一个有四个洞的小桶和一个圆形的糟结合在一起的,把食物倒入桶里,食物就会从洞里漏出来,平均地放在圆糟里,小猪就可以围在圆糟过吃食,就不会争抢,也不会拥挤。这些东西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来的,在此我也不得不赞叹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我们去了一间房间里看了织布机和纺纱桶,又去了一间寝室,里面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还有些清朝的物品。其中让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张清朝金笔画银柜床,我想,不就是张木头床么?怎么还叫什么金什么银的?这时,解说员走过来了,她打开床板,里面是一个可装东西的柜子,她解释说其实主要也是装一些金银财宝,这样小偷比较不容易偷到,而且睡得也会比较安稳一点。原来如此,怪不得还叫什么“银柜床”呢!我们又去了另一个房间,里面也有一张床,那枕头也是可以当皮箱装金银首饰的,虽说这枕头皮箱又硬又高,睡起来肯定不舒服,但这样做说是意味着“高枕无忧”。我还看到一个特大番箱,古人出去旅游都是用这种木箱装衣物的,这样扛出去多累啊,不像我们现在的旅行包这样轻便。

  随后我们又看了些很有意思的小东西,比如古人晚上出门提的防风灯,而且我还发现了文公椅和太师椅的不同,文公椅是长辈坐的,背可以向后倾,还可以跷二朗腿;太师椅是晚辈坐的,因为椅背是直的,所以必须坐得端端正正的。虽然这馆看起来不大,但里面却有许许多多东西可看。等我们看完时,已是大中午了,我们便赶着下山吃饭,有些景点就没看了。

  这次来这儿倒给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看了不少平常很难见到的东西。我也感受到以前人的体力活是多么繁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现在,我们的生活舒适多了,以前用的一些东西也不怎么用了,所以感觉好像很遥远。我觉得有这么一个馆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东西,挺好的。

【【精选】民俗作文6篇】相关文章:

1.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

2.【精选】民俗作文五篇

3.【精选】民俗作文8篇

4.民俗作文(精选16篇)

5.【精选】民俗作文5篇

6.【精选】民俗作文10篇

7.【精选】民俗作文7篇

8.【精选】民俗作文4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节日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