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7-10 民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与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俗作文 篇2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前后足欢娱, 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 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 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 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一番。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民俗作文 篇3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是生活中最真的底片;民风是未飘散的诗歌,是人心中最甜的方糖;民族文化是越放越香醇的美酒,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瑰宝。什么时候,底片消失了?什么时候,方糖融化了?什么时候,瑰宝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民族的民俗、民风成了全世界遗失的瑰宝,却不去寻找?不!底片依旧在,方糖仍旧甜,瑰宝也会失而复得。随我们去,找寻民俗,找寻生活,也去找寻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文化!

  中国古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它有五彩的瓷瓶,有传统的美食,更有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端午节、中秋吃月饼、赏月的美说,还有特有的新年。

  不妨谈谈端午。它因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人们在汩罗江疯狂地寻找他,驾着船向河里投洒米饭,因为害怕米饭散而包成三角状,用艾叶及绳索绑起来,从而才形成了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传承了屈原投河的故事。

  说起中秋节,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是因为嫦娥而产生的。嫦娥因为吃了仙丹而飞上寒冰宫,终日守着寒冷的宫殿,思念着地下的亲人。而丈夫也思念着妻子,终日望着天空,望着月亮。因为嫦娥与丈夫未能相聚,为了象征团团圆圆,所以制出月饼,它是圆形的,刚好象征了团团圆圆的寓意,听说就连那天的月亮也是格外的圆。所以吃月饼、赏月就成了团圆的象征。

  中国民俗的精粹我想必定属于新年了。据说以前有个年的怪物,在大年三十常常进入村庄伤害村民,村民年年上山逃难,回来后一切总是要从头再来。突然有一年来了一位老人,他告诉人们不必害怕。人们见他穿红大褂,手上拿一串鞭炮,半信半疑地留下来了。“年”来时,老人点燃鞭炮,开亮家家户户的灯,人人穿红衣,果真“年”再也没有来过了。后来一年接一年放鞭炮,穿红衣也成了大年三十的习俗,寓意为红红火火。后来又有了发压岁钱的习俗,意为压“年”之意。

  或许这些民俗渐渐被人们淡忘,让我们重拾历史,融入生活,挑起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吧!民俗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瑰宝,让我们拥有最淳朴的民风,找回那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吧!中国的历史文化永远不能忘记,它必须深深印入我们的心里,记住这些灿烂的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应尽的义务。

  请牢记:雅语雅思雅行,俗语俗思俗习!

民俗作文 篇4

  雪愈下愈大,望海楼里的气氛越来越高涨,人们迫切地期待着第一届“老行当,新玩法”的演出,我们小记者也是如此。

  趁演出还没开始,我四下看了看,表演台的周围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泰州民间文化特色。你看那做糖人的中年人,双手灵活的翻转,不一会儿一条游龙就做好了,那栩栩如生的样子仿佛真的要腾飞而去,所谓的画龙点睛的效果也不过如此吧。再看那边卖的是什么呀?各种的动物,各式的囊包,小巧又可爱,我拿起最前面的蝴蝶问道:“老板这个多少钱哪?”“四块。这里面是加香料的,你买的话我给你加上去。”老板爽声回答。我这才明白这就是香囊,古人常用的香囊。我久闻这香囊的大名,便拿起一个心形的,说:“老板我要这个。”老板把香料装好递给了我。顿时,一股清新的味道窜入我的鼻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咚—咚—咚,锣鼓声响了起来。民俗演出开始了,我急忙跑过去看节目,不料,人太多了,早已把整个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谋得了一席之地,可那时已过了好几个节目,真遗憾!不过,接下来的海派秧歌舞还是让我忘却了暂时的不快。姑娘们长袖舞起了花,水蓝色的绢扇异常华美。天上的雪花似与这舞蹈融为了一体,雪舞纷扬,和谐曼妙。

  民俗表演结束了,人们纷纷散去。手中的香囊依然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好像在诉说不忍离去的心情。我又一次徘徊在望海楼前,思绪万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一定会在全世界的大舞台上散发璀璨的光芒。

民俗作文 篇5

  去年,爸爸带我到大草原蒙古游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达慕的民俗。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的民俗已经深入我心,真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来这里游玩。

民俗作文 篇6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欢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欢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民俗作文 篇8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民俗作文 篇9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与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民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与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非常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民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民俗还有非常多非常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精品】民俗作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民俗作文锦集10篇

2.【精品】民俗作文锦集9篇

3.【精品】民俗作文锦集八篇

4.【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6篇

5.【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

6.【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5篇

7.【精品】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8篇

8.民俗作文锦集八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节日民俗作文